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采油工程--第一章:油井流入动态-汤
采油工程--第一章:油井流入动态-汤
压力变化
生产 压差
2 koha J r 1 e oB o ln r 2 s w
qo J ( pr pwf )
pr pwf
q J ( p p ) o r wf
IPR曲线为 直线型
采油指数可定义为: 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产油量,是反映油层性 质、厚度、流体参数、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等与产 量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指标。
通过对不同
假设条件: a.圆形封闭油藏,油井位于中心; b.均质油层,含水饱和度恒定; c.忽略重力影响; d.忽略岩石和水的压缩性; e.油、气组成及平衡不变; f.油、气两相的压力相同; g.拟稳态下流动,在给定的某一瞬间,各点的脱气 原油流量相同。
类型的21个 溶解气驱动 油藏进行模 拟计算,得 到的结果的 总结
c.根据计算结果绘制IPR曲线
注:运用 Standing方法的 范围只能是 (FE=0.5~1.5)
②Harrison方法 (FE=1~ 2.5)
pr , pwf , q, FE
都为已知数
p p wf wf 1 0 . 2 0 . 8 p p r r
b.根据FE计算不同Pwf对应的P'wf,然后由下式计算 相应的产量。
2 P P wf wf q q 1 0 . 2 0 . 8 o o max FE 1 P r R P
qooB o psk s 非完善井表皮附加压力降: 2 koh
表皮系数或井壁s 0
FE 1
增产措施后的超完善井:
1 s 0 FE
FE 1
油层受污染的或不完善井: s 0
由于损害半径和损害区渗透率 难以确定,因而用公式无法确 定表皮系数S,通常由试井方 法获得
称指示曲线
IPR曲线
IPR曲线基本形状 与油藏驱动类型有
关。即使在同一驱
动方式下,还将取 决于油藏压力、油 层厚度、渗透率及 流体物理性质等。
IPR曲线的用途 :
IPR曲线是油气层特性的综合反映,是确定油气井合理工 作方式的依据,又是分析油气井动态的基础。
一、
单相液体流入动态
a.供给边缘压力不变、圆形地层中心一口井 的产量公式为:
(p Jo r p )
2 wf
2
费特柯维奇
基本方程
3.不完善井Vogel方程的修正
Vogel方程是建
油水井的不完善性:
射孔完成的井——打开性质不完善井; 未全部钻穿油层的井——打开程度不完善 井; 打开程度和打开性质都不完善的井——双 重不完善井;
立在理想的完善 井之上,即油层 部分井壁完全裸 露,井壁附近的 油层未受到损害。
2 B 13 o D 1 . 3396 10 2 2 4 hr w
7 1 . 906 10 胶结地层的紊流速度系数: k1.201 6 1.0810 非胶结地层紊流速度系数: g k0.55
C、D值也可用试井资料获取
(p ) r p wf C Dq q
因此,对于具有非直线型IPR曲线的油井,在使用采油指数时, 应该说明相应的流动压力,不能简单地用某一流压下的采油指 数来直接推算不同流压下的产量。(J是随压力变化的)
当油井产量很高时,井底附近将出现非达西渗流
(课本中图1-1,B井的IPR曲线):
p p Cq Dq r wf
2
3 oB o(lnX s) 4 C 2 koha
qo 2 koh( pr pwf ) r 1 e oB ln s o rw 2 a
(1-1)
b.圆形封闭油藏、拟稳态条件下产量公式为:
q o 2 koh(p r p wf ) r 3 e s oB oln 4 r w a
2、Vogel 曲线
溶解气驱油藏 的无因次IPR曲线
3、Vogel 方程
p p q wf wf o 1 0 . 2 0 . 8 q p o max r r p
经典方程
2
如何利用Vogel方程绘制IPR曲线?
Ⅰ、已知地层压力和一个工作点( qo(test) , pwf(test) )
测试数据表
井底流压Pwf,MPa 油井产量Qo,t/d 20.11 24.4 16.91 40.5 14.37 53.1 12.52 62.4
二、 油气两相渗流时的流入动态
(一)垂直井油气两相渗流时的流入动态
溶解气驱油藏 (流体物性和 相渗透率随压力 变化而变化)
平面径向流,直井油气两相渗流时油井产量公式为:
b.计算 qo max
c. 由流入动态关系式计算相关参 数
Vogel曲线与数值模拟IPR曲线的对比
图2-4
计算的溶解气驱油藏油井IPR曲线
1-用测试点按直线外推;2-计算机计算值;3-用Vogel方程计算值
对比结果:
按 Vogel 方程计算的 IPR 曲线,最大误差出现在用小
生产压差下的测试资料来预测最大产量时,但一般
r
2 p p 2 kh K wf r ro q o B 3 r 2 p e r p ln s o o r r w 4
2
1 2 kh K ro J 2 令: o 3 r B p e r p ln s o o r r w 4
利用流动效率计算直井流入动态的方法
①Standing方法(1970) (FE=0.5~ 1.5)
p p q wf wf o 1 0 . 2 0 . 8 q p p o max r r
FE=1,Vogel方程, 完善井的公式
2
p p ( p p ) FE wf r r wf
非完善井: q o
而:
P p p sk wf wf
o r q B o o o k s 则: p p p 1 ln sk wf wf r 2 k h k o s w
令:
ko rs s 1 k ln r s w
课堂练习
一、某井位于面积A=45000m2的矩形(长宽比为2:1) 泄油面积中心,井径rw=0.1m,原油体积系数 Bo=1.2,原油粘度uo=4mPa.s,地面原油密度ρ =860Kg/m3,油井表皮系数S=2。试根据下列测 试资料绘制IPR曲线,并计算采油指数J和油层 参数Koh,推算油藏平均压力。
第一节
基本概念
油井流入动态(IPR曲线)
油(气)井流入动态:
在一定的油层压力下,流体(油、气、水)产量地面(qo, qg
, qw,)
与相应井底流动压力(pwf) 的关系,反映了油藏向该
井供油的能力。
油井流入动态曲线:
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曲线。 简称IPR曲线 Inflow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Curve。也
Ⅱ、已知两个工作点,油藏压力未知
a. 油藏平均压力的确定:已知或利用两组qopwf 测试计算,即
2 B B 4AC p r 2A
q1 A 1 q2
q 1 B0 .2 wf 2 p wf 1 q p 2
q 2 1 2 C0 .8 wf2 p wf 1 q p 2
在钻井或修井过程中油层受到损害或进行酸化、压 裂等措施,改变井壁附近油层渗透率,从而改变油 井的完善性。
油井的不完 善性导致在 井底附近会 有增加或降 低的压力降
图1-5 完善井和非完善井周围 的压力分布示意图
引入流动效率FE的概念 :
FE的定义:油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 比
p p p p p r wf wf sk r FE p p p p r wf r wf
误差低于5%。 如果用测试点的资料按直线外推,最大误差可达 70 ~80%,只是在开采末期约30%。 采出程度 N p 对油井流入动态影响大,而 kh/μ、 B o
、k、So等对其影响不大。
2.费特柯维奇方法
溶解气驱油藏
p 2 kh k r ro q dp o p 3 w f r B e o o ln s r w 4
a.计算 qo max q o max
q o test
2
p p wf test wf test [ 1 0 . 2 0 . 8 ] p r r p
b.给定不同流压,计算相应的产量:
2 p p wf wf q 1 0 . 2 0 . 8 q o o max p p r r c.根据给定的流压及计算的相应产量绘制IPR曲线
采油指数J的获得:
•试井资料:测得3~5个稳定工作制度下的产量q及其流 压 Pwf ,便可绘制该井的实测IPR曲线.其斜率的负倒数是 采油指数;在纵坐标(压力坐标)上的截距即为油藏压 力。
注意事项:
对于单相液体流动的直线型 IPR 曲 线,采油指数可定义为产油量与生 产压差之比,也可定义为每增加单 位生产压差时,油井产量的增加值, 或IPR曲线斜率的负倒数。
1时的无因次IPR曲线(standing IPR曲线) 图1-6 FE
standing方法计算不完善井IPR曲线的步骤:
a.根据已知pr和pwf计算在FE=1时最大产量
p p ( p p ) FE wf r r wf
q o m ax( FE 1 ) q o
2
Vogel方程的变形, 其中
P p p sk wf wf
Psk为“正”称“正”表皮,油井不完善;
Psk为“负”称“负”表皮,油井超完善。
如何计算 Psk (表皮附加压力降) 完善井:
2koh( pe p wf ) qo re Boo ln r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