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州大学2016-2017年第1学期《毛概》课考试复习提示

广州大学2016-2017年第1学期《毛概》课考试复习提示

2016—2017年第1学期《概论》课考试复习提示整理:陈浩然一、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1分×20=20分)2、多项选择题(2分×5=10分)3、判断题(1分×10=10分)4、问答题(2×10=20分)5、比较分析题(2×10=20分)6、材料分析题(1×20=20分)二、考试范围和复习重点各章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第八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七章、第六章、第五章、第四章。

考试复习提纲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包含哪些要点?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二是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相结合,但它与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

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是起全部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

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政府的职能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4、为什么要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如何坚持?(1)原因: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2)措施:1、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观点。

2、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3、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4、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5、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6、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7、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5、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1)表现: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原因: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中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并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7、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方针政策是什么?1、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2、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3、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4、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8、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原则和主要任务是什么?(1)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原则: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第三,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第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3)主要任务:第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第三,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第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第五,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9、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包括哪些内容?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统一。

1、人民民主专政(本质,国体,国家的根本性质)2、人民代表人会制度(政体,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国家基本政党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策,政治制度)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管理,政治制度)10、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是什么?(1)总体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基本原则:1、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2、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3、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4、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形成治国理政的强大合力,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3)主要任务:第一,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第二,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第三,发展基层民主。

11、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4、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哪些主要内容?一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措施:1、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3、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4、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

5、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

14、什么是文化强国?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内涵: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

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2)措施:1、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全民创造力。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15、什么是和谐社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内涵: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2)措施:1、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权益;2、逐步扭转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富足的生活;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16、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搞好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1、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

2、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4、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7、怎样才能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第一,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第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第三,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第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第五,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18、联系实际谈谈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怎样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重要性:1、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反映了党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新认识,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2、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涵;3、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提出,反映了党对当今世界发展新趋向的深刻把握,对推进生态文明的进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