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_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_试题

必修三第二章一、选择题1.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多雨年有利于土地荒漠化的进程B.山地、丘陵地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2.我国西北地区包括的省(区)简称是A.陕、甘、宁、青、新B.陕、甘、新全部,西部C.新、宁、大部及北部D.、新、宁、青3.亚马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D.雨林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4.森林是人类的保护伞,破坏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①全球气候失调②生态环境恶化③自然灾害频发④生物多样性锐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亚马热带雨林面积减小直接后果是()A.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B.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C.碳氧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D.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平原形成洪涝灾害6.现存原始森林面积较大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混交林带7.读下图,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8.下面不属于荒漠化防治容的是()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C.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的地段D.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9.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来看,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A.生态效益为核心B.消除贫困为核心C.社会效益为核心D.政治效益为核心10.下面属于防沙工程措施的是()A.封沙育草B.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C.建立农田防护林网D.设置沙障工程11.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下列防护林与其主要作用对应正确的是A.“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B.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保持农田C.沿海防护林—防止赤潮D.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消烟除尘读地理事物因果联系图,完成12~13题。

12.下列因果关系与上图相符的是()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增加→土地荒漠化→耕地减少→粮食减产B.人口增长→城市膨胀→工矿规模扩大→土壤污染加剧→水土流失→耕地减少→粮食减产C.人口增长→建设用地增加→植被破坏→土壤污染加剧→水土流失→耕地减少→粮食减产D.人口增长→开垦新耕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耕地减少13.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是()A.增施有机肥B.开矿后土地复垦C.退耕还林还草D.小流域综合治理右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

据此回答9~10题。

14.P地与Q地相比,P地()①年大风日数少②年降水量多③植被更稀疏④沙尘暴日数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5.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功能是()①截留水分②改变气候类型③削弱风力④改变植被类型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由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围的地区(不包括极地地区和副极地地区)的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

而土地退化是包括侵蚀、盐渍化、肥力衰竭在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材料中的湿润系数可能指()A.降水量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C.蒸发量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17.材料中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①土壤退化过程②土地退化过程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④荒漠化过程A.①④B.①③C.①②D.②③右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乙处分布有大面积的荒漠,其主要成因可能是()A.过度放牧与黄河多年断流B.工矿区、居民点和交通线的建设C.修建梯田与不合理的灌溉D.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大幅度减少19.图中丙处防治荒漠化可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是()A.禁止开垦、放牧等经济活动B.实施环境移民C.合理分配流河上、下游的水资源D.引黄河水大力植树造林20.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①夏季多暴雨②黄土土质疏松③植被覆盖率低④春季多大风⑤地形起伏较大⑥全年降水丰沛A. ①②⑥B. ②③⑤C. ①②③⑤D. ⑤⑥21.森林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主要是因为森林具有()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③繁衍物种④维护生物多样性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⑥吸烟除尘、防风固沙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⑤⑥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⑤⑥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22~23题。

22.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D.人口增长过快23.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A.风沙危害严重B.水土流失严重C.大陆性气候减弱D.光照条件变差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下图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完成24~25题。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B.b表示风力侵蚀作用C.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25.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A.沙尘暴B.水土流失C.滑坡D.土地荒漠化26.导致人类对雨林开发的前提原因是()A.修建亚马横贯公路B.人口的增长和贫困C.移民亚马平原D.毁林开荒、开辟大型肉牛牧场“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狂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树绿满山……”在市宝塔区新庄村群众眼中,这首“信天游”不但唱出了自己村庄的变化,也唱出了整个黄土高原的变化。

读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回答27~28题。

27.“筑起一条坝,活了一条沟”,指的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适合建坝进行小流域治理的是()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28.下列治理图示地区的基本措施中,不恰当的是()A.扩大农业用地,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B.扩大林草种植面积C.改善天然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 D.大力开展存在优质表土矿区的复垦工作读图“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矿质养分循环模式图”,回答29~30题。

29.两个森林系统n都比较小,其中甲森林系统n小的原因①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③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30.与乙森林系统相比,甲森林系统的A.生物体储存的养分少B.落叶层储存的养分多C.土壤中储存的养分多D.系统整体的物流量小2012年3月12日,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获悉,要在中心城区周边建20万亩城市森林,给市民营造一个林水相依、绿道纵横、森林环绕的生态环境。

据此回答31~32题。

31.城市森林覆盖率的提高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有()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B.提供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C.降低大气污染程度、减少温室效应D.净化空气、美化环境32.下列不属于城市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的是()A.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B.提神醒脑、减少事故C.降噪隔音、减轻污染D.防风固沙、保持水土33.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②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4.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A、①②B、③④C、①③C、②④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35~36题。

35.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ab—草原广布、温差大B.bf—地表崎岖、降水少C.ce—光照充足、风沙小D.dg—气候湿润、林地多36.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A.c B.d C.e D.f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

据此完成37~38题。

37. 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A.耐湿 B.耐旱C.耐盐 D.抗倒伏38. 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A.化肥 B.农家肥C.农药D.淡水读两河流流域图,回答39~40题。

39. 图中甲、乙两河流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A.土壤盐碱化植被遭破坏,物种减少B.水土流失洪涝灾害C.植被破坏,物种减少土壤盐碱化D.降水量大,易泛滥成灾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产生水土污染40. 为促进甲河流域农业的发展,应做的工作有()①退耕还林②改良灌溉设施③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④改良土壤⑤发展农业灌溉节水技术⑥大量迁入人口,增加劳动力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二、综合题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新加坡某2013年11月22日报道,根据某机构发布的全球森林地图,马来西亚的热带雨林消失速度高居全球之冠,过去短短三年消失的森林面积高达472万公顷,大于一个丹麦的面积。

材料二下图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全球环境效应示意图。

(1)根据材料二,分析图甲、图乙、图丙,并分别说明森林具有哪些生态效益。

(2)目前三大热带雨林地区面临森林减少及因森林退化和毁林所致的碳排放量增加等问题。

请分析热带雨林地区森林减少的人为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全球和当地政府的角度,提出一些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

2.2014年6月17日是联合国确立的第2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该年的中国主题是“绿化荒漠,美丽中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晋、陕、地区是我国土地退化类型最多、发生围最广,且程度最严重的地区。

其中黄土高原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农牧交错地带的草地是我国草场退化最严重的地区。

A省地处黄土高原,是全国荒漠化监测与防治地区之一,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耕地减少、质量下降,草地退化,影响着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和危害。

(2)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可能导致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并指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

3.阅读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新《水土保持法》的审议通过是我国水利和水土保持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对新时期水土保持事业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