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生,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中得到广泛传播。

辛亥革命的时候,马克思的名字、学说、生平,还有他的肖像都已经传入中国。

但是到这个时候,包括孙中山在内的有识之士并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而只是把它作为西方众多学说的一股思潮来研究和介绍,这也是孙中山后来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辛亥革命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群体的成长。

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和人生轨迹,一大批追求民主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逐步成长起来。

辛亥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政局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把先进知识分子从对欧美资本主义理想模式的幻想中惊醒过来,转而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担负马克思主义引进和传播任务的首先是先进知识分子。

留日、留欧、留苏三大学生群体,把各自接触、理解、接受的马克思主义介绍到国内,成为引进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力量。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先进知识分子纷纷发表文章,既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又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回应与批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清除障碍。

此外,先进知识分子还通过大学
讲坛、集会讲坛等,介绍和阐释马克思主义,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由此,先进知识分子群体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开始传播是从1917年11月的俄国十月革命开始的。

毛泽东曾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许多国人想既然俄国能取得人民革命的胜利,中国也照样能,当时的俄国与中国有着许多的相识之处,比如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经济文化同样的落后,且人们都处在腐朽的政治统治之下,等等。

于是,十月革命激励着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加入到马克思主义的队伍中,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无产阶级开始壮大起来。

据有关数据显示,到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产业工人已突破200万。

于是,中国的无产阶级有了较为强大的阶级基础。

李大钊同志是当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的革命先驱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经过不断地求索,逐渐摆脱各种资产阶级思潮的影响,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

李大钊热情地歌颂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以敏锐独到的眼光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新纪元》四篇光辉的文献,揭开了我
国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第一页。

他在文中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主义就是革命的社会主义。

对于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他指出:“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显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这一胜利“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

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五四运动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作用和伟大力量,他们到工人群众中去进行组织工作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工人运动的继续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和干部条件。

五四运动以后,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创办刊物,编辑书籍,组织进步团体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仅在五四运动后的一年中,就出现400多种刊物。

在各种学说竟起争鸣的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十月革命的道路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

《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在这期间刊载了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章。

许多先进青年纷纷组织进步社团。

毛泽东同志这时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

他主持的《湘江评论》是当时全国最有份量、见解最深的刊物之
一。

由于它鲜明的革命色彩,只出了五期便被反动军阀封刊,但却对湖南革命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全国也有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