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安全与评价

生态安全与评价


⑥ 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安全的支持力
二、生态安全的评价
评价方法 (1)比较法
选择某一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的一组特征变量与另一 “纯天然”或“未受干扰”的生态系统的相应特征变量进行比较,以此来判断该 生态系统的天然程度,天然程度越高,生态系统越安全。 优点:操作简单,易于理解, 缺陷:一是所有人工生态系统都会被判定为不安全或安全度低;
一、生态安全概念
生态安全研究步骤 生态系统功能分析
生态系统演化状况的监测 主要胁迫因子分析 生态平衡期望值的设定 重要阈值的判定(变化的允许范围) 对系统演化的预测和预警 调控对策
二、生态安全的评价
评价标准 ① 生态系统的自我组织能力 ② 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③ 生态系统的维持能力,即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的能力 ④ 生态系统的零风险,即系统间不能相互危害 ⑤ 低成本提高人类福利水平和福利质量的保障力。 ⑥ 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安全的支持力
二、生态安全的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也需要解决度量什么和如何度量的问题 ; 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包括国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水安全评 价指标体系、森林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湿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草地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海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大气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安全评价也不是某个单一学科能够解决和承担得起的,它需要 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科学家的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取得比较满意 的成绩;
④ 拓宽了生态系统评价和生态系统管理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 ⑤ 能够整合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的信息,因而能将人类需求与生态系统的生
物能力紧密地联系起来; ⑥ 把生态系统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视为一个安全生态系统的自然过程而不是作为
生态系统自身的终结,重视生态系统的生产潜力,因而维护了未来世代人的发展 机会和权利。
三、生态安全的特点
1. 研究尺度的宏观性 2. 强调格局与过程安全
格局:生态系统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生态过程:指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动态 3. 重视模型在研究中的作用 预测 解释 推断 问题:模型的有效性
四、生态安全研究的发展趋势
1.生态系统健康诊断 初级生产力、C库储量、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和生境完整性等
五、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
4.生物物种安全 我国是现在已经有4000~5000种高等植物濒危或接近濒危,占我国高
等植物总数的15~20%,经过确认的我国珍稀濒危重点动植物分别达 258种和354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和国际贸易公约》所列的640 个物种中,我国占156个。 外来物种不断侵入我国,威胁到我国生物物种的安全。
1.国土资源安全
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2万平方公里,是 全国耕地面积的2倍多 荒漠化以每年24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 当于每年沙化一个中等县 按目前的砍伐速度,我国的可采林在短短的7 年内将被
五、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
1.国土资源安全
草地面积以每年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退化 湿地资源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 近40%的湿地受到中度和严重威胁
二、生态安全的评价
评价标准 ① 生态系统的自我组织能力 ② 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③ 生态系统的维持能力,即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的能力 ④ 生态系统的零风险,即系统间不能相互危害 ⑤ 低成本提高人类福利水平和福利质量的保障力。 ⑥ 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安全的支持力
二、生态安全的评价
评价标准 ① 生态系统的自我组织能力 ② 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③ 生态系统的维持能力,即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的能力 ④ 生态系统的零风险,即系统间不能相互危害 ⑤ 低成本提高人类福利水平和福利质量的保障力。 ⑥ 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安全的支持力
最优化综合评价法特点
① 克服了部门产出法的缺陷,提供了考察生态系统内在联系的框架,既关注生态系统 的直接生产能力,同时也不放弃生态系统增加综合效益的机会;
② 能够把那些不能通过市场价值体现的产品和服务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进行评价和 度量;
③ 拓宽了传统的生态系统的管理边界,强调系统性,意识到了生态系统功能具有整 体性,因而必须进行整体评价、整体管理而不是分别评价和分而治之;
Agroecology
第九章 农业生态安全与评价
本章详细介绍了生态安全的概念、评价方法和 生态安全的特征及发展趋势;结合土地健康分析, 探讨了土地健康的概念、土地健康的标志、评价体 系、介绍了土地健康预警系统;并对食品安全的概 念、存在问题和发展的现状做了简要的介绍。
第一节 生态安全与评价
一、生态安全概念
五、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
1.水资源安全
水资源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8%,但人均占有量却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 我国可利用水资源为8000~9000亿立方米,现在一年的用水总量已达到5600 亿立方米,预计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将达到8000亿立方米,接近我国可用 水资源的极限。 我国现在有668个城市,其中有400多个缺水,有110多个经常闹水荒 现有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 主要河流普遍污染,七大水系,有1/3以上河段达不到饮用功能。
了产出本身对生态系统的其它潜在或显在的外部负效应; 二是产出率下降说明生态系统的安全度降低,但产出率提高则未必一 定说明生态系统的安全度相应提高 。
二、生态安全的评价
评价方法 (3)最优化综合评价法
基本思想是实现多目标组合的最优化,据此判定生态系统的安全状态。目标 设定既包括生态系统的直接生产能力和间接生产能力,也包括生态系统在提 供产品和服务时系统间的相互影响进程。
实际GDP增速 5-6%左右
二、生态安全的评价
评价标准
生态安全的本质是人类的生存安全
① 生态系统的自我组织能力 ② 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必须把人、人的活动、人的生存 纳入自然生物圈综合考虑
③ 生态系统的维持能力,即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的能力
④ 生态系统的零风险,即系统间不能相互危害
⑤ 低成本提高人类福利水平和福利质量的保障力。
红脂大小蠹
1998年在我国山西省阳城首次发现,与80年代后期山西从美国引进木材有 关。
与北美洲发生情况不同的是,它不仅攻击树势衰弱的树木,也对健康树进 行攻击,导致发生区内寄主的大量死亡。1999年底,该虫在河北、河南、山 西发生面积52.6万hm2,其中严重时危害面积13万hm2,个别地区油松死亡率 高达30%,己导致600多万株的松树枯死。在山西,2000年的调查统计,危害 面积达16.3hm2万,其中成灾面积9.1万hm2,己有342.4万株成材油松受害枯死。
五、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
3.环境安全
我国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27亿吨,市政污水排放量为220.9亿吨 工业废水处理率小于70%,市政污水处理率在15%以下 许多废水未经任何处理便排入江河湖海 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分别为1995.1万吨和1165.4万吨,被许多境外媒体称为 “空气污染源” 全国338个主要城市中,只有33.1%的城市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余的 66.9%都超过二级标准,还有137个城市超过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5%。 我国平均每天产生城市垃圾1.5万吨,每年要吞噬掉25万平方米的土地资源来处 理这些垃
① 生态系统的自我组织能力
② 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③ 生态系统的维持能力,即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的能力
④ 生态系统的零风险,即系统间不能相互危害
⑤ 低成本提高人类福利水平和福利质量的保障力
⑥ 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安全的支持力
我国GDP增速7-8%
但是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 约占GDP 的2.3%
生态系统健康是环境管理的一个新方面和新目标 功能正常的生态系统可称为健康系统。它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能够维
持它的组织结构和自治,以及保持对胁迫的恢复力
一、生态安全概念
生态安全研究 是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人类生存环境辨识的角度来分析与评价 自然和半自然的生态系统。 首先,所研究的对象具有特定性和针对性,主要发生在生态脆弱区; 其次,生态安全的评价标准具有相对性和发展性,不同国家和地区或 者不同的时代(发展阶段),其标准会有不同。 第三,生态安全的研究要体现人类活动的能动性,在分析、评价的基 础上,还要研究如何建立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二是在人类活动规模和活动强度空前的今天,要找到一个“纯天然”或 “未受干扰”的参照系显然非常困难甚至完全不可能。
二、生态安全的评价
评价方法
(2)部门产出法
该方法的核心是根据部门产出率(产品和服务)与生态系统安全度的相关性来测 定生态安全,是一种间接度量生态安全的方法。一般来讲,产出水平与生态系统 联系紧密的部门(如农业、畜牧业、渔业等),其产出率与生态系统的安全度呈 正相关关系。 缺陷:一是人们在度量部门产出率时,往往仅仅关注直接的产出成果而忽视
二、生态安全的评价
评价标准 ① 生态系统的自我组织能力 ② 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③ 生态系统的维持能力,即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的能力 ④ 生态系统的零风险,即系统间不能相互危害 ⑤ 低成本提高人类福利水平和福利质量的保障力。 ⑥ 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安全的支持力
二、生态安全的评价
评价标准 ① 生态系统的自我组织能力 ② 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③ 生态系统的维持能力,即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的能力 ④ 生态系统的零风险,即系统间不能相互危害 ⑤ 低成本提高人类福利水平和福利质量的保障力。 ⑥ 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安全的支持力
红脂大小蠹
1998年在我国山西省阳城首次发现,与80年代后期山西从美国引进木材有 关。
与北美洲发生情况不同的是,它不仅攻击树势衰弱的树木,也对健康树进 行攻击,导致发生区内寄主的大量死亡。1999年底,该虫在河北、河南、山 西发生面积52.6万hm2,其中严重时危害面积13万hm2,个别地区油松死亡率 高达30%,己导致600多万株的松树枯死。在山西,2000年的调查统计,危害 面积达16.3hm2万,其中成灾面积9.1万hm2,己有342.4万株成材油松受害枯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