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系统设计过程
水力计算结构图
具体如下:
1.根据平面图,查找需要供水的设备,包括卫生间、厨房、洗衣机、开水器、加热器等;
2.根据市政管网提供的压力,并结合建筑物的功能,用压力估算法(10、12、16、20…)划分建筑物低区包含的楼层;
3.然后按照静水压要求(夜间有人停留0.30~0.35MPa,夜间无人停留0.35~0.45MPa)对剩余楼层分区;
4.确定中、高区供水方案(变频泵单独供水、水泵水箱联合并联或减压供水等)(选择原则或依据);
5.根据用水点的平面布置,确定立管的位置(布置原则);
6.绘制支管平面图,然后绘制干管平面图(建议绘制干管平面图的楼层可以不绘支管,这样管线减少,表达更清晰,
但应注明支管与几层相同);
7.根据平面图绘制系统图(轴侧图或透视图); 8.根据最高最远点的原则并结合卫生器具的最小工作压力选择最不利点,确定最不利计算管线;
9.绘制计算草图,并逆水流方向进行节点编号,注意有流量变化的点方为节点(先编计算管路——最不利管线,再编非计算管路——仅用于确定管径),还要注明管长; 10.选择设计秒流量的计算公式 (1)住宅生活给水设计秒流量
0.2g g
q U N =⋅⋅
(2)分散型建筑的生活给水设计秒流量
0.2g q =(3)密集型建筑生活给水设计秒流量 00g i i i
q q n b =⋅⋅∑
11.绘制水力计算表;
12.计算各管段的设计秒流量;
13.根据所选的管材查手册选择水力计算表,根据设计秒流量和经济流速确定管径、对应的流速和比阻; 14.计算沿程水头损失;
15.根据给水系统的管材、类型、连接方式确定局部水头损失占沿程水头损失的百分数,并计算局部水头损失; 16.选择水表,并计算其水头损失; (1)水表选型(类型、型号); (2)记录水表的常用流量和过载流量; (3)计算水头损失
旋翼式水表:
螺翼式水表:
(4)水表水头损失校核(表2-16)。
17.计算特殊管件水头损失(过滤器等); 18.计算系统所需要的水压,H =H 1+H 2+H 3+H 4; 19.计算结果分析:
(1)外网压力直接供水,计算目的是验证压力能否满足系统需要。
1)当室外给水管网压力H 0≥H 时,原方案可行; 2)当室外给水管网压力H 0略大于或略小于H 时,适当放大管径,降低水头损失,确保方案可行;
3)当室外给水管网压力H 0小于H 很多时,修正方案,增设增压设备。
(2)水泵直接供水
水力计算的目的:根据计算系统所需压力和设计秒流量选泵,水泵扬程可按计算扬程乘以1.05~1.10后选泵。
(3)水泵-水箱联合
1)根据管网水力计算的结果校核水箱的安装高度; 2)不能满足时,可采用放大管径、设增压设备、增加水箱的安装高度或改变供水方式等措施;
3)根据水泵-水箱进水管的水力计算结果选泵。
20.选择加压、储水设备(水箱、水池、水泵、气压罐等); 21.计算非计算管路的管径。
2
max 2
100Q q h g d
⨯=
2max
210Q q h g d
⨯=
给水管网水力计算表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