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篇一:《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美学原理》是由王德胜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部适用于高等学校文科的教材。

本书着眼于教学实际,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在合理吸收传统美学思想精华、关注和借鉴当前国内外美学研究新成果的同时,突出了美学理论的当代特点。

书中着重以审美活动为基点,把全书分为十个章节,分别从美学学科定位及其对象、人类审美发生、美的本质、美的存在、审美类型、审美经验及其结构与过程、审美判断、艺术审美与创造、审美文化特征及其生产与消费活动、审美教育等各个方面,对美学中的诸多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

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抽象与实证、概念与形象的统一,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美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审美分析能力,以益于学生的审美实践发展。

接下来,我将着重从以下方面来谈谈我读了这本书之后的感受。

第一章节向我们论述了什么是美学,从这一章节中,我了解到了美学的历史与现状、美学的学科定位、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以及怎样学习好美学。

美学被称之为“无用之学”,这是从它的实际作用来说的,它没有特别实际性作用,但它却有着潜在的功效,一个人如果对美学有着特殊的理解,或者有着系统化的学习,那么他便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形成一种意识,即审美意识,这种潜在的意识,会让你发现生活中的美,它会促使你不断发现和体会生命的无尽意味。

美学属于人文学科,它着重体现了人文实践领域的价值特性,因此,要正真把握美学的对象,就必须始终抓住人类审美活动。

也就是说,美学是以人类审美为自身特殊领域,以审美活动为具体研究对象,以此来探讨审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人的精神世界,从而来追踪、构建人类审美价值体系。

从这一章节中,我还了解到美学研究的方法,它包括:思辨与实证相统一、理论与实践性统一、历史意识与当代意识相统一、兼收并蓄与民族特色相统一。

这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对于我学习好美学原理这门科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节向我们论述了审美发生,从这一章节中,我了解到了审美的发生论史、人类劳动与审美发生、审美活动中的主客体、审美关系以及价值。

审美的发生论史包括模仿说、巫术与图腾崇拜说、性本能说、游戏说,以上四种学说,在美学史上具有一定的理论代表性,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但他们有着共同的局限性,就是没有揭示出人类审美活动背后的、促使其发生的现实基础,即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它揭示出了审美起源于人类生产劳动。

劳动创造了人并为审美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基础,并且为审美发生提供了现实素材。

审美活动主客体的统一,推动人类审美活动的发展,扩大人类审美范围,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对人类文明进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第三章重点向我们阐述了美的本质问题,包括美的定义、美的来源、美的存在。

美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价值,与真、善有联系也有区别,我们必须辩证的看待。

至于外观美和形象美,是两种必须加以区分的美,只有当外观美不妨碍形象美、完全服务于形象美的时候,二者才能达到和谐统一。

第四章即美的存在系统,包括美的社会存在及类型、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以及美与现代社会。

美的社会存在的核心是人的生命活动,包括人的美、人文环境美、日常生活美等等。

美体现在现代社会中,如建筑没、风景美等。

第五章审美类型是本书的重点,也是我重点所要写的部分。

本章节包含了中和之美、优美和壮美、崇高和悲剧、喜剧、丑和荒诞以及审美类型的文化风格。

中和之美属于与“崇高”相对应的审美范畴,突出审美过程中主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及各种形式美的协调统一,给人以愉悦、轻松的审美快感。

中和之美是处于优美与壮美之间刚柔相济的综合美。

其意蕴刚柔兼备,情感力度适中,杂多与对立的审美因素和谐统一,具有含蓄、典雅、静穆等特性。

优美又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

优美的基本特性是“和谐”。

优美作为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为特点。

优美的本质属性是和谐。

优美能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壮美,也称“阳刚之美”,其审美意蕴、情感力强盛,具有宏大、奔放、雄浑特征。

中和之美、优美和壮美以赏心悦目的形式感染欣赏者,其愉悦性质适应了人类最基本、最深层的享乐天性,能够充分唤起人们的审美欲望,使其投入到更加广泛的审美活动中。

崇高和悲剧属于同一序列的审美类型,他们都侧重于审美主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冲突。

具有由不和谐到和谐,由痛感到快感的过渡性、双重性,是以痛感、压抑感为基础的复杂的情感体验。

崇高和悲剧对于人们振奋精神、升华理想、培育理性审美能力、端正审美态度等,有着非常积极的美育意义。

另外,还有喜剧,它有利于培养人乐观旷达的审美心理和幽默的人生态度,使人眼界开阔、心胸宽广,能在平凡中获得价值,让生活充满情趣。

丑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不和谐,具有紊乱、嘈杂、破败、粗陋、畸形、邪恶、虚假等特性。

荒诞最为丑的极端化形式,是理性协调的颠倒,表现为极度的不合理不正常,给人以无可奈何、哭笑不得的痛苦感受。

但它们具有迁徙默化的影响,对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仍起到促进作用。

第六章至第十章包括以下内容:审美经验、审美判断、艺术审美、审美文化以及审美教育。

在这五个章节中,我重点从审美教育出发来谈谈我的感受,审美教育是本册书最后一个章节,作者将其放在尾部,是因为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功用。

审美教育着力于以一定的教育手段,培养和强化人的感知力、想象力,丰富人的情感,拓展人的精神世界,塑造人的创新求异能力,它具有形象性、娱乐性、情感性、个人创造性和潜移默化性。

他对于青少年德智体起着有益的补充作用。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借助美的魅力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通过具体教学过程来贯彻审美教育的宗旨,而这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

审美教育的作务就是鼓舞人们去爱美、欣赏美、追求美、使其充满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美育更深层次的目标,则是培养人们的审美创造力。

它是通过艺术等美感活动和审美方式,来提高人的素质和修养,来转移人的心理气质,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从而达到全面培养人的目的,也就是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成为具备崇高情操与富有的实践能力的人。

篇二:《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2012版主要参考书:《现代传播美学》曾耀农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6月第一版《新编美学教程》王一川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上海《美学基础》孟唐林窦俊霞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2月北京《美学漫话》宗白华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12月武汉《美学》(法)于斯曼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12月北京《实用美学》彭明福朱云才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重庆《图说美学》常宏著华文出版社2009年北京《广告美学》赵会霞著人民出版社2007年北京《美学其实很好玩》陈韵鹦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长沙绪论为什么开设此课“美”是人之生活所必须。

“审美”是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

美学是广告专业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

何谓“美学” ?此“美”非彼美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首次提出术语“Aesthetics”,原意为“感性”“感觉”。

日本的中江兆民和我国的王国维将其译作“美学”。

关于“美学”内涵的两种观点:研究“美好”的学问,侧重哲学、伦理学;研究“感觉”的学问,研究使人产生某种愉悦感受的规律。

侧重心理学、传播学。

美学的学科属性美学更侧重人文学科,涉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文化学以及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

? 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基本问题? 美本身? 审美心理? 艺术? 美学中的“语言”。

? 美学的学习方法? 呈多元化趋势? 1、结合审美经验学习美学理论,将经验上升为理论。

? 2、用美学理论指导审美活动、解释审美现象,在审美实践中培养、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 3、学习美学理论要学习美学史,加深对美学知识的理解。

? 4、学习美学要学习审美文化,为审美实践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 特点:? 虽然也运用概念,但更注重把握形象;? 抽象与具象相结合。

? 美学在当代的历史使命一、“美”是人之生活所必须。

? “真善美”是人们的永恒追求。

? 陶冶情操,拥有梦想。

由本能走向“人性”。

二、“审美”是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

? 价值观导向,规范社会行为。

三、提高对“美”的鉴赏力。

? 第一章美学第一节、美学传统与当代一、西来的美学美学为何产生于西方?? 美学的定义:美学是研究人的审美活动的学科,或者说,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 美的特征:1、形象性2、文化性3、社会性4、新颖性? 二、“二传手”式的中国美学? 中国现代美学的三大来源:日本、西欧、前苏联? 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 第二节美学的主要观点及流派1、本质论美学? “美是以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 代表人物:柏拉图? 柏拉图谈美? 事物总存在它之所以如此的核心原因——本质。

? 每一种物都和任何一种其它的物有所区别,因此,它具有一系列本质特征,而物的所有这些本质特征的总和就是物的理式。

? “美本身”就是“美的理念”。

? 苏格拉底谈美? 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认为无人自愿为恶。

? 目的论? “美不能离开目的性,即不能离开事物对现实人愿望它要达到的目的适应性。

”? 案例:道德总是为人的本质需求服务。

? 方法论? 金汤勺未必适用。

? 案例:歌曲《我和你》《山楂树之恋》? 生活丑可以转化为艺术美。

? 2、神学美学? 美自天成? 美是“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得当,加上色彩的赏心悦目。

”(奥古斯丁)? 美的赏心悦目终究来源于唯一的造物主——上帝。

? 事物间存在着客观的“关系”,如比例、对称、秩序等。

? 案例:“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 西方最早涉及美的定义。

? 美是数的关系的和谐。

? 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 黄金分割:1:0·618或1·618:1? 美的人体比例符合黄金分割。

? 英雄(神)的人体比例。

? 神学美学的积极作用?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有其独特的“肌理”,需要“完整的”接受。

? 现代科学对客观事物的了解未超过10%。

? 神学美学的消极作用? 人并非“无所作为”。

? 讨论:“无为而治”? 3、认识论美学? 产生于17-19世纪的欧洲,以理性问题为中心的美学,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 17世纪欧洲哲学出现以人的理性觉醒取代神的统治的潮流。

?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先有美的概念,后有美的体验。

如“丰腴”与“骨感美”。

? 认识论美学有如下几种形态:? 经验主义美学、理性主义美学、德国古典美学、科学美学和生命美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