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产业整合案例分析
11/30
四、上市后产业整合及业绩分析
1.上市后的产业发展 上市后华谊公司除稳固发展三大产业之外,以资本运营为支撑, 凭借公司实力拓展其他产业: (1)影院业务:采取与影院同行业内领先企业合资设立公司的 方式,2010年5月以自有资金投资参股设立北京新影联华谊兄 弟影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出资450万元,持有 45%股权。 (2)音乐产业。2010年5月以3445万元收购华友数码传媒科技 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华谊兄弟音乐51%股权,成为华谊音乐的大 股东。表明其进军音乐领域的决心。
12/30
四、上市后产业整合及业绩分析
(3)商业旅游地产。2011年2月5日与上海嘉定工业 区合作,建立华谊兄弟文化城。 (4)游戏业务。2010年6月22日,以自有资金1.49 亿元投资参股北京掌趣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收购股 权及增资的方式获取掌趣科技22%股权,打通将影 视作品改编为游戏的道路。
娱 乐 公 关
电 影 电 视 剧
游 戏
艺 人 经 纪
商 业 旅 游
影 院
音 乐
新 娱 乐
14/30
四、上市后产业整合及业绩分析
3.产业整合后的财务业绩分析
• 2009年上半年与2010年上半年
• 2010年上半年与2010年下半年
(1)收入成本分析 (2)偿债能力分析 (3)盈利能力分析 资料均来自华谊兄弟2009年和2010年的年度报告
22 975.93
电视剧
2 407.58
8 277.39
10 758.93
艺人经纪
3 867.82
2 793.97
7 002.75
10/30
三、上市前产业整合及业绩分析
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经过产业整合后的华谊兄弟收入逐 年大幅度递增。 2007年艺人经纪相对于2006年有所减少是因为2007年9月新成 立的时代经纪公司当年仅运营3个月。而之后2008年则是运营 了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
19/30
管理费和销售费用的比较
表4:2010年上半年与2009年同期行业的管理费与销售费用 单位:元
项目
本期数
上期数
同期增减(%)
销售费用
55 003 070.07
36 414 438.69
51.05
管理费用
25 541 797.61
14 840 436.04
72.11
净利润
26 891 396.44
17/30
收入பைடு நூலகம்本分析
电视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2010年上半年与上 年同期相比,分别下跌了44.10%、39.90%。 主要原因: 电视剧拍摄和发行计划所致; 报告期内,主要实现收入的电视剧3部;上年同期, 主要实现收入的电视剧有4部,其中《我的团长团长》 为大制作电视剧,实现的整体收入较高。 艺人经纪产业是唯一一个较去年同期增加的主营业务 收入(除影院收入),收入和成本涨幅为35.78%、 17.20%。
22/30
减:内部抵消数 23 807 549.00 合计 869 020 548.96
表5:2010年下半年与2010年上半年行业收入与成本
收入成本分析
主营业务中增加了音乐产业,华谊音乐。 影院收入飞速提升,下半年收入为7 607 539.82元,与上半年 相比增加了3300.91%。 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的电影收入以及电视剧收入也都急剧增 加,虽然收入与成本匹配原则使得成本也大幅上涨,但营业利 润还是出现巨额增长。 原因是2010年下半年3部电影创造了14亿的票房成绩,占据 2010年内地票房前五的三席,反映了公司成熟的运作实力。 电视剧生产规模以及艺人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下半年营业收入 比2010年上半年有了质的飞跃。
图1 1999-2002年电视剧数量变化
6/30
三、上市前产业整合及业绩分析
(2)艺人经纪 2001年华谊兄弟与“内地第一经纪人”王京花共同设 立了我国首家演艺经纪人专业公司——北京华谊兄弟 太合文化有限公司,从事艺人经纪及相关服务业务。
7/30
三、上市前产业整合及业绩分析
3.私募,产业整合的现金流 2005第二次私募失败
4/30
三、上市前产业整合及业绩分析
1.华谊兄弟核心——电影产业 1994,北京标识企划制作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华谊兄弟广告。 1998,华谊兄弟广告影视部,500万投资电视剧《心理诊所》,400多万利 润,90%以上回报率。 2000,冯小刚合作《没玩没了》票房收入3000万,电影投资第一桶金 2003年5月收购西影股份发行公司,,更名为陕西西影华谊电影发行有限公 司(简称西影华谊),持股54%主要从事电影作品的发行。
40 422 411.63
144 924 404.28 81 461 213.97 44 597 313.79 38 141 201.24 18 543 544.59 12 780 026.79
艺人经纪及相 60 554 946.55 关服务 其中:艺人代 53 461 038.32 理服务
企业客户艺人 7 093 908.23 服务
23/30
偿债能力分析
表6 2010年下半年与2010年上半年数据比较 财务比率 2010年6月30 2010年12月31 日 日 4.76 3.68 增长百分比 (%) -22.69
收入成本分析
单位:元 行业名称 本期发生额 主营业务收入 电影 电视剧 艺人经纪 电影院 音乐 小计 563 472 630.14 242 114 082.55 63 986 109.45 7 607 539.82 15 647 736.00 892 828 097.96 主营业务成本 289 658 229.21 169 790 247.18 18 764 954.71 3 173 315.24 4 927 152.00 486 313 898.34 23 601 599.00 462 712 299.34 上期发生额 主营业务收入 60 232 633.86 81 017 903.45 60 554 946.55 217 939.18 —— 202 023 423.04 1 331 050.00 200 692 373.04 主营业务成本 32 061 963.79 48 957 222.82 21 733 835.29 93 652.76 —— 102 826 674.66 1046 450.00 101 800 224.66
上映年份 2000 2002 2003 2004 2006 2007 2008
电影名称 《没完没了》 《大腕》 《手机》 《天下无贼》 《夜宴》 《集结号》 《非诚勿扰》
投入成本 1100万 450万美元 2000万 3900万 1.5亿 1亿 5000万
票房收入 3000万 3800万 5500万 1.2亿 1.5亿 1.8亿 3.25亿
华谊兄弟产业整合案例分析
2012.04.26
主要内容
一、公司简介 二、产业整合原因 三、上市前产业整合及业绩分析
四、上市后产业整合及业绩分析
五、结论与启示
2/30
一、公司简介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Huayi Bros. Media Group)是中国大
陆一家非常知名的综合性娱乐集团, 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创 立。 公司的创立人和法定代表人均为王 中军,开始时是由投资冯小刚、姜 文的电影而进入电影行业,尤其是 因每年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而声名 鹊起,随后即全面投入传媒产业, 投资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 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并都取得 了不错的成绩。 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
电影院 小计 217 939.18 202 023 423.04
5 281 246.34
93 652.76
6 456 112.55
——
5 763 517.80
——
102 846 674.66 262 410 283.37 140 427 170.19 1 046 450.00 2 655 960.00 2 337 190.00
31 634 435.25
-14.99
20/30
管理费和销售费用的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华谊兄弟的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较去年同期 大幅度增加。 销售费用:公司业务规模扩大以及业务人员数量的增长;影院 新业务的投入运营。 管理费用: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引起相应费用同步上涨及影院 新业务的投入运营。
15/30
收入成本分析
行业名称 本期发生额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 上期发生额 主营业务收入
单位:元
主营业务成本
电影
电视剧
60 232 633.86
81 017 903.45
32 061 963.79
48 957 222.82 21 733 835.29 16 452 588.95
72 888 565.30
9/30
注:投入成本包括制片费、国内发行费(国外没有列举)以及各地宣传费。票房收入不等于 华谊收入,票房收入是由制片方、发行方和电影院共同分摊。
三、上市前产业整合及业绩分析
表2 2006-2008年华谊三大板块收入情况
产业名称 2006年 2007年
单位:万元
2008年
电影
6 159.40
10 606.50
TOM集团,溢价回购
第三次私募 2006年马云入股
2007分众传媒联合其他投资者注资2000万美元
结果:华谊兄弟规模不断扩大,三大产业的盈利也高速发展, 向着IPO发出最后冲刺
8/30
三、上市前产业整合及业绩分析
4.产业整合后的影视业绩
表1:华谊电影对华谊业绩的贡献
单位:元人民币(美元已在表中注明)
第一次私募融资
2000年3月,太合地产投资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太和影视投资有限公司。 注册资金5000万人民币,双方各占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