INTELLIGENCE人 文 论 坛浅析陆俨少山水艺术之云、水技法嵊州市三界中学 张科能摘 要:现代山水画的发展是多面、多元、多方向的。
陆俨少一生创造了多种画云的技法,有勾云、留白、墨块三大类;画水法众多,皆精妙至善,尽工尽巧。
他运用云水两种形态巧思妙用,把云和水作为虚用,以调和变化画中诸物,使空间布置出奇,独树一帜。
关键词:山水画 云 水 笔墨现代山水画的发展是多面、多元、多方向的,其中水墨写意画派无疑是发展最快的,成绩斐然、卓然独立,傲然于山水画千八百年历史长河上。
黄宾虹山水黑、密、厚、重,创多种墨法,“以明一而现千万”的妙法写浑厚华滋、意境深邃的山川神貌;傅抱石大笔一挥,细锋点睛,墨色淋漓,大气磅礴;张大千晚年一洗谨细熟练刻画之貌,泼墨泼彩,打破了传统手法中点线惯用之法,开拓了现代彩墨山水之新天地;李可染以写生入手,传统笔墨与生活紧密结合,硬是从传统束缚中开出一条生路,启示了一种全新的可能;而后起之陕西石鲁,以文人画之笔墨精粹,合陕北换土高原之风貌特质,出一种前所未见之黄土高原皱,创长安画风。
而江南陆俨少以笔精墨妙、变化多端、外柔内刚,以利用云水以使空间布置出奇,赖拓了山水画奇想妙构的全新之境,形成独立特异之风格。
陆俨少说:“创作的主要规律就在于解决虚实轻重之关系。
”他运用的具体手法在于云与水两种形态的巧思妙用,他把云与水作为虚用,以调和变化中的诸物,使混成一体,虚实相接,变化为形。
以虚为实,以实显虚,以黑映白,虚、白、空反为实。
宋代山水画大师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为求高而一味叠山拔锋,反不能高,反觉拥塞迫促,令人闷气。
而以云横其腰则高势即现。
以云来现其高,以云之虚现山之实,使虚实相映,各展其态。
“一两拨千斤”,云的巧用奇功由此可见。
郭熙还说,:‘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
”一味画水增波,以求水的运势气魄反而适得其反,让人觉得多余繁琐不流畅通气,而以云来浮动变化其中,不必满幅填满水之纹浪,而水的远意阔景反而更强,效果更好。
以少更多,以虚化实,云的功用可以说是变化无尽。
陆俨少就擅长此用,他说“解决虚实莫过于用云烟”,其诀窍只一个“间”字,所以他在画中用云“一层隔一层,大层隔大层,小层隔小层,或大层隔小层”,如此反复变化以至无穷。
如他作画,画以树石诸物为实,后即以云来为虚,于云后又布以山峰诸物为实,又再间以云为虚,如此层层相间,虽再三反复添加而不觉窘塞滞碍,画上物体位置安排自然适宜而自成章法,达到了如前所述的随心变化、水到渠成,艺术之最妙状态。
然此用云法之绝不仅在此,在于他的巧妙灵活,变化多端,更在于他创造了多种自己风格的云来表现形态面貌。
勾云法是传统山水画最多最常见的画法,自古以来,已有许多的表现方法,突破自创的难度非常大,当代山水画大家大都是通过吸收西画明暗效果,用留白法衬托来表现。
中年后的陆俨少渐渐化古人笔法为自己之笔法,打破古人惯用的“芝头”状,创造出了自家的路数,用不规则而缭绕屈曲之线条,表现云的阴背之处,再以流畅而略带波浪纹的线条画云的阳面其创造的“勾云”、“留白”、“墨块”等绘画技法,为传统之所未有,一扫柔媚之气,形成了苍润浑厚的风貌;他的山水画将云水、江河、湖海的汹涌澎湃、浩渺弥漫之势描绘得淋漓尽致。
陆俨少的勾云不仅有特色,而且变化多,所以他能画任何尺幅的云图。
他画勾云的长处还在于他的线条功夫好,走笔如飞,畅顺飞扬,凝练重拙,流畅圆转。
墨块云是陆俨少晚年独创的,他青壮年期作品以墨秀清逸为主,晚年作品以大墨块于大墨块间留下的白痕形成高光,产生云意。
如他自己所说“水墨间留白痕,缭绕萦曲盘旋山际,或是云烟,或是泉水,或是阳光,前所未有,无以名之。
其法先画几条大墨痕,蜿蜒屈曲,或相平行,或相结合,离合顾盼。
”墨块云的产生使陆俨少的画进入了新阶段新境界,进而奠定了大师的地位。
陆俨少画云手段之多、之妙、之奇,空前绝后,古今卓然一家。
所以陆俨少以如此多的云法来充实装点、变化。
他的山水世界,他的山水画之成就可以想象了。
所以说,云的创造及运用是陆俨少山水画体系构建的核心,是基础,是变剂。
在谈及陆俨少绘画风格特色时,水始终与云并提公论,因为水与云同样在画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与云一样,陆俨少画水亦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高才奇手,独树一帜。
画水在中国画里一直是个大题目,也是一个难题。
从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中就出现了表现水的技巧;唐宋时期绘制水法的大家辈出,当时对山水画就有“十日一水,五日一石”的说法,说明当时画山水费时颇长,而画水尤为时。
宋代马远有《水图》数十幅,尽状各种水态波势,堪称独绝,为后世钢范,后逐少人擅此。
而陆俨少之画水法众多,皆精妙至善,尽工尽巧。
画水之难,难在变化,难在出新。
观古今画水,方法不多,几乎不出马远图式。
陆俨少画水得心应手,笔随意转,一气呵成,从不凝滞;他画水以线勾为主,兼用渲染。
如他画《陕江险水》系列,其所画之水,离合聚散,屈曲流转,水势迅猛,喷薄回转,极显生气;其漩涡画法,波势湍急,转如车轮,余波四射,惊湍跳沫,一泻千里,极尽三峡奇险之状。
或画平波万里,稳水缓流,用笔细柔圆和,流婉、灵巧,层层推进,逶迤、连绵,络绎不绝。
陆俨少画水不仅在于他善于学习传统,尊重古人,更在于他敢于突破。
他评马远《水图》说:“但总觉结构呆板,少有变化未尽流动喷薄189INTELLIGENCE 人 文 论 坛190之状”,“画水贵在自然”。
还在于他以生活为艺术的蓝本、源泉。
他早年曾坐木筏顺长江急流而下,沿途险滩相接,汹涌澎湃,厉行数十日,得以窥见水之流动变化,而不是仅以古人画法为依据,主观臆断。
然中国山水画自诞生之初就以意境气韵为宗旨,而不是徒取形相躯壳,徒为摄景造观,以貌取人。
魏晋宗炳论山水就说“畅神”而已,完全是精神上的追求愉怡。
中国画评判的最高法则,谢赫的“六法”第一要义就是“气韵生动”,然而这意这韵,要靠什么来体现呢?形物只是构架,笔墨才是核心,要物精髓。
所以唐代大理论家张彦远早就深刻指出,画虽已气韵意境为目的,但终归于骨法用笔。
宋韩拙认为,山水画以笔墨成,“笔以立其形质,墨以风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成。
”董其昌认为,笔墨相得而气韵生。
只有笔墨品味高,诣趣深,作品才能传达出气韵,传达出深远悠然逸雅、超脱的意境,才能为好画。
陆俨少不仅技艺高超,而且他的笔墨技巧高雅、淡致、飘逸、含蓄,品味高,笔法变化无穷,丰富多样。
他用笔即起,随生第二第三笔,笔上生发,连贯不断,其间起落转合,提按顿挫,顺逆行止,相间并用,极尽笔法之变化。
陆俨少山水画之成就就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
陆俨少在艺术探索上始终不离传统,深扎传统。
他的山水画是从传统的山水画向现代迈进中,富有强烈时代感的艺术,达到了山水境界新的升华;他的云、水,无论从何种角度审视,都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他那以“推新创意、化石为新”的艺术主张和深厚的学养,扎实的功力,在当代中国山水画中独树一帜。
陆俨少画云水之能,是形成其风格、构式最大特点、最大长处,并使陆俨少登上艺术之巅,成一家之言。
参考文献:[1] 《陆俨少研究文集》[2] 陆俨少《陕江云水图》手卷.艺术市场.2004年第04期[3] 陆俨少:《绘画艺术几市场行情》. 荣宝斋.2008年第03期[4] 《彩墨海韵惊涛骇浪》.美术报.2007年7月“一”生“道”解析三宅一生的设计艺术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张清心摘 要:三宅一生是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大师,他被喻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服装创造家。
三宅一生的设计作品体现了浓厚的东方哲思,将东方艺术思想的精髓体现在服装艺术当中。
他提出的“一块布的精神”赋予了面料新的生命,果敢的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探求新的服装材料,艺术作品中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的和谐融合。
他的设计作品别具一格,不同于西方服装设计形式,正是他的东方哲学思想引领了他的艺术之路。
他的作品开拓了服装新的设计理念,对服装设计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三宅一生 “一”生“道” 东方哲学 一块布的精神当我们看到“我要褶皱”这句话时,就必然会想到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大师三宅一生(ISSEY MIYAKE)。
他的设计艺术打破了现存的服饰秩序,夸张的服装造型、独特的材料和色彩冲击着人们的视觉,他被喻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服装创造家。
艺术是相通的,美国画家劳申伯格对其评价说:“三宅是一个国际艺术家,是日本影响最大的艺术家,他支持着整个世界。
”以褶皱作为设计手段被三宅一生应用得巧妙而独具美感,他创立了这种独特的服装风格,他的设计理念开启了新的时装思潮。
那么,三宅一生的创作本源来自于哪里呢?只有对他的艺术作品进行解析才可得知。
三宅一生自幼学习美术。
1964年毕业于东京多摩美术大学设计系,他抱着对服装的梦想远赴巴黎高级女装协会设计学校留学深造。
不同文化的差异使他重新认识东西方文化,西方服装“强调感官刺激,追求夸张人体线条”的观念没有让他受到影响,反而从东方服饰文化与哲学中寻找全新的理念,挖掘服装的功能与形式之美。
他打破常规,以褶皱为设计符号的出发点,而褶的伸展性既给人以宽松的活动空间,又可以充分展示着衣者的体态。
与常见服装不同的是,他的服装款式并不是以完整的造型出现,而是需要顾客穿着的行为完成其最后的造型任务。
其目的是解脱着衣者在服装结构中的束缚,使服装与人体的形态结合而形成独特的美。
将服装造型完成的一部分过程留给穿着者,即服装在人体的动作下产生丰富的变化,并且活动自如。
在他的艺术创造思想中,似有 “无为而无不为”的理念,这一点也正体现了东方的哲学思想。
有人把三宅一生的服装被称为是“东方遭遇西方”的结果。
三宅一生曾对自己的时装解释:我试图创造出一种既不是东方的风格也不是西方的风格的服饰。
我认为,三宅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