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注射培训课件
安全注射
WHO对安全注射的定义
安全注射:是指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 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注射 的废弃物不对他人造成危害的注射。
非安全注射的危害
对患者的危险 对医务人员的影响 对社区的危险
注射,一直被视为现代医疗或“西医”的一种 标志,很多人都认为注射疗效好、作用快。其 实注射是治疗过程中最不文明最不安全的方式。 中国是全球注射最多的国家,而这中间非安全 注射的行为非常突出。注射带给我们的不仅仅 是健康,不安全的注射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伤 害。
加快了我国乙肝的传播: 在中国的很多地方,由于受医疗设施条件的限制,在接种疫苗和 各种注射中,依然采用多人共用一个玻璃针管,每人更换针头的 注射方式。注射会导致一定量的回血,如果前一个人是乙肝病毒 携带者,那么下一个人在注射的时候自然就会被传染。世界卫生 组织驻华代表处工作人员说,根据调查,在中国的某些省份,不 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进行注射的比例高达30%,20%的乡村 医生认为注射过程中只要没有明显回血现象就可以重复使用注射 器。一项调查显示,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中有35%的人在5岁以 前就已经被感染了。而5岁以前的儿童有过输血和献血经历的人 又非常稀少。
严格遵守安全给药原则
A
根据医嘱给药,注意观察病情及疗效,护士应做到:
(1)病人方面:熟悉病情、明确用药目的、注意观察用药后 的反应。
(2)药物方面:熟悉病区常用药剂量、药效、不良反应及配 伍禁忌。
(3)严格按医嘱给药。
严格遵守安全给药原则
B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有疑问应核实清楚后 再执行。
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 . 九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
时间、有效期、批号。
严格遵守安全给药原则
C 做到五准确
准确的药物、 准确的剂量、 准确的方法、 准确的时间、 准确的病人。
严格遵守安全给药原则
D 加强巡视 对患者输液情况了解和掌握
输液巡视作为特殊巡视形式是对正在静 脉输液的患者进行巡视,包括观察患者的输液、 病情等情况,有无发生不良反应、输液是否通 畅,调整输液滴数,及时填写输液巡视卡,输 液巡视还能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和用药的了 解,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也可督促护士的床 边巡视及时,使护士巡视更加主动、到位.[
药物对安全注射的影响
中药 活性成分 中药注射剂所含的成分复杂, 有些中药的有效成分本身就是致敏原或参与了 致敏反应过程,中药注射剂中常含有的活性成 分绿原酸就是一种半抗原,是一种常见的致敏 物质。很多清热解毒的中药材如金银花、忍冬 藤、鱼腥草、茵陈、栀子等均含有绿原酸这种 物质,
药物对安全注射的影响
护士在安全注射中的作用!
在医院,病人接触最多的是护士,吃的最多的是药物。 只要患者来到医院,不管是因为感冒发烧等常见病来 医院打针输液,还是因为某种原因住院治疗,都跟用 药密不可分。 患者用药直接来自于护士,护士负责把患者每天所需 的各类药物送到相应的患者手中,或者将注射用药输 送到患者体内。然而护士每天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病 患,几十、几百乃至上千种药物的使用和存放,怎样 才能在操作过程中保证患者安全,做到万无一失呢?
不安全注射,对护士意味着什么?
经血液传播疾病和化疗药物伤害是护士注射中主要面对的职业危 害。
经血液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护理人员生物 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
同时大量研究证实,化疗药物对操作人员可能产生潜在的职业危 害。 目前,医护工作者防护意识极度缺乏,职业暴露危险普遍存在。
护士职业防护现状
给医护人员的生命带来威胁: 1981年有学者首次报道污染针头的针刺伤对医务人员 的危害以来,,针刺伤是当今医务人员所面临的最严重 的职业性危险因素之一。医务人员被各种污染的针头 刺伤可导致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其中艾滋病、乙肝、 丙肝感染是主要种类。医务人员因职业感染血源性传 播疾病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2~19倍,,并且80%归 因于针刺伤。
药物对安全注射的影响
中药赋形剂:中药注射剂的致敏原,除药物本 身成分和致敏杂质外,注射剂中的添加剂、增 溶剂、稳定剂、着色剂、稀释剂等均可能成为 过敏原而使人体过敏。例如,一些表面活性剂 就具有致敏性,可导致溶血。
药物对安全注射的影响
中药降解产物:中药注射剂本身氧化、还原、 分解、聚合等形成的“杂质”也能成为过敏原 物质而致机体过敏,从而诱发变态反应发生。
注射器被当做“玩具”危害儿童健康: 很多时候,医生在给儿童注射完之后作为奖励 会把注射器给儿童玩耍,孩子把针头拔掉以后 可以当“水枪”玩,甚至还有些不把针头摘掉 就对着别人“射击”。除此之外,医疗垃圾中 可能存在传染性病菌、病毒、化学污染物及放 射性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因而具有极大的危险 性。在国外,医疗垃圾被视为“顶级危险”和 “致命杀手”。
中药药物佐剂 许多中药具有强佐剂效应,可 触发变态反应的发生或加重药物的变态反应。 例如:许多中药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例如人参、 黄芪、刺五加等。他们在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同 时,也同时能增强I型变态反应。当中药注射 剂的致敏原刺激机体产生变态反应时,应用这 些免疫增强剂可能加重变态反应的严重程度, 应引起注意。
加快了疾病的传播,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 道,日本因打防疫针而染上乙肝的患者同意接 受政府的390亿美元赔偿。这则新闻再次引起 了人们对注射的思考。在当年的一项疫苗接种 计划中,日本防疫针的针筒重复使用,结果造 成43万人感染上乙肝病毒。我国作为一个注 射大国,共用一次性注射器已经造成乙肝病毒、 艾滋病病毒在中国迅速传播;不当使用注射针 头,带给不同人群的伤害更是数不胜数。
刺伤有可能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2、长期接触化疗药物容易受到抗肿瘤药 物毒性潜在的职业危害。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
3、转运病人、给病人翻身可能导致 护士腰背损伤。
4、身体长期固定于某一姿势可能导 致配合手术护士患颈椎病。
针扎!
“針扎意外傷害”仍是醫療保健人員最常見 的醫療性職業傷害 1984年美國首位因針扎而感染後天免疫缺乏 病毒(HIV)的案例被報告出來
严格遵守安全给药原则
E 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1)清楚可能发生哪些不良反应。
(2)掌握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
(3)掌握不良反应的早期表现。
(4)掌握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抢救措施。 (5)掌握药物的禁忌症。
促进疗效的措施
(1)帮助病人树立对药物治疗的信心。 (2)采取增加药物作用的方法。 (3)合理安排用药时间。
針扎
針扎的潜在危害 主要 來 自 血液 或 體 液 性病原菌的 傳 染,使 用後的針器若已沾染了病患的血液或體液時, 即属于污染性針器;此時若工作人員再遭其扎 傷,則可能因此而感染病菌。
易被刺伤的情况:
1、被拔出的静脉穿刺针刺伤
2、将静脉注射器与针头分离
3、抢救、配合手术时传送器械清洗、 抢救、 手术后器械
加重了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注射胰岛素,对于糖友们 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因为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是血 糖控制,而血糖控制的关键就是胰岛素的适时适量应 用。对于一般的糖尿病人来说,每天注射胰岛素2-3 次是比较常见的,而注射胰岛素的针头在原则上要求 每次都进行更换,但据了解,每个针头的价格在3元 钱左右,并不便宜,所以对糖友们来说,针头反复使 用的情况普遍存在。注射胰岛素时针头重复使用给糖 尿病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护士在安全注射中的作用!
患者的用药安全至关重要,我们护理人员责无 旁贷!虽然护士的工作很细碎、很繁杂,尤其 在用药这方面,药物多、药名复杂、新药不断、 禁忌配伍多……对护士的考验非常大,但是不 能把困难作为借口。质量上我们要求尽善尽美, 管理上我们要精益求精,向零失误无限接近。
给药护士应具有的条件
成为艾滋病快速传播的“帮凶”: 许多静脉吸毒者都是通过使用不清洁针具或共用针具 而感染艾滋病。有资料显示,在HIV感染率达20%的 地方,一次注射感染HIV的机会是0.1%左右。吸毒者 经常聚众吸毒,出现公用注射器吸毒的现象不足为奇, 被含有艾滋病毒的针刺穿皮肤感染的几率为0.3%到 1%,如果是使用被污染的针头进行静脉注射,感染 几率在50%以上。此外,静脉吸毒者他们会回抽自己 的血液,再次注射,大大提高了感染的机会,感染几 率一下提高到90%以上!虽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吸毒 都是感染的主要途径,但共用针头感染率极高。
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 避免职业暴露已经近在眉睫!
什么是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 危险因素中,从而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 的情况。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
护理是一门特殊的专业,其独特的工作 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经常暴露于 各种各样的危险中。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
1、注射占护士工作量2/3,护理人员如被
临床护士在工作中被血液污染的锐器 刺伤发生比率较高,一项调查表明过去 的一年80%以上的护士有过1次以上锐 器刺伤。减少职业感染最重要的途径就 是减少医护人员锐器刺伤的发生。
护士面临不安全注射威胁!
前不久,对我国护士生存现状展开的问卷调 查,调查涉及我国多个省市的医院,在回收的 601份有效问卷中,临床一线科室护士418人, 他们中受到过针刺伤害的有378人,伤害率高 达90.43%。
药物对安全注射的影响
中药致敏杂质:中药注射剂是从单味或多味 中药材经提取工艺制成的制剂,由于中药所含 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仅一味中药就含百余 种、数百种甚至上千种成分),经提取制成的 中药注射剂不乏致机体过敏物质,如动植物蛋 白、多肽、酶等大分子物质以及一些小分子化 学物质等,其作为抗原或半抗原进入人体而致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