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IP和ATM融合方式不同,其实现模型可分为两大类:重叠模型和集成模型。
1.光开关器件 1.半导体光放大器2.耦合波导开关3.硅衬底平面光波导开关4.波长转换器2.H.123定义了四种部件终端网关关守多点控制单元3.光交换三种方式空分光交换时分光交换波分频分光交换4.程控交换机的基本结构 A 控制子系统由中央级控制系统和用户级控制系统两级组成,中央级控制系统是由处理器、存储器、各种OAM终端和外设组成 B活路子系统接口设备主要有用户电路中继电路信令收发设备用户电路由用户终端设备与交换机的接口数字交换网络主要完成不同线路间的话音交换5.Banyan网络的基本机构的特点 1.banyan是基于树形结构 2.banyan网络的级数 k=lbN,每约N/2个交换单元 3.banyan网络的构成具有一定的规律 4.banyan网络具有唯一路径特性 5.banyan 网络具有自选路由的特性6.banyan网络具有内部竞争性6.我国长途电话网向无极动态网络过度的策略采用逐步实现的方法,即由现在在长途四级网的C1与C2合并为DC1,C3与C4合并为DC2,形成扩大的本地网,这样DC1,DC2构成了长途2级电话网,最终两级合并成无极长途电话网7.路由选择基本原则:(1)路由选择应保证通信质量,首选串接电路群段数少的路由,所选路由最大串接电路群段数不超过7段。
(2)路由选择应有规律性,避免死循环发生。
(3)能在低等级交换中心疏通的话务量尽量不在高等级交换中心疏通。
(4)路由选择不应使网络和交换设备的设计过于复杂。
8.波分复用基本原理是对于波分复用信号使用不同的波长来区别各路原始信号,通过改变输入光信号的波长,把某个波长的光信号变换成另一个波长的光信号输出,即实现波长互换,从而实现对各路原始信号的交换10.软交换的定义:我国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对软交换的定义是:“软交换是网络演进以及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第一章1.两两互连的通信连接方式的特点:(1)若用户终端数为N,则两两相连所需的线对数为 N(N-1)/2;(2)每个用户终端需要配置一个N-1路的选择开关缺点:两两互连所需线对数量很大,线路浪费大,投资大,很不经济;要配置多路选择开关,且主、被叫终端之间需要复杂的开关控制及控制协调;增加一个用户终端的操作很复杂。
2、通信网的三要素:交换设备、传输设备和用户终端设备。
各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多速率电路交换、快速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帧交换、帧中继、ATM交换、IP交换、光交换、软交换。
3、电路交换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时隙。
特点:(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时隙。
(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物理连接)。
(3)同步时分复用(固定分配带宽)。
(4)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
(5)信息具有透明性(6)机遇呼叫损失制的流量控制。
4、分组交换:(概念):将用户要传送的信息分割为若干个分组,每个分组中有一个分组头,含有可供选路的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
(本质):存储转发,将所接收的分组暂时存储下来,在目的方向路由上排队,当它可以发生信息时,再将信息发送到相应的路由上,完成转发。
分组交换的最小信息单位是分组,而报文交换是一个个报文。
特点:(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分组;分组由分组头和用户信息组成,分组头含有选路和控制信息。
(2)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工作方式。
分组交换的两种方式:虚电路(面向连接)和数据报(面向无连接)。
6.面向连接:(1)不管是面向物理的连接还是面向逻辑的连接,其通信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连接建立、传送信息、连接拆除。
(2)一旦连接建立,该通信的所有信息均沿着这个连接路径传送,且保证信息的有序性(发送信息顺序与接收信息顺序一致)(3)信息传送的时延比无连接工作方式的时延小。
(4)一旦建立的连接出现故障,信息传送就要中断,必须重新建立连接,因此对故障敏感。
7.无连接工作方式:(1)没有连接建立过程,一边选路、一边传送信息。
(2)属于同一个通信的信息沿不同路径到达目的地,该路径事先无法预知,无法保证信息的有序性(发送信息顺序与接收信息顺序不一致)(3)信息传送的时延比面向连接工作方式的时延大。
(4)对网络故障不敏感。
8.ATM结构:在ATM中,信息传送的最小单元是信元,信元有53byte,其中前5byte是信头,其余48byte为信息域,或称为净荷。
特点:(1)固定长度的信元和简化的信头(2)采用了异步时分复用方式(3)采用了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9.IP交换是指一类IP与ATM融合的技术,它主要有叠加模型和集成模型两大类。
10.支撑网:No.7信令网、数字同步网和电信管理网(TMN)。
通信网的基本组网结构有:星型网、环形网、网状网、树形网、总线型网和复合型网。
交换系统需要控制的基本持续类型主要有4种:本局连接、出局连接、入局连接和转接持续。
11.现代通信网的分层结构为:传送层、业务层和应用层。
电信交换系统主要是由信息传送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组成。
信息传送子系统主要包括交换网络和各种接口。
12.分组交换、帧交换、帧中继有何异同?分组交换帧交换帧中继信息传送最小单位分组帧帧OSI 1 、2 OSI 1、2(核心)协议OSI 1、2、3(x.25协议)信息与信令传送信道不分离分离分离第二章1.交换单元分类:(1)有向交换单元和无向交换单元(2)集中型、连接型、扩散型(3)时分交换单元和空分交换单元(4)数字交换单元和模拟交换单元交换单元的连接特性描述方式:集合和函数五种常用连接方式:有线,交叉,蝶试,均匀洗牌,间隔交叉交换单元的性能:容量、接口、功能、质量X.25协议包含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分组层2.开关阵列分类:继电器、模拟电子开关、数字电子开关开关阵列特点:(1)容易实现同发与广播功能;(2)信息从入线到出线具有均匀的单位延迟时间;(3)开关阵列的控制简单;(4)开关阵列适合于构成较小规模的交换单元;(5)开关阵列的性能依赖于所使用的开关。
3.空间接线器:完成不同总线的同一时隙的空间交换组成:交叉点矩阵和控制存储器控制方式:输入控制、输出控制 (实现多播) 假设每条复用线上一帧有n个时隙,那么每个控制存储器就应该具有n个单元。
假设每个控制存储单元比特数为m,则m应满足2(m次方)=N例如一个4X4的空间接线器有4条输入复用线和4条输出复用线,每条入线与出现复用了32个时隙,那么需要4个控制存储器,且每个控制存储器有32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大小为2bit.4.时间接线器:完成同一总线不隙的空间交换组成:话音存储器和控制存储器控制方式:输入控制(控制写入,顺序读出)、输出控制(顺序写入、控制读出)例如,一个时间接线器的入复用线(或出复用线)上时隙数为512,那么该接线器的话音存储器有512个存储单元,每个单元的大小为8bit,话音存储器的容量为512X8bit.5.数字交换单元(DSE):16双向端口、折叠型网络 DSE中TDM时分复用总线包括:1.16位的数据总线 2.4位端口总线(共16个端口) 3.5位的信道总线(PCM链路共32个时隙,即32个信道)无阻塞交换网络:(1)严格无阻塞交换网络(2)可重排无阻塞交换网络(3)广义无阻塞交换网络无阻塞条件:m>=2n-16.TST网络 TST网络的第1级的T接线器采用的是输出控制方式,第3级T接线器采用了输入控制方式7.DSN网络特点:(1)DSN是一种单侧折叠式网络(2)DSN可自选路由(3)DSN的扩展性好(4)DSN采用逐级推进的选试方式,能承受较大话务量。
8.Batcher-banyan网络:在batcher排序网络后加上banyan网络。
(可以消除内部竞争,但不能消除外部竞争)进行单调递增排列加入排序网络 9.几种常见多通路banyan网络增长,扩展,膨胀,多平面 10.课后题:15、16(65页)第三章1.三个关键参数:脉冲速度(8~14个/s)、脉冲断续比(1.3~2.5:1)、位间隔(>=350ms)电话交换技术三个阶段人工交换阶段机电式自动交换阶段电子式自动交换阶段(计算机软件控制交换,程控交换机)2.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接口类型:(1)V接口:V1:连接数字用户线接口,速率为64kbit/s,它所连接的终端可为ISDN的2B+D 或30B+D的终端,或其他数字终端。
V2:连接数字远端模块的接口。
V3:连接数字PABX的接口,为ISDN的基群速率接口(30B+D)。
V4:支持多个2B+D终端接入的接口。
V5:接入网第一个标准化的接口,支持n条E1的接入(1<=n<=16),V5接口包括V5.1接口和V5.2接口。
(2)Z接口:Z1:连接单个模拟用户终端的接口。
Z2:连接模拟远端集线器的接口。
Z3:连接模拟PABX 的接口。
(3)A接口:PCM一次群接口,速率为2048kbit/s。
(4)B接口:PCM二次群接口,速率为8448kbit/s。
(5)C 接口:二线或四线模拟中继接口。
(6)Q3接口:与电信管理网(TMN)的接口,用于操作、维护、管理和计费等。
3.模拟用户电路功能:B(馈电)O(过压保护)R(振铃控制)S(监视)C(编译码和滤波)H(混合电路)T(测试)4.PCM帧格式:1复帧=16帧,1帧=32时隙(TS)=125us,1时隙=8比特,TS0(同步时隙),TS16(信令时隙)5.频率组合:(1)DTMF:(697、770、852、941)(2)MFC:六中取二(1380、1500、1620、1740、1860、1980)四中取二(1140、1020、900、780)6.程控交换机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1)呼叫处理能力(最大忙时试呼次数):单位时间内控制系统能够处理的呼叫次数。
(2)高可靠性:指标(20年内系统中断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计算某处理机忙时用于呼叫处理的时间开销平均为0.85,固有开销为0.29,处理一个呼叫平均开销需时32ms,试估算BHCA。
T=0.8 a=0.3 b=0.0036/3600h 由t=a+bN可知 N=(t-a)/b=50000次/h7.控制系统的构成方式:集中控制、分散控制8.多处理机工作方式:功能分担方式、话务分担方式、冗余方式9.程控交换软件特点:(1)实时性:话音业务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实时性,所以交换机的软件系统在进行呼叫处理过程中必须满足实时性的要求,这在软件编程效率、CPU处理能力等方面对软件系统提出了要求。
(2)多任务并发执行:程控交换机应能处理并发的多个呼叫,因此交换机的软件系统在操作系统、数据管理、多任务程序设计、资源管理等方面应满足这种多任务并发执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