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因素研究——词汇、语义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因素研究——词汇、语义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 稿 日期] 091.6 收 20 .1 2
大 的人越倾 向于选 择 T Bp i 0 0 年 出版 的 Tm ob o anu。2 0 o caz  ̄
c o a y  ̄(. gbK o a n epbp  ̄ 1 2 3 la x ml x . lbt 6 l 3d H l  ̄ o o, X8 f3lO be R:e et C u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因素研究
词汇 、语义对跨文化 交际 的影响
杨 芳
( 阳理工大学 沈 外 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 05 ) 1 19
[ 内容提要] 语言与跨文化交流的关系成为跨文化交际学重要 的研究对象 。语 言作 为一个整 体与文化发生关 系,无论是文化对语言 的影 响,还是语言对文化 的承载 ,两者之 间的相互作用 都是发生在语音、词汇 及语义 、语 法 、语用 、文字等几个方面,而其中与文化关系最为密切 、反映最直接 的是词汇及语义 。 [ 关键词] 跨 文化交际;语 言;文化;词汇;语义 [ 中图分类号] H0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4 7( 0 0 20 8 —2 0 87 2 2 1 )0 —0 50
1 .前言 语 言是一种特殊 的文 化现象 。 每一个 民族的语言都是 民 族文化 的一面镜子 , 都蕴藏着 巨大的精 神财富。语言储存 了 前人 的全部劳动和生活经验 ,是 一种社 会群 体约 定俗 成的, 通过学 习获得 的,由语音 、词汇和语义、语法三部分构成的 特殊符号系统 。 在语言发展 的过程 中, 系统 内部的各 个组成部分的发展 速度不 平衡是 其一大特 点。系统 内部的语音 与语法相 对稳 定, 但是体现人们对客观世界 的认识和态度 的词汇 ,随着社 会 的发展 、 际的需要而不 断丰 富语 言。同时词汇也是语言 实 系统中体现文化最浓烈 、明显、突出的一个部分,跨文化交 流在语言领域 的研究多集 中在词汇层面上 。 种文 化都给词 各 汇赋予特有的含义 ,每个词汇代表一定 的对象或现象 。 2 .词汇意义 的可变性 从历史 的角度看 , 词汇意 义的不变性是相对 的,可变性 是绝对 的。由于时代 的不 同,在 词汇 演变 的同时,其词 义也 随之发生变化 ,词汇 的增 长与消亡非常明显 。例如 :“ 因特 网” “ 、 追星族 ” 随身听 ” 下 岗”等都是语言 中新出现 、“ 、“ 的词语 , 这种词语伴随着新事物 的产生而层 出不 穷。另一方 面,旧事物的消亡引起 了旧词 的消亡 , 黄包车 ” “ “ 、 红卫兵” 、 “ 公社 ”等词语 随着 旧事物的消亡而不再使用 。在 词的演变 过程 中,词语 的替换现象 很多。我国封建 社会中官吏的 “ 俸 禄” ,其 中包括 “ 俸米 ”和 “ 俸银 ” ,随着封建社会 的消亡 , 这 些词就被 “ 薪水 ”所替换,而 “ 薪水 ”又被工 资替代 。 俄语 中称 呼语 “ 同志 ”一词 的兴衰就很有 代表 性 。俄语 中“ Oa n I一词 ,9 0年出版的 z m :o  ̄ coa b TBp u” 19 o re n ap t pcte ,b a ycoo1l 是这样解释 的:① 同志 ;同事 ,同学,朋友 c  ̄ l 3( ②指苏维埃社会或革命党成 员 ( 通常用作称呼语 , 使用 时加 上姓或职业 、头衔 ) 。十 月革命 后,社会 生活普遍政 治化 , Tnpr oa r m这个带政治色彩 的党 内称 呼语 迅速 扩及 到全社会 , 备受推 崇 。几十 年中 ,它与 “ pw a ra  ̄ mm”( 民 )一词 一 公 统天下 。斯大林集权统治结束 以后 ,单调 、贫乏 的称呼语领 域也有所松动 ,:B mI ,M  ̄q H , ̄ HUIa在社会上普 a y < yCr a e I, e a I / H 遍流行起来 。18 9 9年苏联解体 ,新 旧观 念杂存和争斗 、意 识形态和价值取 向的多元状态 , 种种 情况对称呼语领域必然 产 生了影响。1 9 9 3年 7月 2 4日俄 罗斯 I ac  ̄进行 了一 l emu s 次民意调查, oan rap m一词 的使用率 仅 占 2%, 0 而且年龄越
第3 0卷 第 2期 21 0 0年 2月
湖 北 广 播 电视 大 掌 学 报
J u n l f Be V i e st o r a o Hu i T Un v riy
Vo .0 No 2 1 , . 3 F b u r . 01 , 8  ̄ 0 6 e r ay 2 0 0 5 8
对 于这个词语 的解释 ,很能 说明现在 的俄罗斯人 对它 的态 度 :① 苏联 时期 对陌生人的称呼 ;②专指苏联时期 的人们 。 T Bpi o ar m作 为称 呼语 , 在俄罗斯人们心 中成为一个 时代 的象 征 ,既然那 个时代 已经结束 了, 那么这个词语 也就 自然 而然 地 失去 了往 日的优势地位 , 人们对 它产 生了疏离、 弃心理 , 厌 在谈及 它时往往 带上明显 的贬 义和 讽刺 色彩。 越来越 多的俄 罗斯人舍弃 T Bpl 而采用 以前的称呼语 rc o r 先生 ) o ar m, on :m( x
lC O a( 人 ) " I) 夫 O IK 。
因此词义 的演变不是孤立 的,一个词 “ ”的变化经 常 粒 伴 随着整个文化氛 围的变化 。 3 .词汇的联想意义最能反映出文化差异 例如 :“ o ,a H 月亮 ) mo n y a( ”一词反映 了不 同 民族 的 文化教育 以及文化 习俗 ,中国人看 到月亮常联想到 “ 中秋佳 节倍思亲 ” 床前 明月光 ,疑 是地 上霜 ”的诗句 ,还可 以联 ,“ 想 到嫦 娥奔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动人 的故事 ;美 国人或俄 罗斯人看 到月亮 ( on lH )都往往联想到宇宙飞船 、登 月、太空人等 。 m o ,J a y 些来 自文学典籍 的专有名词具有丰 富的联 想意义, 当我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