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化战略与产业政策分析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1. 自主发展、构建国际先进、安全可控的核心技术体系 (1)加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迁移。 (2)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3)积极争取国际标准化组织重要职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4)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融入国际开源社区。
2. 着力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培育信息经济,促进转型发展 (1)推进“互联网+”、大数据国家战略,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深化互联 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 (2)夯实发展新基础。建设云计算、物联网、安全支付、信用体系、现代物流等新型商业应用基础设施 ,形成大市场、大流通、大服务格局。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2016年12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规[2016]425号。
发展目标:
(1)产业规模。到2020年,业务收入突破8万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占信息产业比重超过30%,其中 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达到55%。 (2)企业培育。培育一批国际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百亿级企业达20 家以上,产生5到8家收入千亿级企业。 (3)技术创新。基础软件协同创新取得突破,形成若干具有竞争力的平台解决方案并实现规模应用。人工 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领域创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安全 等领域的创新发展向更高层次跃升。重点领域标准化取得显著进展,国际标准话语权进一步提升。 (4)融合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水平大幅提升。 (5)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6)产业集聚。中国软件名城、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建设迈向更高水平,产 业集聚和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扩大,产业收入超千亿元的城市达20个以上。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2016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工信部联规〔2016〕349号。
专栏2 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方向
建设若干智能制造领域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加快研发智能制造支撑软件,突破工业控制软件,突破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管理软件(ERP)、 供应链管理软件(SCM)等业务管理软件,嵌入式数据库系统与实时数据智能处理系统等数据管理软件。
3. 维护网络空间安全 推进信息化法治建设,建立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健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国务院2016年12月15日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发〔2016〕73号。
1. 提高基础软件和重点应用软件自主研发水平,核高基实现系统性突破。云计算、大数据、物 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核心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在全球率先取得 突破,成为全球网信产业重要领导者。 2. 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云计算骨干企业,大数据龙头骨干企业。鼓励互联网骨干企 业开放平台资源,加强行业云服务平台建设,支持政务系统和行业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 3. 信息基础设施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1. 支持互联网与制造业、农业、金融、民生、交通、能源等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 级,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 2. 支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面向行业提供基础性、战略性公共 服务的平台建设,强化应用基础,实施云计算工程,大力提升公共云服务能力,引导行业信息化应用向云 计算平台迁移;鼓励建设跨行业物联网运营和支撑平台。 3. 做实产业基础。着力突破核心芯片、高端服务器、高端存储设备、数据库和中间件等产业薄弱环节的技 术瓶颈。 4. 保障安全基础。实施国家信息安全专项,开展网络安全应用示国务院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战略目标:实现全面国产化
自主发展,到2025年,根本改变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形成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 产业体系,实现技术先进、模式领先、产业强大、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战略目标,涌现一 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网信企业。 实现集成电路、基础软件、核心元器件(核高基)薄弱环节实现根本性突破,积极争取并 巩固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领域全球领先地位,着力构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 、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比较优势。
“互联网+”行动
2015年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 。 “互联网+”是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培育新技术、 新模式、新业态等新的增长动能,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互联网 作用,引导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
《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6年5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
1. 推动互联网企业构建制造业“双创”服务体系。 2. 支持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鼓励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资合作培育新的经营主体,推 动中小企业制造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全面对接,实现制造能力的在线发布、协同和交易,积极发展面向制 造环节的分享经济,打破企业界限,共享技术、设备和服务,提升中小企业快速响应和柔性高效的供给 能力。支持制造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合作打造制造、营销、物流等高效协同的生产流通一体化新生态。 3. 培育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模式: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 4. 强化融合发展基础支撑,加快构筑自动控制与感知、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制造新 基础。 5. 提升融合发展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精益研发、智能工厂、基于云平台的大型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ERP) 6. 提高工业信息系统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