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冲基金的风险与管理

对冲基金的风险与管理

/2007.03/ZHEJIANGFINANCE浙江金融在2006年,美国对冲基金行业发生了两件大的亏损事件,一件是AmaranthAdvisorsLLC(以下简称“Amaranth”)基金在9月18日报道亏损45亿美元,随后扩大至约60亿美元,基金资产价值暴跌65%,超过1998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创造的43亿美元的亏损纪录;另一件是7月份纽约最大的能源对冲基金MotherRockEnergyMasterFund(以下简称“MotherRock”)因亏损2.35亿美元而被迫关闭。

本文希望通过分析这两家基金公司的巨额亏损案例,揭示价差套利交易的风险,阐明价差套利交易的风险管理为何经常失败,并强调严格的风险管理纪律的重要性,以供国内广大套利交易者参考。

Amaranth和MotherRock的价差套利交易亏损分析Amaranth和MotherRock的价差套利交易亏损均发生在美国天然气市场上,价差交易的基本盈利模式是基于不同交割月份期货合约间的价差而进行的套利交易。

在美国所有的能源产品中,天然气的价格波动性最大,参见下图,在2000年1月至2006年9月的约7年期间,平均每年的波动率高达137%,正是这一价格高波动性特点吸引了许多追求高回报的对冲基金将大量的资金投资于天然气市场。

1.Amaranth基金的价差套利交易亏损分析。

Amaranth基金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已持续近6年的多策略对冲基金,在最初的几年里,该基金以做债券组合套利交易见长,经营业绩比较稳定,但自2004年以来,随着能源市场繁荣,该基金将大量的资金投入了天然气市场,截至2006年8月份,Amaranth总资产高达95亿美元,其中约有一半的资产投资于能源市场。

根据麦克尔・格林伯格(MichaelGreenberger,美国马里兰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前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交易和市场部主管)和有关内部人士的观点,Amaranth此次巨额交易亏损主要来自天然气期货的价差套利交易,即大量买进了2007年3月份的天然气期货合约,同时卖出了相应的2007年4月份期货合约,希望从3月份与4月份的价差扩大中盈利。

从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天然气期货各合约的价差变化来看,每年的3月份和4月份合约的价差波动最大,因而最具有价差套利价值。

一般来说,天然气3月份合约代表了每年冬季的供求关系,而4月份合约则代表夏季的供求关系。

在美国,对天然气最大的需求发生在冬季,天然气库存在每年的3月份达到最低点,冬季过后,需求下降,库存上升,导致价格下跌。

基于这一供求特点,天然气3月份期货合约的价格一般高于4月份合约,但这一价差随着每年冬季的天气变化和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不同,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2.MotherRock基金的价差套利交易亏损分析。

MotherRock能源对冲基金由纽约商品交易所前总裁科林斯(J.RobertCollins,2001年任MYMEX总裁)于2004年12月成立,基金成立时管理的资产为750万美元,最高时达到4.3亿美元,该基金的主要投资对象为天然气期货,基本盈利模式是基于不同交割月份期货合约间的差价而进行的套利交易。

与Amaranth一样,MotherRock的主要亏损同样来自天然气期货3月份合约与4月份合约的价差套利交易上。

在2006年6月至7月期间,MotherRock预期天然气价格将继续下跌,基于这一判断,该基金预期2007年3月份与4月份期货合约的价差将缩小,故实施了“卖出3月份期货合约,同时买进4月份期货合约”的价差套利交易。

从2006年天然气价格的变化趋势来分析,MotherRock进行的价差套利交易具有合理性,参见图1。

图1列示出了2000年1月至2006年9月期间纽交所天然气期货当月期合约价格变化连续图以及当月期合约与4月期合约(离交割日还有4个月的合约)价差变化情况,该图明显显示,在价格上涨期间,价差一般会扩大,而在价格下跌期间,价差会缩小。

在2006年,天然气价格持续下跌,从2005年12月13日的15.3美元的高点跌至2006年6月的约6美元,跌幅高达60%。

正是基于熊市价差将缩小的预期,MotherRock认为2007年3月份期货合约与4月份期货合约的价差将缩小。

因此,大量卖出2007年3月份合约,同时买进4月份合约进行价差套利,但不幸的是,在2006年7月期间,天然气价格出现一波强劲反弹行情,当月期价格从5.5美元上涨到8.2美元,而3月份与4月份的价差则从7月18日的1.57美元扩大到7月31日的2.5美元,扩大幅度高达59%,这导致MotherRock的价差交易出现高额亏损,被迫止损出场,累计亏损约2.35亿美元,导致了该基金的关闭。

但从事后来看,MotherRock基金的判断是对的,在该基金止损出场后不久,2007年3月份与4月份的价差就从8月18日的2.54美元快速缩小到9月18日0.72美元,缩小幅度高达约72%,如果MotherRock能多坚持一个月,则将会获得巨大的赢利。

价差套利交易的风险与风险管理失败原因分析国内许多投资者一般地认为价差套利交易模式是一种低风险的投资模式,因为价差的波动性比期货价格的波动性低,且通过历史交易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很好地把握价差变化的规律性。

但从Amaranth和MotherRock的价差套利交易导致巨额亏损的案例来看,价差套利交易模从对冲基金巨亏看期货价差套利交易的风险与管理□曾秋根图天然气价格变化与价差变化对比图39浙江金融ZHEJIANGFINANCE/2007.03/式同样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这一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每次价差套利交易投入的资金比例偏高,二是有时出现偏离经验数据统计模型的价差极端值。

由于每次套利交易均投入高比例资金,加上基本的风险管理措施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任何一、二次出现不利的价差极端值都有可能导致高比例的亏损。

1.依赖投资规模制胜的价差套利模式的风险。

价差套利交易一般都建立在一个基于历史交易数据统计模型基础上。

比如说,某对冲基金通过对过去5年以来的天然气期货3月份与4月份合约的价差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到一个基本的价差变化规律,即价差稳定在1美元至2美元之间的幅度内上下波动,平均值为1.5美元,那么该基金就可以根据这一经验统计模型来进行价差套利交易。

当价差在1美元附近时,可以买进3月份期货合约,同时卖出4月份合约,然后持有到价差扩大到1.5美元附近时获利了结;当价差在2美元附近时,则反向操作,卖出3月份合约,同时买进4月份合约。

一般来说,当一个对冲基金在找到了一个稳定的价差套利交易模型后,会在一段时间里获得较好的稳定性的盈利,但如果该价差套利模型被其他许多投资者知道后,价差套利空间将因竞争而被缩小,这时候对冲基金就要采用“投资规模制胜”的方式来实现高盈利,即每次交易都通过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来获取微小的价差波动,并且往往通过提高杠杆融资比例来增加资金的投入规模。

根据有关调查资料,在固定收益市场上,价差套利基金一般使用的交易杠杆约为40倍(相当于交易保证金比例为2.5%),而在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之前,100︰1或更高的杠杆已成为固定收益套利基金的惯例1。

但这种“投资规模制胜”的价差交易模式蕴涵着很高的风险,如果价差波动方向与预期的相反,则容易出现较高的亏损,如果止损不及时,高比例的亏损就无法避免。

Amaranth和MotherRock的高比例亏损案例就充分说明了高比例集中性投资模式的风险。

根据相关资料,在2006年8月底,Amaranth还获得了约22%的收益率,管理的资产规模还有95亿美元,但在短短的三周时间里,到9月18日,一次性天然气价差套利交易的失败就使该基金亏损比例超过35%,亏损额累计约45亿美元,这充分说明Amaranth在这次价差交易中投入巨额的资金。

根据Amaranth向其投资者披露的信息,该基金一般情况下的杠杆融资比例为1︰4.5,即基金每1美元的资产,可获得4.5美元的负债。

但根据事后一位知情人士说,在这次失败的价差套利交易中,Amaranth杠杆融资比例约为1︰5。

由于持仓量过于庞大,Amaranth的套利交易行为本身已对天然气价格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亏损的情况下,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导致天然气3月份与4月份合约价差异乎寻常地快速缩小。

MotherRock也同样存在这一风险,在2006年5月-7月期间,天然气3月份与4月份合约的价差在1.5美元至2.5美元之间波动,但该价差的小幅度波动却导致了MotherRock的高比例亏损,这也说明MotherRock在价差交易中投入的资金比例太高,价差小幅度的不利变化就造成了基金高比例的亏损。

许多价差套利失败的案例说明:当你使用高比例、高财务杠杆资金集中投资时,你就不能犯错,否则你将受到非常大的惩罚。

但不犯错是不可能的。

2.价差波动偏离基于历史交易价格数据模型的统计边界值的风险。

价差套利交易模式最大的风险来源就是价差波动超出了基于历史交易价格数据统计出来的价差边界值。

由于价差套利交易一般是参照交易模型的上下价差边界值来决定交易方向,一旦实际价差偏离统计边界值,就意味着价差交易出现亏损。

但对于价差交易出现的亏损,风险管理往往失败,其主要的原因是偏离统计边界值的价差随时会向正常价差水平回归。

套利交易的本质是利用市场的暂时无效性,由于市场暂时的无效性,会使价差在一段时间里偏离正常的价差水平,但偏离正常水平的价差最终还是会回归正常水平,价差向正常水平回归的过程就是价差套利交易盈利的过程。

一般来说,价差偏离正常水平的幅度越大,套利的盈利空间就越大。

正是基于价差变化的这一特点,套利交易者往往在亏损的情况下选择增加持仓量,希望从随时可能回归的价差变化中降低亏损,或扭亏为盈。

但如果价差继续朝不利的方向发展,积累起来的庞大持仓量导致的高比例亏损,或满足不了追加保证金的要求而使价差套利者被迫平仓离场,当然,偏离的价差最终会向正常的价差水平回归,但套利失败者往往等不到这个时候。

根据相关报道,Amaranth的交易员亨特在价差出现亏损的情况下,不是马上止损出场或降低持仓量来降低风险,而是提高财务杠杆,通过融资大量增加持仓量,最终因巨额亏损和满足不了追加结算保证金的要求而被迫平仓离场,这种因亏损而增加持仓的做法完全背离了最基本投资风险管理原则。

同样,以MotherRock的价差交易亏损为例,如果该基金在2006年6月和7月建立的价差套利头寸能多坚持一个多月的时间,则将在9月份获得巨大的盈利,但由于持仓亏损太大,使该基金无法坚持下去,被迫止损出场。

同样的故事也曾经发生在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身上,1998年的6、7月份,美国的利率互换利差(swapspread)扩大到了56个基点,而在整个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这一互换利差水平一直维持在35个基点上下,因此,LTCM预期这一偏高的互换利差水平只有一种暂时的现象,未来将会缩小,并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套利交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