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 ¢ ¢¢ ¢¢¢ ¢ ¢¢ ¢ ¢ ¢¢ ¢ ¢ ¢¢¢ ¢ ¢¢¢¢水灾 ¢¢ ¢¢ ¢ ¢ ¢¢¢ ¢¢ ¢¢ ¢ 南 旱灾¢ ¢ ¢¢ ¢ ¢ ¢ ¢ 旱灾海水灾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地区旱灾频次 水灾频次 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32219 松辽平原 169357 环渤海平原 415799 黄淮平原8461407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9492151⑴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
(4分)⑵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
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 分)⑶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4 分)削减洪峰的威胁。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应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
【答案】⑴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
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⑵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
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
⑶江南丘陵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
(任答两点即可)2.(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31)【自然灾害与防治】图 12 为 1969-2008 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直线图。
读图回答问题80灾害数量(次)北山长 太治西行高 盆山原地图例市界脉80 寒潮总次数等值线图 12(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 么?(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图 2 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词数最多的 6 个省级行政区。
读图,回答第 3题。
3.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A.横断山和秦岭B.太行山和雪峰山C.大巴山和巫山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答案】A【解析】以统计图为情境,考查自然灾害与区域地理知识,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难度中等。
地质地貌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于多断层、坡度陡、地势起伏大、地表岩石破碎等地质基础较差的山地,遇到地震、暴雨等外部诱因,再加上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就很容易发生。
选项中所列各山确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区。
此题解题关键在于在正确解读统计图表的基础上,把选项中山脉与中国政区图进行图层叠加,要结合图中给出的云、贵、陕、青、冀、川等地质灾害最多省区的信息进行判断。
4.(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课标版,43)自然灾害与防治(10 分)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11所示)。
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图11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答案】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
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和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解析】注意题干的提示信息“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容易被侵蚀,“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夏季暴雨后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和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5.(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40) 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 5~50mm 。
月雹 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敌。
图 20 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月雹日(天) 9 8 7 6 5 4 3 2 1 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9 分)(2)考虑“冰雹颖粒大小一般为 5-50mm".冰雹颗粒大,质量重,所以冰雹会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破坏建筑物,对冰雹防御措施主要是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人工防雹6.(2009 年高考福建卷) 【自然灾害与防治】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或 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
下图为“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
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 答下列问题。
唐家山堰塞湖的形成片口乡青片乡小坝乡图例极重灾区重灾区百什乡马槽乡坝底乡墩上乡开坪禹里乡漩坪乡通口镇桂溪乡陈家坝乡河流0 5 10 20Km擂鼓镇(1)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
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
(2)分析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
【答案】(1)崩塌、滑坡或泥石流。
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或沿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分布)(2)地质构造不稳定;岩性疏松;地形高差大、河谷陡峻(山高谷深);地震发生引发地表物质滑落,阻塞河道;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大。
【解析】(1)以汶川地震为背景考查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分布特点,通过题干提供的堰塞湖的概念可以推出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或泥石流,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得到极重灾区主要是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
(2)根据题干中堰塞湖的概念,和大家熟知的由于汶川地震引发崩塌、滑坡而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就容易回答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
【考点定位】该题以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
7.(2009 年高考山东卷,31) (10 分)【地理一自然灾害与防治】表6 为2007 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6 (单位:次)(l)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2 分)并分拆其原因。
(2 分)(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
(6 分)【解析】 (1)小题分析表格三省各月林区火灾次数主要都集中在 12、1、2、3、4 月,即冬季和春季。
由于西南三省气候为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和春季为干季。
(2)小题是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应从森林本身的功能和森林减少后的危害分析。
【考点定位】①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原因、危害。
8.(2009 年高考浙江卷)【自选模块测试试题——“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3 分)(2)分别说明A、B 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成因。
(4 分)(3)C 地区为什么多洪涝灾害?(3 分)【答案】(1)第二地形阶梯上;大致呈东北一西南方向延伸;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2)A 地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土质疏松,降水季节变化大B 地区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壳活动强烈,岩石破碎;暴雨集中(3)C地区因黄河从纬度较低处流向纬度较高处,在春季和初冬有凌汛;降水集中在夏季;地势低平,河道淤积9.(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31)(10 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图 12 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 下列问题。
图例涝渍灾害区 河流图 12(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6 分)(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4 分)10.(2007 年高考海南卷地理)(10 分)(选修 5 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4 年 8 月 12 日 20 时,台风“云娜”在 B 地(属浙江省)登陆。
13 日,该台风减弱并向江西省移去(图 12)。
我国气象部门利用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站与自动气象站网组成气象综合探测系统,跟踪“云娜”自生成至消亡的全过程,并做出了及时、准确的预报。
政府部门根据台风预报,对受“云娜”影响的危险地区,实施人员撤离等应急措施。
“云娜”是此前半个世纪在浙江登陆的最强台风,造成的人员伤亡远少于以往各次强台风所造成的人员伤亡。
(1)说明该台风造成人员伤亡较少的主要原因。
(4 分)(2)2004 年8 月12 日下午,A、B 两地的风向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说明该台风对涉及区域造成的重要影响。
(6 分)【答案】(1)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准确预报;(2 分)政府组织得利,采取了防范、避险措施,效果显著。
(2 分)(2)西南(偏南、偏西)(1 分)东北(偏北、偏东)(1 分)不利影响:强风暴雨、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
(2 分)有利影响:丰沛降雨量,可大大缓解此时南方地区伏旱造成的旱情。
(2 分)【解析】第(1)问,分析文字材料,可以从预报和防范措施两个方面分析: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准确预报;政府组织得利,采取了防范、避险措施,效果显著。
第(2)问,风向可以结合气旋的不同方位得出,或按照风向作图法得出。
台风影响要从正反两方面去分析,不利影响、有利影响。
11.(2007 年高考山东卷文综,31)(10 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制】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图22 反映了我国1950-1991 年间不同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3 分)(2)分析②、②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4 分)(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3 分)【答案】(1)②区。
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 C)均最高。
(2)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
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于燥少雨(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解析】干旱灾害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