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和气候 PPT课件
如: 西双版纳高温多雨,有明显的干、湿季区别
持续时间的长短
{ 3.区别: 描述的准确性 表现的稳定性
二、气温 ——大气温度
1 .测量: 从离地面1.5米高的百叶箱内的温度计上读得。
{大气冷热状态:用__最__高、__最__低、_平__均__气__温__表示
2. 表示对象 气温变化大小:用__日__较__差__、_年__较__差___表示
§5.2 天 气 和 气 候
同学们: 请在优美的旋律中浏览课文
本课重点:
天气和气候及气象要素
本课难点:
天气和气候的含义及降水、降水量
一、天气和气候
1.天气:某一地区在一个__较__短__的_时__间__里___的大气 状况及其变化。
如: 冷暖 干湿 风雨 阴晴 等现象
2.气候: 一个地区__多__年____的天气特征。
• 10月23日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__2_6_º_C_,出现在_午__后__2_时___ 左右,最低气温往往出现在__日__出__前__后____,日较差为__1_1_ºC____ (2)该天大气中的水蒸气最有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液__化__
课内小结:
} 1. 天气的含义 区
2. 气候的含义 别
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另外一种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名称_________ (4)请你提出一个解决我市用水危机的预防性方案: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1)降水量指的是降水而不是雨水。 (2)露和霜也统计在降水量中
2.单位: 毫米 (mm)
3.降水强度: 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
4.根据___降__水__强__度____,可把雨分为小雨、中 雨、 大雨和暴雨。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六、 练习
1. 天然降水中水的状态有
( C)
A.液态 B.固、液、气态 C.固态和液态 D.气态
(陆地) (海洋) (注:南、北半球刚好相反)
三、 湿度
1. 定义: 大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
2. 作用: 它是形成各种天气现象的重要条件。
3. 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关知识点:
{出现季节条件:_春__秋__、__无__风__(__或__微__风__)__的__夜__、__晨_,
(1)露 物 态 变 化: 水蒸气__液__化____而成
D. 熔化而成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A. 大气中含有水汽就一定会出现降水 B. 利用卫星云图可了解云的大范围的变化和演变 C. 霜对冬季植物有利,可补充水分 D. 露一般在夏、冬两季无风夜晚出现
6. 表示某地气温变化的大小常用
A. 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 B. 平均气温 C. 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 D. 一年中最冷月和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
( A)
7. 指出下列各项: (1)今天下午下了一场雨,(2)昆明四季如春 (3)最近几天都是晴天,(4)杭州夏季盛行东南风, (5)晴空万里, 其中属于 天气现象的有___(__1_)__(__3_)__(__5_)___,
气候范畴的有_____(__2_)__(__4_)_____。
温州市专业气象台2004年10月23日08时00分发布的天气预报 【市区天气】 今天多云,明天多云转阴,后天多云转阴有时有阵雨 温度:26—15 ℃ 【瓯江口风力】 北到东北风5级阵风6-7级 8.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方法: 用干冰或碘化银实施人工降水
原理: 干冰__升__华__吸__热__使水气降温, 水蒸气遇冷 _液__化__和__凝__华___成较大水滴和冰晶而降落地面。
4.发生条件: 充足的水汽
一定的低温
五、降水量
1.定义:雨、雪、冰雹等__降__水_,未经_蒸__发___ _渗__透__和__流__失___, 而在_水__平__面__上积聚的__深__度___,就是降水量。
作
用: 利于植物生长,弥补水分不足。
{出现季节及现象:__冬__天_____、__白__霜__(_或__暗__霜__)
(2)霜 物 态 变 化: 水蒸气__冻__(0ºC以下) 即秋早霜和春末霜
{组成:___细__微__的__水__滴__或__小__冰__晶__组__成_
3. 一天和一年内气温的极值:
{最高气温:__午__后__2_时__左__右_
(1)一天 内 最低气温:__日__出__前__后____
} 日较差
{ } 月平均气温最高:____7_月__、___8_月____ 年
(2)一年内 (北半球)
月平均气温最低:____1_月__、___2_月____
较 差
2.我们学校所在的陆地上,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是在( A)
A. 7月 B. 8月
C. 1月 D. 2月
3.将雨水分成大、中、小和暴雨四个等级的依据是( C ) A.降水 B.降水量 C.降水程度 D.以上三个都可以作依据
4.霜是大气中水蒸气在地面或地面物体的表面 ( B )
A. 液化而成
B. 凝华而成
C. 凝固而成
今年春天,同安和金门发生了严重的旱灾,5月14日,厦门市使用 了500发碘化银炮弹,实现了人工降雨30mm~50mm,大大缓解了灾情。
另查资料知:碘的元素符号为 I,其常见化合价为–1价,碘单质化 学式为 I 2 。
(1)写出碘化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述人工降雨过程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各举一例: 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温
3.气象要素 湿度
降水、降水量
七、课后思考题:
1.下表是甲、乙两地正点气温,试问:
(1)两地气温的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刻? (2)两地的日较差分别是多少? (3)哪地在大陆内地,为什么?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福建厦门)
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利用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其主要原理就 是运用了冷凝催化机制。具体地说就是利用高炮,将碘化银炮弹发射 到高空云团的零度层以上,利用碘化银在高空中分解生成银单质和碘 单质,形成人工冰核。这些冰核经过水汽凝聚,形成冰晶。冰晶发展 到一定程度,它们将通过零度层下降,之后融化,形成雨滴。
(3)云 形成: 水蒸气____液__化__或__凝__华____ (雾) 作用: 反映天气的变化。
四、降水
1.定义: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__液__态__水_或_固__态__水__,统称降水。
2.常见的天气现象:__雨______、 ___雪_____ 、 __冰__雹____。
3.人工降水的方法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