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标题]篇一:黑麦草种植技术黑麦草种植技术1、地块选择务必坚持“五个原则”:即草畜配套原则,载畜量一般0.5~1头/亩(黄牛单位);就近就便原则,靠村庄和畜圈较近,便于管理利用;能灌易排原则,必须选择水源条件较好、能灌易排的田块;良田好地种草原则,选择水肥条件好的常耕田、地,土质以壤土、沙壤土、粘土地为宜;粮草轮作原则,一年生特高多花黑麦草和粮食作物轮作,每间隔1年或2年轮作1次。
2、播种时间一般可采取春播(3~5月)和秋播(7~9月)。
如灌溉条件好、海拔在2000米以下地区全年均可播种。
夏播时须避开高温、干旱时段。
3、整地种草地全耕,耕深30厘米,碎土、挖平、开厢,厢间沟深20厘米。
田地四周开挖排水沟,沟深40厘米。
4、播种方法开厢拉线条播,厢宽1~1.5米(土地平整和排灌条件较好的厢宽1.5米,反之则为1米),行距20厘米,播幅5厘米,每厢播4~6行,播种后用钉耙浅挖。
5、播种量从美国进口的四倍体一年生特高多花黑麦草每亩播种量0.8~1公斤。
6、管理(1)水。
晴天播种后立即灌溉,但水不能漫过厢面,出苗期至分蘖前特别要注意保持土壤潮湿,每隔3~6天灌透水1次,防止出苗后晒死。
出苗后灌溉可漫厢。
雨季则应充分利用厢间沟和田地四周的排水沟排涝,避免造成弱苗或死苗。
苗期精细管理,发现缺苗即时补播。
(2)肥:底肥每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钙镁磷肥50公斤,一次施完。
追肥每次刈割后3~5天撒施,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每亩施尿素6~8公斤,灌溉后撒施。
另外可根据当地情况施浇沼液,或将农家肥发酵晒干后压细撒施。
(3)病虫害防治:对牧草危害最重的是地下害虫(地老虎),它咬食牧草幼苗根部,常造成大面积死苗,可根据地老虎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在播种前和出苗后用敌百虫(按200倍稀释,200~300克/亩)、百树得(按500倍稀释,100毫升/亩)等农药在太阳落山后直接撒施。
7、利用播种后40天左右,作第一次除杂性刈割,留茬3厘米左右;当牧草长至50厘米高时可第二次刈割利用,留茬1厘米;以后当牧草生长至50~60厘米高或拔节前,就必须刈割利用,留茬不超过1厘米。
因牧草拔节后会造成其营养价值迅速降低,影响下一茬牧草产量,同时也会缩短牧草的生长利用周期、加快牧草退化。
篇二:黑麦草高产栽培技术及利用黑麦草高产栽培技术及其综合利用黄河斋(贵州省罗甸县畜牧兽医局,贵州罗甸550100)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黑麦草栽培获得高产的系列技术措施和轩麦草在养殖业上的利用情况。
黑麦草高产的措施有:合理施肥、科学的栽培方式及播种量、播种季节等等。
黑麦草不仅在草食动物中应用广泛,在猪、鸡、鱼等养殖中也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黑麦草;高产;利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不断集中和扩大的集约化、规模化畜牧产业逐步取代了过去一家一户的散养模式。
但是,由于我国消费量最大的畜产品仍然是猪肉、禽(蛋)、水产品等耗粮型的,养殖业对粮食的需求一年比一年增加,人畜争粮的矛盾日益突出。
要解决好这一矛盾,必须加快发展草食动物的步伐,在这一过程中,优质牧草的生产是首要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在饲喂草食家畜的禾本科类牧草中,黑麦草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类。
黑麦草鲜草柔嫩多汁、适口性好,且营养丰富,消化率高。
黑麦草干草中的粗蛋白含量高达13%~25%,而且其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较高,各种必需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蛋氨酸的含量较高,蛋白质生物学效价达85%以上。
黑麦草中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均很丰富,因而是动物维生素的良好来源。
黑麦草中钙磷含量丰富,钙约0.70% ,磷约0.40%。
此外,黑麦草中还含有酶、激素和有机酸等,能促进动物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对动物的健康和保持较高的生产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目前国内外栽培利用最广泛的黑麦草有三类:即一年生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和杂交黑麦草。
一年生黑麦草又叫意大利黑麦草或多花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又叫宿根黑麦草;杂交黑麦草是黑麦草与其它品种牧草杂交的后代。
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从国外引进黑麦草进行栽培、繁殖和利用,各地也逐渐培育出了与本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相适应的优良品种。
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索,逐步掌握了黑麦草的高产栽培技术和在养殖业中的有效利用技术。
1 黑麦草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高产品种是作物获得高产的先决条件。
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从国外引1. 1 选择高产品种进黑麦草到现在,已有几十种黑麦草品种投入使用。
同一品种在不同地方栽培,产量会有差别。
詹秋文等[2]发现,在同等试验条件下,来自美国的一年生品种“蓝天堂”的产草量是来自荷兰的多年生品种“卓越”的1.87倍,是同样来自美国的杂交品种“春绿”的2.47倍;而周春霖等[3]在同时比较分别属于一年生和多年生的十个品种产量时发现,一年生品种中也有产量低于多年生品种的。
因此,建议各地在栽培黑麦草时,充分考虑本地气候、土壤肥力、降水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优质、高产品种。
1.2科学合理的施肥黑麦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是很严格,但对氮肥却很敏感,夏劲伟[4]的研究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分蘖的持续时间延长,株高、单株叶面积、分蘖数增加,氮肥处理明显促进一年生黑麦草的生长。
施氮肥450kg/hm2的试验组黑麦草年鲜草产量达142738.89kg/hm2;刘经荣等[5],在施足P肥(100kg/ hm2)及K肥(100kg/ hm2)的基础上,施N肥350 kg/ hm2时,黑麦草的鲜草年产量是94302 kg/hm2,而对照组的年产量只有34238 kg/hm2;熊先勤、韩永芬等[6]的试验结果,施N 1300 kg/ hm2,P 1200 kg/ hm2时,鲜草年产量为124322 kg/hm2,而只施P(600kg/ hm2)和K(650kg/ hm2)不施N的另一组鲜草年产量只有28625 kg/hm2。
关于氮肥对黑麦草的增产效果,各地的研究结果数据不一致,这和各地在做试验时的气候、降水量、土壤基质等条件有关。
另外,夏劲伟[4]的试验还说明了在施氮肥时,在刈割后第一个星期,即黑麦草正处于反青时期施肥的效果要比刈割后两星期施好。
除氮肥能显著增产外,磷肥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李小坤[7]的试验结果,在N(180kg/ hm2)、K(150kg/ hm2)的基础上,施P(135kg/ hm2)的试验组比不施P的对照组增产22.8%,差异显著。
其他学者[8]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在黑麦草生产中,不能单施N肥,而是N、P、K 按一定比例施方能获得高产。
相对于氮肥和磷肥,钾肥的增产效果不是很显著,熊先勤、尚以顺[9]的研究结果,在保证N、P的情况下,K肥为零的试验组产量还是最高的。
此外,补施微量元素Fe、Cu、Zn、B、Mn、Mo等也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苏加义等[10]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黑麦草的生长过程中,喷施Fe0.05%、Cu0.07%、Zn0.40%、B0.60%、Mn0.10%、Mo0.20%都要比对照组增产14%~22%,差异显著(P<0.05)。
1.3 栽培方式牧草的栽培方式主要有育苗移栽(行距、株距15~20cm)、翻耕条播(行距15~20cm)、翻耕撒播、稻底免耕撒播等。
辛国荣等[8]在相同土壤肥力条件下用同一品种做了不同栽培方式的产草量和草质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育苗移栽产草量>翻耕条播>稻底免耕撒播。
育苗移栽因苗期管理细致,苗齐、苗壮,移栽后的草能充分利用水、热、肥等条件快速生长,所以产量高。
育苗移栽不但高产还节约种子,按理说是首选栽培方式,但是,由于这种方式费工费时,对移栽期的土壤水分要求高等原因,在实际生产中较少被人采纳。
翻耕条播方式的产量介于育苗移栽与稻底撒播之间,在实际操作中同样因为麻烦而不被人接受;翻耕撒播或稻底免耕撒播虽然产草量低于前两种方式,但因为操作简便而成为目前国内各生产单位普遍采用的栽培方式。
1.4 播种量在有限的单位面积土地中,播种量的多少是决定黑麦草产量的重要因素,但也不是播种量越大产草量就越大,超过适宜的量,不但浪费种子,还会使草的生长因营养不良受阻,导致产量下降。
尚以顺等[9]的试验结果,黑麦草鲜草产量最高的一组播种量为27 kg/ hm2,而熊先勤、韩永芬的研究表明,播种量为30 kg/ hm2时,产量最高(81225 kg/ hm2)[6],国内其他的研究结果类似于此。
因此笔者认为,黑麦草的适宜播种量为25~30 kg/ hm2。
1.5播种时间黑麦草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气温低于5℃或高于35℃时,黑麦草生长受阻。
因此,栽培黑麦草要获得高产,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特性,适时播种。
一般配是九月中旬播种,到第二年的夏初这一时间段刈割利用。
龙林发等在此湖南湘西地区做了不同播种期的产草量比较试验,分别在8月10日、9月10日、10月10日和11月10日四个时间点播种,到第二年的5月份试验结束,结果发现,9月份播种产量最高,播种期过早(8月份)或过晚(10月份以后),产量都会受到影响。
[10]综上所述,影响黑麦草产量的因素主要有品种及播种量、施肥种类及数量、栽培方式及播种时间等,这些因素构成黑麦草高产栽培技术的统一体系,在实际生产中单独强调某一方面或者忽视某一方面都不可能获得高产。
1 黑麦草在养殖业上的应用2.1 在草食动物养殖业中的应用黑麦草以其高产、供草期集中和草质优良作为反刍动物的主要饲料来源已是不争的事实。
白淑娟等用多花黑麦草完全代替青贮玉米和野草饲喂奶牛试验,结果牛奶的产量平均上升了10.5%;用黑麦草部分或全部代替青贮玉米和野草的试验组牛奶中的干物质和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地提高[11]。
王宇涛等[12]在利用多花黑麦草代替野草饲喂奶牛的试验中发现,采用部分或者全部黑麦草代替野生杂草作为奶牛的青饲料能够显著提高奶牛的日产奶量,延长奶牛的泌乳高峰期(P<0.05),并显著提高牛奶中蛋白质的含量(P<0.05)。
许多研究结果也表明,用黑麦草养奶牛不但技术指标有所提高而且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黑麦草鲜草的纤维素含量较低,如果作为奶牛唯一青饲料来源,奶牛易腹泻,应注意补充干草。
黑麦草用于肉牛养殖同样获得良好经济效益。
李彩之做了黑麦草与野生杂草饲喂育肥肉牛对比试验,结果试验组日增重988g,比对照组(871g)多增重117g,提高13.4%(P<0.05);试验组增重千克盈利1.43元,比对照组0.3元增加1.13元;试验组头均获利169.54元,比对照组31.33元高138.21元。
何余勇等用黑麦草与稻草做了类似研究,其结果是:在以稻草为基础日粮的肉牛生产中,随着黑麦草添加比例的增加,动物对可消化物质的采食量也增加,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黑麦草的适宜添加量为8g干物质/kg体重·d,此时经济效益最好[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