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6G钢筋平法讲解ppt课件

16G钢筋平法讲解ppt课件

• 决定抗震等级的三个因素(1.结构类型;2.设防 烈度;3.檐高)
• 保护层的厚度 • 混凝土标号 如C30 影响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
长度(详细情况见图集53页) • 搭接形式(影响柱的箍筋根数及纵向钢筋长度)
18
结构说明
• (1)抗震等级、抗震设防烈度
• (2)环境类别或保护层厚度
• (3)混凝土强度等级
5
1.1一般知识
1、钢筋种类:
1.1 按照生产条件的不同分为:热轧钢筋 、冷拉钢筋 、热处理钢筋 、冷拔低 碳钢丝 等。
1.1.1 热轧钢筋(普通钢筋)按照强度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 (Ⅰ、 Ⅱ、Ⅲ、Ⅳ是罗马字母,读一、二、三、四)。表示符号:
1.1.2 冷拉钢筋(预应力钢筋)表示符号:
2.1 按照外形一般分为:圆钢和螺纹钢
长度使得钢筋能通过粘结应力把拉拔传递给砼,此埋
入长度即为锚固。最小锚固长度:La;抗震锚固 长度:Lae
12
弯钩:为了保证可靠粘结与锚固光圆钢末端做成的
弯钩,有90、135、 180 度。
弯曲调整值:钢筋弯曲时外侧伸长,内侧缩短,轴
线长度不变。因弯曲处形成圆弧而量尺寸又是延直线 外,量外包尺寸,因此弯曲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 尺寸,两者之间的差值 叫弯曲调整值。
1
平法?
• 1、表达方式。 • 2、设计依据。
2
平法(11G101)
➢ 1.制图规则标准化,结构设计图纸数字化、符号 化。 2.结构构造标准化,构造详图形象化、直观化,施工易懂、易操作。 3.分结构层设计的图纸与水平逐层施工的顺序完全一致,施工识图、 记忆、查找均方便,施工工程师对结构易形成整体概念。 4.监理方便,可以实现高效率地对所有构件逐一进行全面质量检查。
150 250 6 22 4/2 6 22 4/2
2 16 10-200(2)
A
6900 6 22 2/4
250 6 22 4/2
1800 150 150 250 6 22 4/2 6 22 4/2
2 20
6900 7 20 3/4
KL4(3A) B
C
跨中钢筋
250 150 6 22 4/2
D
26
上部贯通筋
21
22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
23
梁中筋骨架
上:上通筋 中:侧面钢筋 下:下部钢筋(通长或不通长) 左:左支座钢筋 中:架立钢筋或跨中钢筋 右:右支座钢筋 箍筋
25
关于平法的识图及配筋构造
✓ 跨中钢筋
KL4(3A)250*700 2 22 8-100/200(2)
2400
<=800mm a=45度 次梁加筋按根数计算 长度同箍筋长度
38
39
箍筋
计算公式: 箍筋长度= 2*(H-2*25+B-2*25)
+11.9d*2
根数计算=2*【(加密 区长度-50)/加密间距 +1】+(非加密区长度 /非加密间距-1)
40
41
悬臂梁箍筋
计算公式: 箍筋长度= 2*【(H+Hb)/2-2*25+B-2*25】+11.9d*2 根数计算=(L-2*50)/箍筋间距+1 箍筋全长加密,包括次梁搁置部位。
29
架立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 架立筋长度=Ln/3+2*搭接(现在图集中是150MM) 平法中P79规定,用于梁上部贯通钢筋由不同直径钢
筋(小直径通长筋)搭接时,取LlE
30
下部钢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注:下部钢筋 不分上下排) 框架梁下部钢筋=净跨长度+2*锚固LaE (且≥0.5Hc+5d)
3
怎样算好钢筋量
• 识图能力
图纸 图集
结构说明 配筋图
制图规则
图纸规范化
构造详图 增加识图难度
4
平法适用范围:
1、现浇钢筋砼梁、板
2、现浇钢筋砼柱
11G101-1
3、现浇钢筋砼剪力墙
4、现浇钢筋砼楼梯
11G101-2
5、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
11G101-3
平法构成: 1、制图规则 2、构造详图
• (4)钢筋的连接方式
• (5)搭接、锚固长度
• 构件说明
梁 :吊筋、附加箍筋、拉筋 柱 :接头形式 板 :分布筋、板洞加筋 剪力墙:洞口加筋,加暗柱,暗梁
构造筋:砌体加筋,砌块墙中构造柱、圈梁、
过梁
19
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锚固长度、 抗震锚固长度、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修正系数
20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搭接:钢筋长度不够需要接长所发生的驳接,有绑
扎搭接、焊接、机械连接。
13
钢筋绑扎搭接
14
15
钢筋搭接图样
16
常见钢筋混凝土构件
•梁 •柱 •板 •剪力墙 •楼梯 •基础
17
影响钢筋计算的因素
• 抗震等级(影响梁的加密区长度: 一级抗震>=2Hb且>=500mm; 二~四级抗震 >=1.5Hb且>=500mm)
6
钢筋一般表示法(钢筋信息)
二级钢筋
一级钢筋
7
1.2钢筋一般表示法(图例)
8
预应力钢筋表示法
9
钢筋涉及概念
10
混凝土保护层:
钢筋的外表面到截面边缘的垂直距离。作用有三:减少砼开 裂后纵向钢筋的锈蚀、高温时使钢筋的温度上升减缓、使纵 筋与砼有较好的粘结。
11
锚固:为了使钢筋不被拔出就必须有一定的埋入
计算公式:
=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内侧-右支座内侧+锚固+搭接长度 端支座锚固长度的判别条件: 1、锚固 2、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27
端支座负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上排钢筋长度=Ln/3+锚固 下排钢筋长度=Ln/4+锚固
(锚固同梁上部贯通筋端锚固)
28
中间支座负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上排钢筋长度=2*Ln/3+支座宽度 下排钢筋长度=2*Ln/4+支座宽度
d
1.25d
b a
按箍筋中心线 L=10d+b+3/8*3.14*D
长度计算:
=10d+(a-d-1.25d)+4.12d
=a+11.9d
D:箍筋135度弯钩 中心直径, D=3.5d
37
吊筋和次梁加筋
计算公式: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框梁高度>800mm a=60度
31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
计算公式: 框架梁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净跨长度-2*0.1Ln 请注意标注方式
32
腰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 腰筋长度=净跨长度+2*锚固+搭接
33
34
35
拉筋
计算公式 拉筋长度= 梁宽-2*保护层
+2*11.9d+2*d
36
11.9d的推导
弯钩增加值=3/8*3.14*(2.5d +d)-(2.5d+2d)/2=1.9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