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13 钓鱼的启示》 优质课教案_2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13 钓鱼的启示》 优质课教案_2

高明区小学语文教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我的教学案例解读”评选活动——《钓鱼的启示》案例解读【理论阐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里提出“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学习心得】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再一次更清晰地认识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学习,我们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

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

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

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除此之外,对阅读也有很明确的表述。

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

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在以后的教学中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

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加强修养,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用心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

我要我的课堂有浓厚的语文味和快乐的笑声,构建和楷高效的语文新课堂。

、【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教材分析《钓鱼的启示》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

34年后,“我”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样的道理。

学情分析本文生字较多,故事情节简单,写的又是人们所熟悉的生活,大部分学生经过预习,能利用生字表和字典认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多数生词,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而对课文中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围绕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

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理解起来很难。

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并联系实际来理解。

设计理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给下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子,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

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理解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为什么实践起来却很难;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1.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在课前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生字词(略)2.提问:课文具体写了一件钓鱼的什么事?(略)二、精读细品,深入感悟(一)研读“钓鱼”部分1.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钓鱼的?2.自由读1-3段,说说作者钓到鲈鱼时的心情,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出示句子:啊,好大的鱼!一条我从来没见过的大鲈鱼。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朗读指导:(1)能说说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吗?(2)你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作者的心情?钓到这么大的鱼,作者心情怎样?(又惊又喜、欣喜若狂、兴奋)(3)你不仅读出了鱼的大,还把作者内心的心情也很好得读出来了,很好!(4)是啊,多漂亮的一条鱼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作者钓到这条大鲈鱼容易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为什么?(1)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

(从“小心翼翼”中看出……已经知道有大鱼上钩了,却不能立即拉上来,真是考验我的耐心啊。

)(2)我等到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我还必须控制住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与鱼周旋,与鱼斗智斗力。

等它没有力气了才拉上来,早一步就有逃脱的可能)4.看来,这条鱼可真是来之不易啊!所以,当钓上这条鱼的时候,作者憋在内心的情感就会像洪水一样爆发出来,体现在他的语言中。

再读。

啊,好大的鱼!一条我从来没见过的大鲈鱼。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5.我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那爸爸呢?他怎样?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二)研读“放鱼”部分1.正当作者沉浸在幸福中时,父亲却要我把鱼放回去。

此时,作者心情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读读4-9段,用~~~划出来。

(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通过朗读,你知道作者当时的心情怎样?(不解、着急)谁来读?(2)“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说说你读了这句话后的感受。

(委屈、不舍)齐读(3)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那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我没有说话,但我的眼睛在说话,在无言无声地告诉父亲。

想一想,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乞求?出示:我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是儿子伤心的泪水、乞求的目光有没有打动父亲?(没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4)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想一想,父亲又会怎样对儿子说.出示:父亲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这时候作者带鱼回家,就是贪图小利、违法乱纪、放纵自己。

如果这时候作者放鱼回湖,就是光明磊落、遵纪守法、诚实自律。

做人应该严格守法、诚实自律。

不管当时有人无人,偶然一次也不行,任何条件都不是诱惑。

……)(三)研读“启示”部分1.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你怎么理解父亲告诫我的话?(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

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

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

)(2)“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2.转眼间34年过去了,我还在怨恨父亲当年的狠心吗?读读后面几段说说你的感受。

(1)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里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2)现在,在他的内心深处,对父亲又是一种怎么的感情呢?(最好让自己学生说出来)(3)是的,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实践的时候,就有——勇气,而不是半途而废,就有——力量,而不是畏惧不前。

我始终能够,不受诱惑,毅然走正道,克服自己的私欲,公正地对待事情,勇往——直前,坚持——到底。

最终成为纽约一位——著名的建筑师。

钓鱼的启示已经渗透到作者生活的各个方面。

(4)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再次来读父亲的话:三、总结全文,回归整体(指着板书)四、齐读道德名言1.“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法)2.“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

”毕达哥拉斯(希腊)。

3.“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

”莎士比亚(英)五、拓展练笔34年后,又是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和年迈的父亲再次来到那座小岛钓鱼,望着晚霞辉映的湖面,感受着晚风的轻抚,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激动的说:----------六、作业1.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

2.搜集有关道德的名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