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无功功率理论及其局限性
2 CzarnecH无功功率定义C3,4】
Czamedd批驳了Budeanu关于无功功率和畸变
功率的错误观念嘲,提出了具有清晰物理意义的电
流与功率的正交分解。将电流i分解为有功电流
‘、无功电流‘、分散电流t及生成电流‘。设电
源电压为
"Uo+42Re。酗唧I西#}
(3)
式中脚为有限谐波次数序列。
此电源电压施加在一个线性负载上,其第n
次谐波导纳为
匕=万Jn=R+佩
(4)
&m-e出定义的各电流分量表达式为
i4=以屉弘妇陋
(5)
‘=压皿磊(常)£‘护
(6)
‘=拒m量(G一酗咿
(7)
‘=√2忍伽膨
(8)
热仁:裴1fTu2dt=吉
i.、‘、‘、‘为两两正交。 无功定义为
万方数据
38
东北电力技术
2007年第7期
Q=观 从数学上说,分散电流‘是由于n次谐渡电导
3 Fb髓时域无功功率定义【6】
在S.Fryze的时域法中,首先由一个线性电阻
来等值有功电流i。,把余下的电流定义为无功电
流毛,可以证明乇和毛为相互正交的两个分量为
屯2-iD俞u
(9)
矗=i—io
(10)
式中:』u Il为电压的有效值。
有功功率表达式为
P=U×b=互吼%饥
(11)
上式中:仉、^分别为第1次谐波电压、电流的有 效值,吼为矾与厶的夹角。
无功功率无法区分储能元件产生的无功功率和非线
性负载向系统注入的谐波电流,难以对无功补偿和
谐波抑制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不能反映电压及电流
波形相对于工频正弦波的畸变。
4三相瞬时无功理论[7,8]
三相电路瞬时无功功率理论于1983年由Akagi 提出,经不断研究逐渐完善。基本思路是将a、b、 c三相系统电压、电流转换成a口0坐标系上的矢 量,并由此导出瞬时无功功率和瞬时无功电流。
《发电厂检修规程》、《发电厂金属监督规程》、《锅 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锅炉检验规程》等规程, 并加强受热面检查、处理、更新和改进,把责任落 实到人,做好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3结束语
衡丰公司对本厂锅炉水冷壁出现的高温腐蚀情 况采取了一系列的处理方法与措施,经实践验证取
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今后处理类似问题积累了宝贵 的经验。
2007年第7期
东北电力技术
的解决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Fryze对无功补偿在 理论上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实际测量中也很容易得 到应用,但是其物理意义不明显;Al【agi瞬时无功 理论对谐波和无功补偿装置的研发起了很大的推动 作用,但在理论上还存在局限性。因此,新的无功 功率理论应具有以下特点。
n.应明确功率体系中各功率分量物理意义, 能清楚地解释各种功率现象,并在某种程度上与传 统功率理论相同。
L”
2
—2 J。k。
电压和电流变换到a—p坐标系后, 负荷的瞬
时有功功率为
P=‰屯+噼
(17)
瞬时无功功率为
口=‰话一嘁
(18)
在定义瞬时有功功率和瞬时无功功率之后,定
义口轴和筘轴上的瞬时有功电流分量为
.
‰
k,2:再面9
妇肇P,3u:la了’+坐ua1P
(L1l9W)
a轴和口轴上的瞬时无功电流分量为
设三相电路各相电压和电流的瞬时值分别为 ‰、‰、‰和‘、“、‘。对其分别进行Oa*ke变
抉(a一卢变抉):
r1 一一1 一工1r‰1
f‰I一/呈l
o 2||。I
(15)
‘坤1’3l 0 譬 一譬l【“。J
r. -1
flr f 1
r‘1厂亍l 1一i—i||。l
【瑶J 2√了I。 以 以||b I
(16)
[2】c.hd蛳m.船∞6僧and nctiB蛐哪惝.h烈.№.20 Ru-
[3】巳日可_町晰耐啪t柚-H*砌,dl刊Ll.辨h.sP.日h岫hu岫oe∞却血械日r.眦衄1_9_I2.t7e,h。脯nf№nPd押i蕾懈¨y嘲,雕ld哑P押T.m
岫m.v‘岫21。鼬1,J眦.撕.3配一367. “】o蛐-崩.k s.0h肿ntd击血邛删叫d山ejn吨血籼r}
在正弦条件下…1,已有很完备的功率体系。但 随着半导体行业和电力工业的发展。换流设备被广 泛采用。大量非线性负荷增加,使系统电压、电流 波形畸变,原有的正弦情况下的无功功率定义不再 适用,传统的无功功率定义颇具争议。
1927年以来。不断有学者提出非正弦电路中 无功功率定义。包括以Budeanu为代表的经典无功 理论定义;L.S.c换器的积灰、结渣、菪损和腐蚀的防止 原理与计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于国强(196争一),男,硬士,剐教授.从事电厂锅炉、汽轮 机、热力发电厂、热力设备试验、单元机组运行等课程的教学与研 究o
(收稿日期2。阱一114一嚣)
万方数据
传统无功功率理论及其局限性
值,龟为浓与磊的夹角。 式(2)使无功功率公式和有功功率公式相对
应。但有功反应的是与外界的能量交换,当输出基
波功率吸收谐波功率时,理论上有功功率的消耗是 可以抵消的。无功定义考虑了各次谐波在线性电抗 上单独形成的无功功率,但未考虑各次谐波之间耦 合形成的无功功率,不同频率的无功功率不能互相 补偿。因此,仉无法反映电路中电功率交换情况。
ⅡⅫq^嘲.vd.11.1嘲.235—239.
【7】 1f.^h西.Y.b呻姗,^.N出∞.b咖曲啪∞。&·di忡P押一 甘co岫∞呻岫Qq坩嗣坞钿如hi雌嘲嘲谢出啊吐踟掣瓢嘲伊
。呷∞圃血.衄Tb瞄.加h.矗^p一.,w.∞(3):625
p-qn瞰yiⅡ‰弛蛳哥_ 一鲫.
【8]H.^b西,A.N曲∞:1he
,血·
d重-h氨mlo谳d C∞曲i啷.ET口。诎.3,n.1,1993.刃一
32.
[9]^峰H.豇m咖Y。№A.Q珊珂蹦n啪lyd岫Inll扭l-
岫m R朗咖Power缸1l哪e-nl辨ci坤曲.胁.哑眦
(∞ho),19s3.
[10]唧柚m“E.H..鱼枷R.M.,^幽M.№岛呲啪i
hM“∞ian蛐^砸"and Re-加Pb邮蛔l蛔icd SH岫袖
咖畔¨岫.PowerB日№,眦n∞w妇∞。
岫m19.b∽3,脚删.掰一踊.
[5】如Q唧l出Dd.蛐L.pms一.鼬嘶k-h1枷唧谳be怔妇踟酬妇.∞唧衄dl,脚 嘶.1997.弱:834一盯7.
[6]凸柚越Ⅲ呻v曲。L蛔.s萨.s^删nO^血刚学硝叫协ld№,船o一I-珊砒由.doh删.dJ孙.tcHhiⅡ加血·
件下的无功功率定义;F咖的时域分析方法为无
功功率的定义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不需要对电 流、电压进行傅立叶级数分解;H.Ak89i在时域 内提出了非正弦条件下的无功功率定义。
Budeanu提出的非正弦条件下的功率定义是假
设:电压u为包含各次谐波的非正弦波形,负荷
由非线性阻抗尺、工、c组成。将总电流分解为i
;iR+‘,其中有功电流分量珞产生有功功率P,
无功电流分母屯产生无功功率伽,分别为单一谐 波下的有功和无功功率总和。有功和无功的积分表
达式分别为
P={I.●rur/dt;∑』 %C06吼
(1)
1。V
‘·I
t rr
』
“={1.uidt=∑Udtsin吼
(2)
‘’V
‘41
式中:以、厶分别为第1次谐波电压、电流的有效
视在功率为
s=0 n I|2 II i』2= ¨洲2 lI屯I|2+Il u II 2 0 i6 J 2(12)
82=沪—『2=c72(,;+E)=P2+Q;
(13)
非正弦条件下的无功功率为
钰= ̄/S2一严
(14)
可见,由时域定义的无功功率无需进行Fourier
分解,适用于线性电路和非线性电路。但所定义的
负载不对称条件下,该定义中的各定义量没有明确
的物理意义,按该定义亦不能实现瞬时无功电流的
全补偿。
5结束语
目前各种无功功率理论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 Budeanu无功理论只是在某种程度上与传统功率理 论相同,用于实际的无功计量、补偿时还存在缺 陷;C.aaraeeki无功理论对谐波和无功功率辨析问题
万方数据
倪不等于等值电导G而形成的,但此定义没有解
释其本质。DI也无法反映电压、电流波形相对工 频正弦波的畸变。当电源电压中包含从1到无穷大 的各次谐波,且施加在一个非线性负载上时,‘= 0,仇=0,但此时非线性负载向系统注入了谐波 电流分量。可见功率仉不能完全反映负载的非线 性,物理意义不名副其实,同时,无法对补偿非线 性负载产生的谐波电流提供理论依据。
b.有利于对谐波源和无功功率的辨识和分析 及对谐波和三相不平衡功率本质的理解。
c.有利于对谐波和无功功率进行补偿和抑 制,能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d.定义的各功率分量能够被精确测量,有利 于有关谐波和无功功率的监测、管理和收费。
参考文献:
[1】邱关瀛主编.电路(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
1999.
Ⅵ2一:赢9
抽肇P,。::五去;P
(Ⅲ20’)
口轴和口轴上的瞬时补偿电流为
旧=【三圹U
㈣,
通过Clarke反变换,可以得到a轴和b轴上的 瞬时无功电流分量为
^I%o
【:::】= l l
(22)
拓以
该理论在正弦对称电压和对称负载条件下定义
的物理量有其明确的物理意义【9,10,11】。并且在有源
电力滤波器中得到成功应用。然而在电压非正弦和
2007年第7期
东北电力技术
传统无功功率理论及其局限性
On Traditional Reactive Power Theory and Its Limi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