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659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高层民用建筑,是指十层和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或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高层。
高层工业建筑:是指二层及二层以上、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厂房或库房。
(一)特点
1、基本特点。
(1)建筑高大:用途广泛。
高层建筑主体建筑高、层数多,多数在主体建筑底层建有裙房(规范规定,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的l/4且不少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m、进深大于4m的裙房);高层建筑多数用于住宅、办公、商贸、宾馆及综合使用等。
此外,在建筑内用电设备多,可燃物质集中,火灾荷载密度大。
(2)内部竖向管井种类多。
电梯井、电缆井、管道井、各种楼梯通道等。
此外,设有共享空间的高层建筑,使楼层间互相连通。
(3)消防设施完善。
高层建筑设有防火分隔、安全疏散及避难、防排烟等消防设施:同时设有火灾自动报警、自
动水喷淋、事故监控和广播等系统等。
2、火灾特点
(1)蔓延途径多,易形成立体火灾。
竖向管井与通道、共享空间、玻璃幕墙缝隙等部位,易产生“烟囱”效应,烟火流动速度快;外部风力作用会加剧火势蔓延:高强度热辐射会引起临近建筑物燃烧。
(2)人员疏散困难,灭火救援难度大。
火灾中,浓烟、毒气及其他燃烧产物易造成人员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中毒死亡;内部温度高、烟气浓、能见度低,灭火救援人员难以深入内部,实施有效的人员救助及灭火战斗行动;楼层高,消防移动作战装备器材难以发挥作用;被困人员易惊慌失措,可供疏散逃生的通道少,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3)玻璃幕墙破碎,极易造成地面人员伤亡却破坏地面消防车辆及供水器材,影响灭火进程。
(二)灭火措施和行动要求
按照“以固为主,固移结合”的战术要求,积极疏散救助遇险人员,运用“上堵下防、内攻近战、内外结合、逐层消灭”的战术措施,迅速消灭火灾。
具体要求:1.火情侦察
(1)外部观察和询问知情人。
了解起火楼层内被困人员情况:有无易燃、易爆及贵重物品;起火单位人员扑救初
期火灾情况。
(2)利用消防控制室了解:受理火警、发出火灾信号和安全疏散指令情况;自动灭火、防排烟、通风空调系统工作运行情况;消防电梯运行及燃气管道阀门是否关闭情况;对各类消防设施联动控制情况等。
通过监控设备进一步查明起火部位、燃烧范围、火势发展趋势、人员受火势威胁程度等情况,并根据救人与灭火需要,指导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发出有关指令。
(3)深入内部侦察。
查明与核实被困人员数量、所在位置、起火地点、燃烧范围、火势蔓延方向及消防给水系统运行等情况;确定人员疏散和救助路线及方式、灭火作战进攻路线、灭火阵地应设置的具体位置。
2.疏散和救助遇险人员
(1)通过消防控制室,利用应急广播系统稳定被困人员情绪,组织引导被困人员有秩序地疏散,防止惊慌、拥挤和跳楼现象的发生。
(2)疏散和救助人员的基本顺序:着火层一着火层的上层一着火层的下层。
在到场力量充足的情况下应同时进行。
(3)疏散和救助人员途径:从楼层疏散通道、出口,经消防电梯、防烟封闭楼梯或室外疏散楼梯,进入避难层(间)或起火楼层的下层,条件允许可直接下到地面到建筑物外的安全地带。
同时,也可利用举高消防车、缓降器及其他
救生器材(网、袋、绳索等)疏散救助遇险人员。
3.利用各种通道、设施和装备登高进攻
(1)内部进攻。
利用防烟封闭式步行楼梯及消防电梯,进入灭火和堵截阵地实施战术进攻。
进攻起点层一般选择在着火层下一层或下二层;进攻起点层既是进攻的起点,又是前沿指挥所,还是人员、器材集结处。
力量部署的顺序是:着火层一着火层上层一着火层下层。
力量部署数量应是着火层大于着火层上层,着火上层大于着火层下层。
水枪阵地要依托防火、防烟分区设置,且靠近火点或各种竖向管井开口部位。
(2)外部进攻。
在着火层的上层实施有效防御的基础上,利用室外楼梯、建筑物平台、举高消防车、直升机以及大楼装有的塔吊、升降机、擦窗机等登高装备,从外部建立进攻通道,依托承重结构设置阵地由外向内射水控制外蹿火势;进而攻入内部展开灭火救人行动。
(3)充分运用内部消防设施和外部进攻装备器材,创造一切条件,科学实施内外结合的灭火战法,消灭火灾。
4、固定给水系统的使用
(1)启动固定消防水泵供水。
主要是满足消防员利用室内消火栓出抢灭火的需要。
固定式消防水泵既可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运,也可在室内消火栓处由人工远距离启动。
(2)利用水泵接合器向室内管网补充供水。
当固定式供水系统不能满足前方灭火用水需要时,要迅速利用消防车由水泵接合器向内部管网供水。
一辆消防车通过水泵接合器向室内管网供水时,供水高度可达50-80m。
使用时应注意水泵接合器使用范围标志。
5、移动供水装备的使用
当室内固定消防设施推动作用时,要迅速通过消防车或移动式消防水泵直接向火场供水。
供水方式主要有:由外部或楼梯间垂直铺设水带供水,但是,一定考虑消防车最大供水高度及水带耐压性有和连接强度。
6.火场排烟
主要是利用机械排烟系统、排烟塔、排烟竖井、排烟窗等排烟设施排烟,也可以利用喷雾水流、移动排烟设备和破拆建筑结构等方法进行排烟。
实施排烟时要选准排烟路径,以方便人员疏散和灭火进攻,避免造成新的燃烧,此外,严禁破拆玻璃幕墙排烟,防止因外部风力加大、内部火势蔓延强度。
(三)注意事项
1、参战人员均应按各自分工和任务,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携带好器材和工具,方能投入战斗。
2.进入消防控制室了解火情时,应由值班或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情况,并由他们操作设备按照消防指挥人员的指
令处置火情。
3.登高实施疏散、救助人员时,应首先使用消防电梯和消防楼梯。
组织疏散和抢救人员时应注意选好疏散通道和出口,搞好人员分流。
4.开通广播系统时,先通知着火楼层和受烟、火威胁的上层人员,以免使整个大楼内人员惊慌,造成拥挤,影疏散行动。
5、使用水泵接合器向室内管网供水时,一定要查清水泵接合器的供给范围,并要求使消防车水泵出口压力与固定消防泵出口压力基本匹配。
在水泵接合器发生故障时,可用底层室内消火栓向管网供水。
6、在进行排烟前,要前闭通风、空调系统;在烟雾流经部位和出口,要相应地布置水枪设防,对密闭房间进行排烟时,应逐渐开启排烟口,并用喷雾或开花水枪掩护,防止发生轰燃。
7、防止玻璃幕墙在火焰、高温作用和水流冲击下爆裂,溅落伤人。
8、及时关闭动作的水喷淋楼层配水管阀门,同时,将地面水引进入卫生间或楼梯间,防止流入电梯井。
该位置可输入公司/组织对应的名字地址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Entered In This Lo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