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天气和气候ppt
第4章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一、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冬至日三地正午太阳度、昼长时间比较
正午太阳高度 昼长时间 地点 纬度 漠河 53029′N 13°4′ 7时30分 北京 39054′N 广州 2308′N ⑴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⑵原因
①纬度位置 ②冬季风
26°40′ 43°25′
作 物 熟 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或一年 两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一年三熟
三 、 降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三条界线: a.800mm等降水量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界线 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 沿秦岭——淮河一线 b.4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 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界线 c.200mm等降水量线: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 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界线
3.气候复杂多样
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多种多样 的干湿地区,这是气候复杂多样的重要标志.
4.气候复杂多样的影响 有利: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 植物资源及其丰富 不利:高原、干旱气候区不利于 农业发展
五 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1.寒潮
⑴定义:
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⑵源地:
西伯利亚、蒙古一带
5.我国降水的南北差异
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 降水多,雨季长
原因: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 退规律决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 区的梅雨和伏旱
6.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
(1)锋面雨带的形成
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 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 相遇,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冷 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 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地带出现一 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巴黎
北京 纽约
北纬48 ° 58 ′
北纬39 ° 54 ′ 北纬40 ° 40 ′
3.1
-4.5 -0.8
19.0
26.4 22.8
15.9
30.9 23.6
⑴我国气温特点:
冬冷夏热,大陆性气候显著
⑵我国降考:
阅读四城市降水柱状图,比较四个城 市降水的季节分配有什么特点。
影响降水的因素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
等降水量线
1.基本规律: 沿海多与内陆;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2.走向: 可能与海岸线、等高线平行 3.弯曲: 弯曲方向常与山脉走向、河谷走向有关
四 .气候特征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C)
地 点 纬 度 1月均气温 -19.6 7月均气温 22.6 气温年较差 42.2 齐齐哈尔 北纬47 ° 23′
⑶危害:
严寒、大风和霜冻
1.我国降水的空间变化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原因: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我国东 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 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太明 显,降水稀少
3.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夏秋季节
哈尔滨 北京 武汉 广州
4.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 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7.干湿地区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 喀拉山——冈底斯山
我国干湿地区
干湿地区 湿润地区 干 湿 状 况 分布地区 植被
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森林 东北三省东部和青 藏高原东南边缘. 年降水量﹥ 400㎜ 东北平原、华北平 森林 降水量﹥蒸发量 原、黄土高原南部 草原 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年降水量﹤ 400㎜ 内蒙古高原、黄土 草原 降水量﹤蒸发量 高原和青藏高原大 部分。 年降水量﹤ 200㎜ 新疆、内蒙古高原 多荒漠 降水量﹤蒸发量 西部和青藏高原西 北部。 年降水量﹥800㎜ 降水量﹥蒸发量
9时12分 10时43分
2.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夏至日三地正午太阳度、昼长时间比较
正午太阳高度 昼长时间 地点 纬度 漠河 53029′N 59°58′ 16时55分 北京 39054′N 广州 2308′N ⑴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⑵原因 73°32′ 89°41′ 15时1分 13时35分
二、温度带
⑶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2.雨热同期
我国夏季普遍高温,降水集中
思考:
这样的气候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有什么 影响?
同处于30°N附近的非洲和我国长江三 有利: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角洲地区自然景观却大不相同,为什么? 使广大北方地区都能种植棉花、水稻、玉 米等喜温作物 不利:冬季寒冷干燥,对农作物等生长不 利;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造成春旱、夏 涝现象严重,寒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 等恶劣天气,台风造成水灾、风灾。
(2)我国雨带的移动
夏 季 风 的 进 退
北 方 开始迟 结束早 雨 雨季短 季
9月
华北、东北
东部地区 雨带推移
7 、8 月
长江中下游地 区 6月
南岭一带
5月
南 开始早 方 结束迟 雨 雨季长 季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梅雨”
主要发生在湖北宜昌以东,北纬26°~34° 之间的江淮地区(即西自我国宜昌,东经长江 口,然后越海到日本;)。 6月中旬形成一条宽200千米~300千米,基 本上呈西南-东北走向的狭长雨带.正常年份, 梅雨期平均为24天;最多的1896年为65天,最 短的1971年只有6天。通常来看,江淮地区梅 雨期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20%~30%.江 淮地区是我国水稻的重要产区,梅雨适时、适 量对水稻的生长非常有利。
1、生长期
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0C 的持续时期。
2、积温
生长期内,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 的气温之和。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 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同时还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 带
范 围 积 温 黑龙江北部、内 小于 蒙古东北 1600 东北、内蒙古大 1600~ 部、新疆北部 3400 黄河中下游大部 3400~ 分地区、新疆南 4500 部 秦岭淮河以难, 4500~ 青藏高原以东 8000 滇、粤、台的南 大于 部和海南省 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