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松江区历史介绍

上海松江区历史介绍


松江大学城
松江与华亭
• 松江古称华亭,别称有云间、茸城、谷水等,“松江”两字的来历 据史料记载是因为(民国时期)“华亭”和甘肃省一地名重复而改, “松江”即指现在上海境内的苏州河(吴凇江),自古在松江府管辖 范围内,且宋朝以前吴凇江水量大于黄浦江,故因江而得名(吴凇江 本名即为松江(见《尚书· 禹贡》));而现在松江区至黄浦区境内的黄浦 江段(即黄浦江中上游)在以前称之为“上海浦”,苏州河口以东的 黄浦江(以前为吴凇江的支流,即外滩源至长江入海口,)称之为下 海浦,“上海”这名称即取自于松江府境内的这条“上海浦”。 此外, 上海话经可靠的语言学研究,目前确定并非先前认为的宁波话苏州话 简单合成,而是融合松江方言发展的结果。(钱乃荣,2003年,艾约 瑟《上海口语语法》1853年)。 上海开埠之前,松江是上海地区的政 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历史悠久,文脉渊远,近年来被称为“上 海之根”,已得到广大的专家学者和民众的支持和认同。
陈子龙
• 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 员、文学家。初名介,字卧子、 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 轶符等。南直隶松江华亭人。 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 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 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 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 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 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 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 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 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 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 “明诗殿军”。陈子龙亦工词, 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 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 “明代第一词人”。
新世纪的松江
• • 进入新世纪,松江旅游挥写着历史的新篇章: 上海唯一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佘山国家 旅游度假区日 。 趋成熟,已成为海内外游客体验时尚、休闲 度假的胜地;古城十里长街延续着千年的古 韵,诉说着昨天和今天的故事;松江新城生 态示范区水清、天蓝、地绿,正向世人展示 着都市新城的魅力;绿色农业园区以“回归 自然”的理念,构筑起休闲度假的新空间; 现代化的松江大学城玉宇恢宏,凸现出上海 休学旅游的新亮点。古文化、宗教文化、现 代文化……在这里交融;园林游、生态游、 工业游……在这里荟萃。“上海之根、都市 新城”,一城两貌,南北联动,将以融古今 中外大观为一体的雄姿展现在世人面前。松 江新城目前已经成为国际花园城市,经过数 年奋战,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就,在不久的 未来,松江新城将建设成为上海最大的卫星 城市(新城),沪杭发展轴上的中心节点城 市,体现上海郊区综合实力的代表,成为长 三角地区乃至东部沿海的一颗明珠。

关于优美塔身结构的由来,在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 北宋时,一位技艺高超的老木匠,被邀请来设计方塔。 他参考了全国各地的宝塔,可还是无法构思出一个理 想的塔型。一天,这老木匠回家,见他生得苗条秀美 芳龄十八的女儿,在灶边烧饭,就随口喊了一声;女 儿一听,急忙扭转身来,这一转,穿在身上的裙子便 飘了起来。老木匠发现,女儿细巧秀美的身材和随风 飘逸的裙子展现了无比的美感。老木匠由此想到塔的 造型,于是当场起笔画下了这一情景。造型端庄秀丽 的方塔,美名响誉很快的就在江南传了开来。
陆逊的孙子---两陆
•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 吴县(今上海松江)人,西晋文学 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 陆”。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 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后死 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他 “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晋 书· 陆机传》),与弟陆云俱为我国 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其实陆机还 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 帖》是我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 法真迹。 陆云(262-303),字士龙,吴郡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东 吴大将陆逊之孙,陆机之弟。他年 少时即有文采,因其文学成就而与 其兄陆机并称为“二陆”。
夏完淳
• 夏完淳(1631~1647)原 名复,字存古,号小隐、 灵首(一作灵胥),乳名 端哥,汉族,明松江府华 亭县(现上海市松江)人, 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 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 子。七岁能诗文。十四岁 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 动。鲁王监国授中书舍人。 事败被捕下狱,赋绝命诗, 遗母与妻,临刑神色不变。 著有《南冠草》、《续幸 存录》等。
松江
松江简介
• 松江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内上海市西南 部,北纬31度,东经121度45 分,扼 守黄浦江中上游,距上海市中心30公 里,虹桥综合交通枢纽15公里,浦东 国际机场50公里,洋山深水港55公里, 长江口45公里,杭州湾35公里,沪杭 铁路、沪昆高速铁路、沪杭磁悬浮、 沪杭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路、浦东 机场高速公路、嘉金高速公路、西郊 高架路、漕宝高架路、同三高速公路 等干线,形成纵横交错的道路交通网, 是沪杭发展轴上重要结点,是上海市 沟通长三角江浙皖三省的中心门户, 也是上海连接整个中国南方、辐射长 江流域和中西部地区的桥头堡和核心 区域,地理位置特殊而重要。区境南 北长约24千米,东西宽约25千米,总 面积604.69平方千米。
董其昌
• • 董其昌汉族,华亭(今上海闵行区 马桥镇)人。“华亭派”的主要代 表。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 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 董 其昌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 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 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 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 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 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 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 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 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加之 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 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明代艺坛的主 流。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 集》、《画旨》等文集。

汉代的松江
• 2008年11月4日,上海市文物局和东坡 区文管所工作人员在茶店村页岩砖厂内 的古墓现场发现两座古墓已被砖厂掘土 机取土破坏得面目全非,一座墓仅存墓 壁少量墓砖,一座墓残存些许墓室,地 上到处散落着残砖碎片。随后,市文物 局的工作人员在一处农家园中发现了一 尊具有典型的汉代特征的石马。该石马 体形肥硕,周身刻满许多极有规则的纹 罗,马头雕刻精细,马综、马耳、马眼、 马鞍十分逼真,特别是马嘴大张,舌头 上翘,鼻孔张开似经长途奔跑之后,形 象极为生动。可惜四只马腿已断,但幸 运地找到了三只。把腿与马身匹配,该 马身高约在1.2米左右,为我市历年来 出土的汉件。 本次出土文物已由三苏祠博物馆收藏。
徐光启
• • 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10 日) ,中国明末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中西 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字子先,号玄扈,教 名保禄。汉族,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上 海市)人,天主教徒,并且被称为“圣教三 柱石”之首。 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 士。 通天文、历算,习火器。入天主教, 与意大利人利玛窦研讨学问。四十年,充历 书纂修官,与传教士熊三拔共制天、地盘等 观象仪。次年遭讦,称病去职,屯耕于天津。 四十七年,明军败于萨尔浒,疏请自效,擢 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熹宗即位,以志不 得展,藉病归。天启元年(1621)复职,力请 铸红夷炮御敌,后忤魏忠贤革职。崇祯元年 (1628)召还,奉敕督领历清军。三年,疏 陈垦田、水利、救荒、盐法等拯时急务,擢 礼部尚书,奉旨与传教士龙华民、邓玉函、 罗雅各等修正历法。五年,以礼部尚书兼殿 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崇祯六年(1633年)卒于 北京。赠少保,谥文定。 著有《徐氏庖 言》、《诗经六帖》,编著《农政全书》、 《崇祯历书》,译《几何原本》、《泰西水 法》等。
松江广富林
• 广富林,原称皇甫林、广福林。广富林地区 地处上海市松江大学城,古代属于华亭谷范 畴,孕育了灿烂的广富林古文化,是上古时 期东吴东部文化、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 有秦一代为江南直道东端,向西直达吴城 (苏州),直道还向南沟通康城古文化中心 和钱塘江南岸的于越国古文化中心。直至唐 代置华亭县,中心南移至永丰里建城,即今 松江城。明清二代创造了松江的辉煌,而其 北部悠久的历史却被遗忘,那里真的是上海 之根! 广富林遗址如今在松江新城区的方松街道, 北面离佘山约4公里。广富林遗址是当地村民 在1958年开河时最早发现的。它的位置在广 富林村北、施家浜河道的本身以及两岸。当 时村民挖到古代文物后,1961年市文管会考 古部组织专家开始试探性挖掘,时间不到一 个月,但遗址下层出土的文物被认为是典型 的良渚文化,确定此地为新石器―东周遗址, 与历史传说相吻合。 发掘出土了大量古代文 化遗物,包括新石器时代和周、汉、宋、元 各个时代的陶、瓷、玉、石、骨、角、木器 等,如良渚文化的玉锥形器、周代青铜残片 等

松江唐代陀罗尼经幢
• 经幢是中国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起 源于古代的族幡(以牦牛尾装饰的旗 帜),多有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 成。经幢的主体部分是幢身,上刻有佛 教目总的皱纹或经文。 建于唐大中十三年(公园859年)的松 江陀罗尼经幢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石经 幢。松江位于上海松江区中山中路雷锋 小学校园内。地处江南水乡,地势低洼, 常发水灾。因经幢可消灾免祸,当时的 官府为防止灾难,就立此经幢。经幢现 存21级,高约9米,幢身呈八角形,上 刻有《佛顶尊圣陀罗尼经》全文,并有 题记。经幢上的其他部分,如托座、东 腰、华盖等部分均有精美细致的雕刻, 内容为菩萨和供养人、天王、力士及卷 云莲花等。松江唐代陀罗尼经幢所监狱 中唐以后,造型华美且刻工娴熟,再现 了中唐风格,是中国古代经幢的代表作。 它既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又是不可多得 的艺术珍品。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清代的松江
• 至清嘉庆十年(1805年)演变为1府(松 江)、7县(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 金山、南汇)、1厅(川沙)。民国元年 (1912年)废府,华亭、娄县合并为华亭 县。民国3年(1914年)改为松江县。
近代的松江
• 民国时期,松江县政府及江苏省第三、第四区专员公署皆设于此。 解 放后,苏南行政署设松江专区。民国初期,该镇名华亭市、松江市, 后改称城厢区、城区。 • 民国36年(1947年)撤区,由县直辖。解放初,设松江市(隶苏南 行政区松江专员公署),辖华阳、中山、岳阳、永丰4镇。 • 1949年8月1日,松江市、县合并为松江县,松江市改为县辖市。11 月撤市,建立城区人民政府,辖中山、岳阳、永丰3镇。1958年3月, 松江专区撤消,改隶苏州专区。1958年11月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 • 1963年改设城厢镇,1980年12月改今名。1984年划入五里塘乡8个 生产队,建立乐都路大队(后改村)。1985年,松江镇有中山、岳阳、 永丰3个街道办事处,48个居民委员会,654个居民小组,1个行政村, 8个村民小组。199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区。松江区现辖有11 个镇、4个街道。全区有134个居委会,115个村委会,拥有国家级出 口加工区、旅游度假区、市级工业区、科技园区、五厍农业园区。松 江是上海市“十一五”发展规划中重点推进建设的三个新城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