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术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


中国技术经济学的发展
Ⅰ、创建时期:1953-1966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专家帮助下,对国家156
项重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Ⅱ、全面破坏时期:1966-1976
十年动乱,全面破坏。 “三边”:边设计,边施工,边投产。 “五当年”: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当年 投产、当年获利。
(三)消费技术经济
消费层次、家电更新换代等。
(四)互联网技术经济
数字产品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免费产品与服务大行 其道。
第二节
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几种不同观点p15-19
(一)效果论
着眼于运用技术选择和经济评价的原理方法,在多个技术方案中选取经 济效果最佳的方案。
(二)关系论
(1)投资发展大型项目时规避风险;
(2)以管理学科的不断发展为基础。
国外与技术经济学相类似的学科为:
美国:工程经济学 英国:业绩分析 日本:经济性工学 前苏联:部门经济学
国外技术经济学的发展
19世纪末,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为技术与经 济的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计件工资制》(1895年),《工厂管理》(1903年), 《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 193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格兰特发表了开山之作《工 程经济学原理》,从此使工程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而得到迅速发展,他本人也因此被誉为“工程经济之父”; 1947年,美国GE公司工程师迈尔斯提出价值分析的方法, 极大完善了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20 世纪 70 年代后,主要研究领域有 “工程经济学”, “费用效益分析”,“可行性研究”,“技术进步经济学” 等。
重点研究技术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条件、规律,以取得最佳效果。
(三)因素论
研究生产过程和经济活动中的技术因素与经济因素之间内在关系, 通过对技术因素与经济因素的分析,把二者有机结合,达到矛盾 统一。
(四)增长论
研究重点是资源的最佳利用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从 经济发展角度出发,偏重资源合理、有效地利用。
技术经济学
第一章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1
技术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2 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 内容
4 5
3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效益理论
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过程与基本原则
第一节
技术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一、技术经济学的发展
(一)技术经济学理论发展历程
产生时间: 20世纪30年代 产生地点:美国 产生背景: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
指一个国家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或人口平均的实 际产出的增加,通常以GNP、GDP、NI衡量。
30
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另一个概念是知识。可分为隐性知识和 显性知识。
显性知识是记录于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也可以说看得见,摸得着 的。从数据类型的区分上又可以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结构化数据:财务系统 非结构化数据:会议记录、研究报告等文档,属于信息范畴。
隐性知识是存储在人们大脑的经历、经验、技巧、体会、感悟等尚未
城 市 技 术 经 济 学
农 村 技 术 经 济 学
地 区 技 术 经 济 学
资 源 技 术 经 济 学
海 洋 技 术 经 济 学
生 态 技 术 经 济 学
冶 金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学
化 工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学
机 械 技 术 经 济 学
水 资 源 技 术 经 济 学
能 源 技 术 经 济 学
(五)综合论
对以上多种观点的综合。
二、以综合论为基础的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研究技术实践的经济效果,寻求提高经济效 果的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技术: 人们在生产、生活、经济等一切社会活动中,欲达 到一定目的而采用的知识、经验、技能、方法和手段。— —是现实的生产力
硬技术与软技术
经济效果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的应用,如循 环经济研究。
技术经济学的成功案例 ——黄河小浪底大坝
17
黄河小浪底排沙
18
二、技术经济学发展的新领域
(一)区域和产业技术经济
1、区位技术经济 2、城市集聚与辐射的技术经济 3、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二)经营管理技术经济
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几个方面。
——培根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生 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来源于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 展”。
——马克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下一个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
——邓小平
交通工具发展图片
和谐号高铁
未来的真空管道运输
35
交通工具发展图片
1903年
1969年开始试飞的协和客机
技术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
河南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 邓静(博士研究生)
目录
第一篇 交叉知识篇
第二篇
基本理论篇
第三篇
知识应用篇
第四篇
发展规划篇
课程体系
1 2 3 4 5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技术经济学基础知识 技术经济学分析基础 时间型经济评价方法 价值型经济评价方法 效率型经济评价方法 7 8 9 10 11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备选方案选择分析 设备更新与租赁分析 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 价值工程 技术创新战略与管理
术、预测与决策技术、服务、推销的方法与技巧等。
22
产品、工艺、设备、材料、技能
克莱斯勒 HEMI5.7L发动机
数控加工设备
现代化汽车生产线上的焊接机器人
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通过预测,进行决

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管理也是生产力
营销案例:把梳子
卖给和尚
技术图纸
丰田汽车生产线
吉利汽车的焊装生产线
吉利汽车多功能机器人安装调试
28
吉利汽车的总装生产线

吉利汽车的生产线并不落 后,但是为什么吉利生产 出来的车与丰田汽车的质 量相去甚远?


关键在于汽车生产线背后 的企业管理水平 改变世界的机器——丰田 的精益生产方式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的 任务是认识客观世界;技术的任务是改造客观世界。 (2)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回答 的是“做什么”,“怎样做”; (3)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科学 是发现,技术是发明; (4)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应用知识满足 需要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等发 展战略,为技术经济学科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 。
技术经济学的运用领域
广泛运用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决策。如三峡工程综 合经济评价的再论证,南水北调工程的经济评价 等; 与数量经济学,系统工程,管理工程交叉融合, 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技术进步和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运用研究。 如对中国总量层次的生产率进行计算;
1、技术就是生产力,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方法 2、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 3、把科学知识、技术能力与物质手段等要素结合起来形成的能够改造自 然的运动系统。
关于技术的三种看法,代表了人类对技术认识不断加深。
(二)技术进步
科学技术进步两大因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知识就是力量。
2009年12月试飞的波音787梦想飞机 二战时的C47运输机
世界三次科技革命
名称 时间 第一次 18世纪60年代 蒸汽机的发明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第二次 19世纪70年代 第三次 20世纪40、50年代
主要 标志
原子能, 计算机,空间技术, 内燃机发展,电力 生物基因技术,微电子技术 广泛应用,电气化 的广泛应用 1.进入“电气时代”1.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速 2.科技开始结合 度加快 3.几乎同时发生 2.科技密切结合, 4.德、日交叉进行 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1.进入“蒸汽时代” 特点 2.科技分离 3.英国为主
1.生产力提高,巩固统治 2.社会阶级结构变化 3.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 影响 4.先进冲击落后 5.东方从属于西方 6.资义体系初步形成
1.产生垄断,进入 帝国主义阶段 2.资本主义体系最 终形成
1.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促进社会经济结构 和社会生活结构变化 3.推动国际经济格局调整
主要目的是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经济知识和实用的技
术经济分析技能;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经济意
识和经济头脑,能够解决实际的技术经济问题;使学 生的知识结构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学习技术经济学的必要性
1、实现投资决策科学化的手段;
2、联结技术与经济的桥梁和纽带;
如果把市场看做球场,那么利润就相当于比分,税务局 就相当于裁判,国家财税政策、技术经济分析技术和方 法则可以看作比赛规则。 试想一个篮球队员,不懂比赛规则,如何参加比赛,又 怎能获胜? 因此,要想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搏击并取得成功,学习 并掌握一些技术经济分析的技术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6
12
《技术经济学》教学大纲
中文名称:技术经济学
英文名称:TECHNICAL ECONOMICS
课程性质
介于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性科学,属于应用经济学
的一个分支,其核心内容是一套技术经济分析思想和方法
,是人类提高技术实践活动效率的基本工具。
《技术经济学》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
二、经济发展 p4-6
(一)经济的涵义
1 、社会生产关系。它是社会上层建筑赖以建立的基 础。比如经济结构、经济基础中的经济就是这一种含 义; 2 、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全过程。它包括生产、交换、 分配、消费的全过程,也就是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中 的各部门经济。比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中的经济的 含义; 3 、节约,即资源的合理利用。如合理利用时间、充 分利用原材料等。 技术经济中的经济主要是指节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