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子ppt
2000年7月21日,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宣布 发现了τ子中微子存在的证据。
Page 11
回首2011,再看中微子 大亚湾发现新中微子振荡
人民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 王泓漓)大亚湾 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中科院高能物理 研究所所长王贻芳8日在北京宣布,大亚湾中微子 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 荡几率。该发现被认为是对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 一项新的认识,对中微子物理未来发展方向起到 了决定性作用,并将有助于破解宇宙中“反物质 消失之谜”。
Page 12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主任、粒子物理 宇宙学研究所所长季向东这样阐释这项研 究的意义:“大亚湾实验发现了电子中微 子震荡的新模式,这种模式的发现对了解 为什么在物质远远多于反物质,对解释太 阳系中元素的丰度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 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中,物质占主要地位, 但为什么如此,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合理的 解释,大亚湾实验的结果打开了一扇大 门。”
13
另据王贻芳透露,2002年,两名美日科学家 因发现大气中微子振荡、太阳中微子振荡获得了 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但第三种振荡一直未被 发现。9年前,中科院高能所研究人员提出设想, 利用大亚湾核反应堆群产生的大量中微子,来寻 找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2003年左右,国际上 先后有7个国家提出了8个实验方案,最终有3个 进入建设阶段,这就包括咱们的大亚湾核电站。” 王贻芳称,为抢在竞争对手之前获得物理结果, 科研人员将实验分为两个阶段,此次结果便来自 第一阶段的数据。
Page 9
μ中微子
μ子不像电子那样擅长相互作用,它会在冰中 穿行至少1千米,产生一个光锥。 1962年,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物理 学家利昂· M· 莱德曼等人发现了中微子有“味”的 属性,证实了μ子中微子和电子中微子是不同的中 微子。
Page 10
τ中微子
τ子会迅速衰变,它的出现和消失会产生两个 光球,被称为“双爆”。
Page 6
1956年,美国莱因斯和柯万在实验 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莱因斯获1995年 诺贝尔奖。
Page 7
观 测 来 自 天 体 的 中 微 子
3、中微子的类型
1.电子中微子 2.μ中微子 3.τ中微子
Page 8
电子中微子
电子与原子相互作用,将能量一下子释放出 来,会照亮一个接近球形的区域。 因为它总伴随着电子,所以称为电子中微子。 沃尔夫冈· 泡利在1930年预言到它的存在,1956 年Clyde Cowan、弗雷德里克· 莱因斯等人在实验 中证实了泡利的预言。
Page 14
中微子的未来等待我们的探索!
Page 15
Page 4
2.中微子的发现历程
1930年奥地利物理 学家泡利为了解释 β衰变中能量似乎 不守恒提出
1933年正 式命名
1956年被观 测到
Page 5
1930年,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提出了一个假说,认为 在β衰变过程中,除了电子之外,同时还有一种静止质量 为零、电中性、与光子有所不同的新粒子放射出去,带走 了另一部分能量,因此出现了能量亏损。这种粒子与物质 的相互作用极弱,以至仪器很难探测得到。未知粒子、电 子和反冲核的能量总和是一个确定值,能量守恒仍然成立, 只是这种未知粒子与电子之间能量分配比例可以变化而已。 当时泡利将这种粒子命名为“中子”,最初他以为这种粒 子原来就存在于原子核中。但在1931年,泡利在美国物 理学会的一场讨论会中提出,这种粒子不是原来就存在于 原子核中,而是衰变产生的。
Page 1
Page 2
1、什么是中微子?
中微子又译作微中子,是轻子 的一种,是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 粒子之一,常用符号ν表示。中微 子不带电,自旋为1/2,质量非常轻 (小于电子的百万分之一),以接 近光速运动。
Page 3
2011年11月20日,科学家再次 证明中微子速度超越光速。但欧洲 核子研究中心表示在中微子速度超 越光速这一结论被驳倒或者被证实 前,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 独立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