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人员疏散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正朝着现代化、大型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由于高层建筑楼层高,功能复杂,设备繁多,一旦发生火灾,不能像一般建筑那样进行灭火,给扑救工作和人员疏散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容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
就目前我国消防部队在现有的条件下,要成功的扑救一起高层建筑火灾,都具备一定的难度。
为此,探讨高层建筑火灾发生变化的特点,认真研究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以及人员疏散的方法,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城市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烟气蔓延人员疏散对策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材料和设备的发展,高层建筑显得越发生机勃勃,但随之而来的高层建筑火灾也不断发生,而且因损失大、伤亡大、扑救困难而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如1971年12月25日韩国汉城大然阁火灾,死亡163人,伤60余人;1980年6月23日美国纽约韦斯特克办公楼大火,伤亡137人,经济损失1500万美元。
我国的高层建筑火灾也时有发生,特别是2010年11月15日14时16分,上海胶州路718号胶州路教师公寓发生火灾,造成58人死亡,70余人受伤,还有部分失踪。
因此,我们要未雨绸缪,不断地研究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技术,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高层建筑火灾。
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1.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有以下特点:一是人员比较密集;二是发生火灾时由于各竖井空气流动畅通,火势和烟雾向上蔓延快,增加了疏散的难度;三是楼层数多,垂直距离长,人员从高楼层疏散到地面或其它安全场所的时间长。
全国各大城市的消防部门虽然都购置了举高消防车,但一般高度在60米以下,远远不能满足当前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需要。
目前,宁波有一辆举高为101米的举高消防车,但与现在3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相比,也不能满足客观需求。
高层建筑内的普通电梯在发生火灾时因非消防电源被切除也不能使用。
因此,多数高层建筑安全疏散主要是靠楼梯,而楼梯间内一旦窜入烟气,就会严重影响疏散,这些,都是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进行疏散的不利条件。
2.扑救难度大。
高层建筑正常都有几十米高,有的甚至高达几百米,一旦发生火灾,想要从高层建筑外部进行扑救,难度很大。
高层建筑火灾一般都是以自身消防设施自救为主,消防部门也是依托建筑内的自动消防设施来进行扑救。
可是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民主要以发展经济为主,安全意识不强,导致好多建筑内的自动消防设施不完善,有的甚至没有,这些建筑发生火灾时,建筑内的消防设施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只能靠消防部门前来施救。
但当前的水罐车
的压力却无法满足扑救高层火灾的需要,所以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度特别大。
3.火势蔓延快。
高层建筑内像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电缆井、风道等竖向井道特别多,加上当前我国施工质量要求不高,一旦防火分隔处理不好,发生火灾时这些井道就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
特别是高档宾馆、写字楼、商住楼等高层建筑,一般室内可燃物较多,一旦起火,燃烧猛烈,蔓延迅速。
据测定,在火灾初期阶段,由于空气对流作用,在水平方向烟气扩散速度为0.3米每秒,而到了火灾燃烧猛烈阶段,烟气的速度则可达到3-4米每秒。
二高层建筑火灾中烟气及蔓延特点
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发展迅猛,烟雾浓,内部人员容易惊慌,失去判断力,特别容易出现烧伤和烟气中毒现象;加上燃烧中产生的烟气使得能见度下降,对前方事物看不清;这样一来,更容易导致人员伤亡。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蔓延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建筑物的水平方向蔓延,这种蔓延方式一般都发生在着火层;另一种蔓延方式是在建筑物的竖向蔓延,主要是通过高层建筑的楼梯井、管道井及电梯井等井道进行,烟气进入井道内,沿着井道向上蔓延扩散,容易扩散到其他楼层,从而危及其他楼层的人员安全,甚至蔓延到整栋建筑内大部分区域,如果防火门等分隔设施不好,受风力影响,蔓延速度会更快。
三、高层建筑火灾救援面临哪些难题
据了解,高层建筑火灾存在着三大特点:疏散困难,扑救困难,火势发展快,容易造成群死群伤,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高楼一旦起火,往往很难扑灭。
目前高层建筑普遍存在六大救援难题:一是建筑四周消防登高救援场地不落实;二是建筑消防器材被挪用或配置不到位;三是安全疏散通道损坏严重;四是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低下等;五是高层建筑由于楼层高度较高,所以风力较大,风助火势,如果建筑装修中使用大量可燃性材料、分布着大量电线电缆,火灾一旦形成,火势蔓延会非常迅猛,这时候电梯井和管道井就像一个个大烟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烟囱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大火的蔓延速度是很可怕的,据调查,一栋二三十层的高楼,火焰从一楼窜到顶楼只需几分钟,但是人们逃生几十分钟都不一定够,所以高楼火灾的生还几率很小;六是由于少数开发商为追求经济利益,使用不合格甚至假冒伪劣的消防产品,再加上一些高层建筑功能复杂,消防安全管理不严,导致高层建筑内存在较多的火灾隐患,也造成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时面临诸多难题。
四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
1、被困人员可尽量利用建筑内部设施逃生。
可利用封闭楼梯、普通楼梯等进行逃生,也可以利用阳台、避难层、室内设置缓降器、安全绳等进行逃生,或者利用墙边落水管逃生、房间内的床单或窗帘等物品连接起来也可以逃生。
2、被困人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镇静,不要惊慌,不盲目地行动,从而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
必须注意的是,火灾现场的温度是十分惊人的,而且烟雾会挡住你的视线。
当我们在电影和电视里看到火的场面时,一切都非常清晰,那是在火场上的浓烟以外拍摄的。
当处于火灾现场时,能见度非常低,甚至在你长期居住的房间里也搞不清楚窗户和门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保持镇静,不能惊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
3、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必须树立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救人与灭火的关系。
在使用兵力时,要根据火场的不同情况、火势的大小、人员所处的环境、受烟火威胁的程度,在保护大多数人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灵活使用兵力,采取相应的战术。
必要时可以集中全力救人,也可以集中全力灭火。
当战斗力许可时,亦可救人、灭火同时进行。
4、利用电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疏散人员。
从以往的概念中讲,“火灾时禁止使用电梯”的警示标志存在于每一部电梯的旁,“电梯不能作为疏散逃生工具”的规定已经沿用至今。
但是有两个事例充分说明:“火灾时禁止使用电梯”这一理念过于教条。
事例一:1974年2月5日,25层高的巴西圣保罗市焦马大楼发生火灾,当时楼内共有756人,火灾造成179人死亡、300人受伤。
而在火灾初期,4部电梯共成功地疏散了300人,占422名生还者的71%。
事例二:1996年10月28日,日本广岛一栋20层的高层公寓发生火灾。
后来通过调查发现,这次火灾中有一半以上的疏散人员都是利用电梯逃离火灾现场的。
所以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利用电梯疏散被困人员,各有利弊。
消防工作任重而道远,正如江泽民所说: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就在、责任重于泰山。
做好高层火灾扑救工作既要做好“消”也要做好“防”。
当前,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对我们消防工作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消防部队全体指战员必须不断的探索高层建筑火灾的发展特点和扑救措施,利用现有装备,发挥灭火最佳效能,最大限度的采取人员疏散措施,保证驻地人民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城市高层高层建筑火灾消防及安全逃生策略研究2009年李学内任伯帜刘新华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版),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