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财政职能
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内在的、客观具有的经济功能。
财政职能是由财政本质决定的,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一节资源配置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
(一)资源配置
所谓资源即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通常包括人的体力、智力等人力资源;
一个社会使用资源的方式称为资源配置。
政府的财政活动会对一个社会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称之为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二)财政资源配置职能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财政对社会资源进行的直接配置和间接引导的功能。
市场失灵导致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配置或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这就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机制来进行资源配置,来弥补市场资源配置的失灵。
二、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一)调节资源在部门和产业之间的配置
教育部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二)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
东中西部,东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城市经济,新农村建设。
世界工厂
(三)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与非政府之间的配置
政府部门是指政府及其机构,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还包括政府设立的行政机构和事业机构。
政府部门掌握着大量的公共资源,主要表现为财政资金及财政资金的积累。
三、执行配置资源职能的主要工具
(一)直接工具
直接工具是指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工具,主要有:
1.财政支出
政府通过对财政支出规模的调整,来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
之间的配置;通过对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来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部门和产业之间的配置。
2.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
政府通过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将从一个地区集中的资源转移到另一地区,从而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
(二)间接工具
1.税收
政府通过税收优惠,如税收减免等,来引导社会资源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向国民经济薄弱的部门和产业流动。
2.国债
政府可以通过国债融资规模的调整和国债资金的安排,来引导社会资源的流向。
3.财政补贴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来引导社会资源
市场配置资源是第一位的,是主要的,财政资源配置是第二位的,是对市场的补充。
同时财政的资源配置与市场资源配置一样,也必须注重资源配置的效率。
第三节收入分配职能
一、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
(一)收入分配职能
这里的收入是指一个国家生产成果份额,即一国的国民总收入。
收入分配是指社会成员在这一总额中所占有或享有的份额状况
效率原则,公平原则。
基尼系数
(二)财政公平分配的必要性
1.人们收入能力的差别很容易导致分配不公
2、市场分配并不能照顾无收入能力者
3.经济机会不均等导致分配不
二、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
(一)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
1、企业的税收负担,即国家集中多少,给企业留多少,这主要取决于各个时期的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
2、企业的利润水平要能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主观努力状况,即要为企业的利润水平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通过税收剔除客观原因对利润水平的影响,使企业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获得大致相同的利润。
(二)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要贯彻国家的分配政策
市场是根据社会成员对生产所作的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在收入水平上,既要合理的拉开收人差距,又要防止贫困悬殊,坚持共同富裕,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对过高的或过低的个人收入,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节,主要通过个人所得税和各项转移性支出来实现。
三、执行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工具
(一)税收
税收是政府执行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工具之一。
通过税收,可以在相当大范围内实现对收入的调节。
例如,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通过农村税费改革,降低或直接取消农业税,增加农民的收入等,使城乡之间、城市个人之间的收入水平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差距范围内;通过企业所得税,调节企业的收入水平;通过财产税和遗产税,调节个人之间的财富分布;通过资源税,调节部门、地区由于资源条件和地理环境不同而形成的级差收入;
(二)转移支付
转移支付是指通过资源在不同所有者间的转移而实现的支付,一般指以政府为中介的资源转移与支付活动,包括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和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两部分。
(三)购买支出
政府购买支出主要是指政府支出中用于支付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前者直接影响企业收入,间接影响个人收入,后者则直接影响个人收入。
(四)各种收入政策
这其中主要指工资政策,具体包括有关的工资制度(如规范政府公职人员和其他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和税法中有关工薪收人中的扣除项目
规定等。
通过工资政策和其他有关收入政策,政府也可以实现对部分国民收入分配的调节。
(五)对低收人者或无收入者能够获益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或进行补贴。
如为扶贫项目、廉租房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资金支持,对低收入者或无收入者消费的物品给予必要的补贴。
第四节稳定增长职能
一、稳定增长职能的含义
(一)经济稳定与增长的内容
1.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有工作能力而且愿意工作的劳动者都可以得到一份自己的工作。
经济学中的就业,系指一切用自己的劳动维持自己生活的活动。
2.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货币购买力不发生剧烈变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会随着经济周期性变化而上下波动,但只要波动幅度人们可以容忍的限度内,都可视为物价稳定。
3.经济增长
稳定经济并不是不要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届政府都要追求的目标。
因为只有经济增长,才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为只有经济增长,才有国家实力的增强,因为只有经济增长,才能提高该国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4.国际收支平衡
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经济交往时,其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支大体保持平衡。
(二)财政稳定增长职能
财政稳定增长职能是指当经济出现非均衡时,财政通过对自身收支的调整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稳定或推动经济增长的功能。
二、稳定与增长职能的主要内容
(一)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
1、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并且愿意支付的货币购买能力总量,被称为社会总需求。
2、社会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三大部分组成。
3、财政支出形成的政府购买作为社会总需求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总需求;
4、政府的税收、转移支出、公债、公共定价政策等也会影响私人消费和投资,从而间接影响总需求。
(二)对社会总供给的影响
1、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能够提供的产品总量或产出总量,称为总供给。
2、社会总供给由资源、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决定。
3、影响或决定总供给的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4、政府的财政活动对总供给的影响主要通过政府税收、转移支付、政府支出对个人在劳动与休闲、消费与储蓄、消费与投资等方面做出选择的影响来间接影响社会总供给。
(三)对国际经济交往的影响
1、在一个开放的经济社会中,由于商品、要素的国际间流动,经济交流已打破了一个国家的地理界限。
2、总需求不但包括本国需求,也包括外国对本国的需求(即出口);
3、总供给不但包括本国提供的产品,也包括外国对本国提供的产品(即进口);
4、政府的财政活动对国际经济交往的影响也主要通过税收、补贴等方式对进出口贸易、国际投资、国际劳务等产生影响。
三、执行稳定职能的主要工具
(一)预算政策的相机选择
当政府判断当前的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时,政府就会选择赤字预算政策,通过减税和增加预算支出,来扩大社会总需求,拉动经济的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当政府判断当前的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物价问题时,政府就会选择结余预算政策,通过增税和压缩预算支出,来减少社会总需求,使物
价逐步回落。
(二)财政制度的内在设计
1.累进税制
当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出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时,在累进所得税制下,应税所得额越高,其适用的税率也越高,这样必能对过高的需求起到一种自动的抑制作用。
相反,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出现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时,在以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条件下,由于应税所得额减少,其适用的税率也就更低,这样实际会对社会总需求不足起到一种刺激作用。
2.转移支付制度
在经济繁荣时期就业率提高、个人收入水平提高,通过私人部门增加的社会需求急剧增加,这种条件下,转移支付的失业救济金和福利水平必然下降,也就是通过财政支出而形成的需求水平下降,这实际会对过热的社会需求水平起到一种抑制作用。
相反,在经济发展衰退时期,由于失业率上升,个人收人水平下降,私人部门的需求水平也随之下降,出现需求不足问题。
这时转移支付的失业救济金和福利就会增加,也就是在私人部门的需求减少的同时,公共部门的需求却增加了,这必然对整个社会的需求起到刺激的作用从而使整个社会保持适度的需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