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出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出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出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儿童本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

但是在农村地区,却有不少儿童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而成为留守儿童,他们不能享受其他小孩子的那种快乐和幸福。

他们的生活依然很艰辛,他们本该快乐的童年却充满忧伤和孤独。

长此以往,他们形成了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

作为课题组成员,我们对一些小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现状
1.任性、自觉性较差
一些留守儿童长期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

老人们一般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一些,对孙辈较为溺爱。

他们只照顾了孩子的饮食起居,对于孩子的坏习惯不能够及时指正,采取放任态度。

这些孩子的劳动意识全无,在学校也经常不受纪律制度的约束,有不少都养成了任性、自私、偏执等性格。

根据我们的调查,有这类现象的留守儿童占总数的33.94%。

2.人格发展不健全,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虽然生活在新时代,但是不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和老人一起生活。

他们过早地失去了朝气和灵性。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造成了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不少留守儿童人生观价值
观扭曲,心理扭曲。

长期的不正常的生活,有的形成了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

由于老人溺爱纵容,有不少留守儿童也养成好逸恶劳、自私粗暴、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

根据我们的调查,有这类现象的留守儿童占总数的24.56%。

3.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差
由于农村文化活动的匮乏,不少留守儿童沉迷于网络,痴迷于电视。

他们根本不把学习放在心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不能独立完成,马虎了事,抄袭成风,甚至考试时想作弊。

还有些留守儿童需要协助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承担农活或家务劳动,没有时间学习。

这些都导致了他们学习习惯不能很好地养成,动脑习惯差,学习成绩差,停滞不前,缺乏学习的热情和进取心。

他们的家庭作业完成率低,质量低。

从我们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我们这个地区的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中等偏下的占61.68%,学习成绩极差的占25.36%。

4.品质恶劣,令人担忧
根据我们的调查,不少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差,不少已经导致了他们道德品质差。

由于长期没有父母的教育和监管,不少留守儿童在学校经常违纪,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缺乏安全意识。

有的打架斗殴,小偷小摸。

在家中,恶语中伤老人,我行我素,个别的孩子还染上了抽烟喝酒的恶习。

他们不能明辨是非,甚至误入歧途。

根据我们的调查,有这类现象的留守儿童占总数的41.62%。

二、矫正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的相关习惯策略
从上述调查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已经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作为农村教师,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们不得不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学校教育,作为儿童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共同构建起面向留守儿童的教育矫正体系。

1.多走进留守儿童家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作为老师,也作为儿童教育的责任人,我们要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沟通联系。

可以通过电话,邮件或QQ等方式及时把孩子的阶段表现反馈给他们,提醒他们要及时关爱子女,尽力补偿对孩子缺失的父爱和母爱。

要求他们不定期地给孩子打打电话,向孩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课余时间或假期,我们要多走进这些留守儿童的家庭,找老人谈谈心,了解他们的艰难困苦。

向老人们明事实,讲道理,说服他们要协助管教孩子,不能溺爱孩子,放纵孩子。

2.要多关心留守儿童,给他们关爱、真爱
教育心理学表明,任何教育方式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

我们要注重教育的方法和艺术。

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要多关心他们,对他们进行帮扶。

及时关注
他们近期的动态,帮助他们纠正坏习惯,克服坏毛病。

多给他们心理疏导和心灵关怀。

平时,多和孩子交流,多和孩子沟通,和他们交朋友,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弥补他们缺失的父爱和母爱。

必要时,或者逢年过节时,甚至可以送些吃的用的给他们。

3.要抓好学校和社会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虽然是农村学校,但我们也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学校要组织成立兴趣小组、安排适当的课外活动如球类比赛、音乐比赛等,吸引留守儿童多参加。

我们要及时联系社区、村组等,请他们设立专门的留守儿童管理中心或留守儿童之家。

平时邀请退休干部、退休教师等为他们辅导学习,做做讲座。

假期里邀请大学生志愿者和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帮扶等活动。

希望政府实施关爱留守学生的“春雨工程”,推行“爱心妈妈”“代理妈妈”“代理爸爸”等,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