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能源格局与中国的能源安全摘要:由于石油经济的不确定性时至今日经济学家并没有给出一个关于石油市场的比较完善的分析框架。
油价的波动在一定时期取决于国际市场的供求状况。
但从长期来看由于石油的政治属性其价格波动还取决于世界能源格局当中消费国和生产国权力的消长。
历史也证明世界能源格局一直处于变动和演进之中这就进一步增加了油价长期趋势的不确定性。
本文借助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从世界能源格局及其变动的角度探讨中国面临的能源安全问题为能源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世界能源格局不确定性油价周期能源安全一、问题的提出和文献评述问题每讲一遍总会有所不同。
那些长久以来困惑经济学家们的问题总是存在无数个谜底。
P.克鲁格曼(2000)曾经悲观地说“经济学中关键的难题从不会得到重新解决他们只会慢慢消失”。
世界能源价格及其走势恐怕是这些“关键的难题”当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
当今世界“能源已经成为政治和经济力量的通货是国家之间力量等级体系的决定因素甚至是成功和物质进步的一个新的筹码。
获得能源成为21世纪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
”能源对于今日中国之意义从来也没有如此重要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能源需求急剧增长国民财富大量溢出对外依存度也越来越高。
在未来的10年中国还将面临巨大的供求缺口。
1.中国的能源需求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呈现增长势头。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20__)统计20世纪90年代世界石油消费需求增加的25%来自中国20__年这一比重上升到33%。
由于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持乐观态度有关机构(EIA2000、20__;APEC20__、20__)认为中国对能源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
如果按照2021年中国经济翻两番计算届时中国能源需求将达到9.2亿吨即使中国能源利用效率能够提高一倍仍然需要4.6亿吨而中国的石油产量估计最多能够达到1.8-2亿吨缺口在2.5-3亿吨(IEA2000)。
2.中国能源需求的对外依存度在未来二三十年呈扩大状态。
自中国从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目前已达近40%。
中国目前还不是天然气的净进口国即使到20__年中国天然气进口在总消费量中也仅占9%。
但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27%(IEA20__)。
3.20__年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如表1所示)。
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20__)的统计20__年世界一次能源的消费增长了2.4%低于20__年3.2%的增长率略高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
除了核电各种燃料的消费增长都有所下降。
而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增长了8.4%继续占据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一半以上。
在全球新增能源消费当中中国的石油和煤炭消费分别占世界消费增量的77.3%和71.7%。
表1 20__年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增长对比21.6资料来源:作者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__》整理 4.世界能源价格的高涨导致中国大量国民财富溢出。
根据国家信心中心测算单纯由于涨价因素20__年一年中国就有相当于1200亿元人民币的国民财富转移到产油国和国外石油巨头手中(牛犁20__)。
可以估计近年来的能源价格暴涨使得我国国民财富净溢出达到数千亿元人民币。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能源安全已然成为“国之大事”甚至可谓“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李侃如和戴维森(Kenh Lieberthal William Davidson20__)指出“能源安全不再是低政治性的国内经济政策问题已经成为关系中国国家安全的高政治性问题”。
石油是能源的核心。
P.罗伯茨曾形象的描述到:“石油或许是能源太空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是20世纪政治和经济学的辉煌、杰出的塑造者并占有世界能源市场约40%的份额。
”J.S.奈则将石油称之为“权力的源泉”。
因此石油市场的价格波动牵动着世界经济乃至国际关系的神经也直接关系到中国的能源安全。
经济学家对油价波动原因及预测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豪特林(Hotelling1931)提出的可耗竭资源模型即豪特林法则。
这一法则说明在完全竞争和垄断两种条件下可耗竭资源的价格与产量的关系[1]其理论要点为:当不考虑不可再生资源的生产(开采)成本时资源价格将以相等于市场利率的增长率连续上升。
豪特林模型后来在解释国际石油市场的现实时遇到了困难。
因为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对资源的需求总是不断增加的需求曲线也就发生相应的移动。
即便西方主要国家的真实利率基本为正增长石油价格也没有出现按照等于当期利率的速度上升的情况。
K. J. Arrow S. S. L. Chang(1980)从资源存量的不确定性方面入手通过运用不确定性最优控制数学工具对上述现象作出了解释。
他们认为豪特林法则成立的先决条件之一是资源初始存量是已知的但实际上石油储量总是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勘探活动而不断变动对于特定时期的定价者来说未来储量的变动是不确定的。
J.克莱默、D.S-伊斯法哈里也指出由于石油储量具有不确定性已探明石油储量[2]依赖于石油市场的价格来衡量所以即便对已探明石油储备的真实测定其价值也有限并不能说明石油的自然稀缺性。
Danielsen (1982)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评估量包括可能石油储备、最终可获得石油储备和石油量等。
这表明地球上石油储量比已探明的储备多。
石油工业中众多不确定性的存在如新的石油资源不断被发现技术的变化使开采成本不断下降现实中政治和经济因素的扰动使价格曲线一次次移动使油价波动的不可预测性大大增加。
通过引入储量不确定假设Arrow Chang导出了价格变动违反豪特林法则的结果。
但Arrow Chang的仍然无法解释价格下降与产量上升会同时发生的现象。
考虑到储采比(即年初探明储量除以当年产量)的变化梅孝峰(2000)证明当储采比每增加一年真实油价每桶将降低77美分(1996年美元币值)储采比的变化对于油价的滞后影响同样显著。
Houthakker(1983)认为石油在被发现时已经是产成品石油储备不过是在产的存货。
Danieslsen和Selby (1980)等则反对石油短缺的定义。
石油短缺通常被认为是因为石油的可耗竭性引起了石油的长期不足但是他们认为是价格控制产生了石油短缺而Adelman(1993)则干脆反对可耗竭性他认为油价不是依据豪特林模型来决定的。
不过多数经济学家还是同意把豪特林模型作为一种分析标准。
沿着豪特林的研究思路后来的许多文献通过设定石油市场不同结构和参与石油市场的行为主体的不同行为建立各类理论模型引进各类相关参数来分析油价波动的原因和未来趋势如Cremer Weitzman(1976)、Hnyilicza Pindyck(1976)、E___ati(1976)、Pindyck(1978)、Gately(1983,1984)、Krugman(2000)、Alhajji Huettner (2000)等。
按照其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大致可以把这些文献分为市场结构模型和欧佩克(OPEC)行为模型两类其中市场结构模型又可以划分为两类即竞争型市场结构模型和垄断型市场结构模型。
竞争型市场结构模型强调世界石油市场的竞争性欧佩克不能控制油价。
垄断型市场结构模型侧重欧佩克及其成员国对石油市场影响的研究这类模型的其共同点在于把欧佩克看作卡特尔组织把国际石油市场看作由卡特尔定价的垄断市场。
国际油价的波动决定于欧佩克国家的定价规则。
但是A.克劳认为“没有一种理论模式能经得起事实的检验尽管理论经济学者们似乎并未意识到或者担心这一点”。
“石油资源在地缘政治上的分布使我们不能相信决定石油市场供需平衡的条件或知道石油贸易商作出相应选择的因素是纯粹的市场机制或理性的经济参数。
经济模型或理论在未来将不能够像过去那样为我们提供如此大量的帮助。
”翻阅有关文献我们发现经济学家并没有给出一个关于石油市场的比较完善的分析框架以致我们对石油市场形势的判断经常出现一些“美丽的错误”:关于石油价格的问题几乎每年都惊人的相似而关于问题出现原因的解释却每年都不相同一些国际机构对油价的预测几乎从来没有正确过。
可能也正是鉴于这种情况美国著名的智囊机构兰德公司干脆就放弃对油价作任何预测。
因此我们打算换一个视角从政治经济学及其在国际领域的扩展即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国际石油市场以及油价波动问题。
政治经济学关心相互冲突的利益之间的集体选择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后果。
从A.斯密出版《国富论》到马歇尔发表《经济学原理》的历史时期里经济和政治始终是纠缠在一起的那时存在的只是政治经济学。
但是正如R.吉尔平指出的那样“马歇尔用经济学替代了政治经济学大大限制了经济科学的范围”。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有很多种吉尔平认为政治经济学主要指研究由经济和政治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各种问题。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与石油有关的问题从来就不是客观的价格问题而是涉及到大量与利益分配相关的权力斗争有时甚至是血腥的这是由石油所代表的财富特性决定的。
我们关心的问题是世界能源格局何以至此又将去向何方?在现行的世界能源格局下国际油价的趋势如何以及如何维护中国的能源安全?本文在对以往相关文献讨论的基础上在第二部分指出世界能源格局的现状;并着重指出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动趋势和我们对未来油价走势的判断;第三部分重点介绍“能源安全”的含义和我们的理解并简要概括了中国维护能源安全所面临的基本问题;最后是简单的结语。
二、世界能源格局的演进、现状及其未来(一)油价波动与世界能源格局的演进油价波动反应了国际市场对石油稀缺性的认定和预期。
作为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商品稀缺性成为石油最基本的特点。
[3]J.丽丝引用金凯德(Kincaid1983)指出历史上大多数时期的大多数人都生活在赤贫之中和稀缺的边缘因此毫不奇怪资源稀缺一直是西方政治思想中的核心问题。
然而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与油价的剧烈波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0__-20__年世界经济增长呈现上升态势。
全球GDP 增长率从20__ 年的2.6%逐步攀升20__、20__ 、20__ 年分别达到3.1%、4.1%和5.3%20__ 年有所回落但仍然维持在4.8%的高位20__年则达到5.1%。
IMF预计20__年全球GDP增长率为4.9%比20__年有所回落但仍然维持稳定增长(IMF20__)。
1998年原油价格还停留在25美元/桶左右甚至在1999年初曾一度达到10美元/桶的低价。
20__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上涨。
但是在经历了20__年7月中旬74美元/桶的高位之后油价在1个月的时间内又急剧下降到60美元/桶以下并在以后的半年维持高位震荡态势。
[4]根据A.克劳的计算1861-1995年间实际只有41年油价相对稳定波动幅度在5%以内;有49年油价增长幅度超过5%其中半数以上超过20%;其余45年油价跌幅超过5%其中有21次跌幅超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