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楼梦与饮食文化论文

红楼梦与饮食文化论文

红楼梦与饮食文化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符号和标志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名片”中国饮食文化作为东方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应该积极申请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是今天的中国饮食文化还未能成功入遗而法国、地中海四国、墨西哥、日本、韩国、土耳其等国的饮食已先后入选在申遗之路上暂时领先于中国饮食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与饮食文化论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巨著《红楼梦》有大量精妙绝伦的对“吃”的描述从第一回到第八十回有名目的设宴庆贺近70次约占总回数的85%其中重点描写宴席的场面仅从目录上显示的就有:“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史太君两宴大观园”、“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开夜宴异兆发悲音”等
《红楼梦》毕竟是文学作品对饮食的描写大都是为塑造人物或推动情节服务的只有对“茄鲞”的精致描写除外《红楼梦》对“茄鲞”的整个制作过程——从用料、做法到保存通过书中主要人物王熙凤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而且仅仅是为了写菜而写菜这令很多人费解第四十一回贾母在荣国府宴请刘姥姥面对满桌的佳肴贾母偏偏叫王熙凤将“茄鲞”喂些给刘姥姥吃刘姥姥尝后坚决不敢相信自己所食的是茄子后来在得到大家的肯定回答后刘姥姥又吃了一口并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籖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
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抄的鸡爪一拌就是”凤姐陈述的这道小菜的做法使得村庄老妇刘姥姥着实吓了一大跳说:“倒得十来只鸡来配它怪道这个味儿”
“鲞”是江浙一代的方言在浙江的舟山群岛渔民们将晒后的干鱼叫作“鱼鲞”宁波一带有菜肴叫“瓜鲞”瓜与茄都是块状蔬菜“茄鲞”可能由瓜鲞演变后传到浙江附近的金陵故而曹雪芹将这道菜写入《红楼梦》中“茄鲞”究竟是不是一道存在的菜未有定论但“红楼宴”中将此菜列入菜谱中也有人真的根据王熙凤所教给的如法炮制做出了“茄鲞”但完全不是滋味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认为:“《红楼梦》的饮食不在于‘仿膳’式的照猫画虎——画也难成;只在于体会它的精义神理亦即中国烹饪的哲理和美学观”“茄鲞”的食材是最为普通的食物通过精致的搭配和调和也通过器具的储存和巧妙的加工而成为贾府拿得出手的“最高食谱”也隐藏了中国最高食谱的奥妙中国饮食文化的奥妙之一:
最高食谱中所有的食材都不是珍馐奇品既非龙肝凤髓也非熊掌猩唇而只是最为普通、极为寻常的东西这些极其平常的食材因为佐料和做法上用尽心思和智慧、使尽手段和技巧从而成为上品甚至极品佳肴中国饮食的最高境界是将最普通的食材做成最不普通的极品美食食谱“茄鲞”虽为极品美食但所有的食材却是极为普遍的甚至冠名的“茄子”是最“贱”的食品茄子的“贱”在于穷人也能吃得到、吃得起但“茄子”又是最富变化的穷人将茄子加盐后水煮可以吃只能满足
果腹之需这样做的茄子谈不上好吃甚至是难以吞咽的;富人做茄子的时候加点油和佐料美味程度也就提高了许多但终极还不是极品;茄子作为大富大贵人家(贾府)的极品菜肴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更为考究而别致的加工因而成为一种极品
这一奥妙也是中国人独特平等观的体现中国的古代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人因为出身家庭、先天条件和成长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注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是不平等的中国伦理设计了这么多的“不平等”但是也设计了一条终极的平等之路就是人格的平等人格的平等就是人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机会成为道德的善人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多次有这种“人格平等”思想的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整个贾府的荣华富贵都是建立在一位仆人的忠心救主之上宁国府里的焦大“从小儿跟着太爷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可以说因为焦大一个人的努力救活了太爷才有了后来整个贾府的富贵荣华曹雪芹对此的设计也是其人格平等思想的体现
从“茄鲞”谈《红楼梦》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奥妙之二:
每个普通的食材都参与了极品美食的制作获得了作为实体存在的地位在“茄鲞”的制作过程中每个最为低贱、最为普通的食材都参与了制作过程“茄子、“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下’、“各色干果”等等在“茄鳌”中每个食材都是平等的而且只要通过精
心制作每个低贱而普通的菜都可以成为一道精致极品的菜肴虽然此
时每个个体都淹没了自己而只以整体的方式呈现出来但是通过实践
达到完美的主动权和责任感都是平等的因而刘姥姥品尝“茄鲞”的时候说:“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茄子”刘姥姥作为智慧的村妇虽然对此极品菜肴的评点粗俗、浅陋但是曹雪芹正是要借刘姥姥这一普通的农村的老妇之嘴说出中国菜品妇孺皆知的典型特质所谓菜肴极
品就是不同的食材同时共存而相互调剂而达到整体的和谐美味的整
体就由许多单个的食材组成“茄鲞”中荤素搭配菌菇类、豆制品、干果共同参与鸡汤、香油、糟油一齐“出场”最后“茄子不像茄子”每个单一物都烙上了实体的印记浸润了实体的味道这就是中国餐饮的“和”文化也才是极品菜肴应具备的特征
当然《红楼梦》饮食文化中的“和”不仅指各种食材在味觉上搭配也指菜与菜之间的色彩的调配如宝玉生日当天柳家的在百忙之
中做了一顿午饭春燕走来揭开那饭盒子看时只见“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碗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
瓢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的绿畦香稻粳米饭”粉色的虾丸汤、红色的胭脂鹅脯、白色的清蒸鸭、黄色的奶油酥、碧色的梗米饭恰是一幅着色别致油画
“和”是中国人伦理思维是先贤们对政治秩序和理想人生的最高追求中国人和谐思想理论建构严密且关照日常生活渗透在每个中
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动中中国饮食不但具备了完美的物质形态而且
构建出很高境界的精神形态这个精神形态可以用一个‘和’字来概括”
一定程度上是食物给予了思想家灵感古代思想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
了“和”的哲学中国饮食的“和”与西方饮食中的“分”相对应中国菜讲究五味调和讲究火候和工夫反映了中国农业社会慢文化的主要
特征而西方的三明治其做法就是简单叠加通过“夹”面包和鸡块、火腿“组成”一个汉堡包但原初的食材的味道并未发生任何改变:面包还是面包鸡块还是鸡块火腿仍然是火腿三明治是典型的原子式的组

中国饮食文化奥妙之三:
不仅重视菜肴的内容也注重其形式将最为世俗的饮食与高雅审美相融“茄鲞”中特别重视对形的要求:茄子要求都切成碎钉子这些碎钉子不能是松散的状态要求“用鸡油炸了”形状上也讲究搭配块配块片配片、丁配丁、丝配丝因而即“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以搭配油炸后的茄钉子这种“形”不仅是形状还包括各种食材的形态如所有的“钉子”要用“香油一收’‘糟油一拌”要吃时拿出来还有用“鸡爪一拌”“茄鳌”中对“器”只提及了封严“茄鳌”用的瓷罐子这是制作“茄鳌”的必不可少的器物虽然对盛“茄鲞”的器皿未提及但是对于贾母看中的做工如此烦琐、如此精致的食物所配器皿只能留给读者想象了倒是第三十五回中贾
宝玉被父亲毒打了一顿贾母和王夫人都非常心疼问想吃什么宝玉提
出要吃莲叶羹莲叶羹也是贵妃贾元春归省时吃过的一道汤菜莲叶羹
的准备工作相当烦琐要用银器将和成团的米粉的“汤模子”制成各种形彩屯“汤模子”装在小匣子里面共有四副“都有一尺多长一寸见方
上面凿着有豆子大小也有菊花的也有梅花的也有莲花的也有菱角的
共有三四十样打的十分精巧”连一贯有见识的薛姨妈都说:“你们府上也都想绝了吃碗汤还有这些样子”于情节本身看那倒是实实在在的吃曹雪芹在此处写出了对烹调器具的无尽讲究
“道”“器”之争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的争论不仅儒
释道各有论述且儒家内部也意见不一《易传系辞上》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唐人孔颖达《周易正义》中提出“道先器后”:道是无体之名形是有质之称朱熹将“道器”关系转变为“理物”关系提出“即形器之本体而离乎形器则谓之道;形器而言则谓之器”夫之从人文主义的视野提出了“治器显道”“道”、“器”、“形”之争中国的饮食文化不得不参与其中人们对美食的评判既有着共同
的味觉判断也有着强烈的个体差异因而绝妙的饮食是先于有形之物
的“道”的领域器最初指皿“皿饭食之用器也”饮食用具的法器化是文明一个重要特征以隐见著以器明道的传统观念的形成都与此有着
直接联系而中国的烹饪十分讲究形的展示孔子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说法所说的“脍”《红楼梦》饮食文化中很好地阐述了“道”“器”“形”相依相存的关系为“道器”之争提供了最具有说服力的解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