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的定位分析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区别:
①目标出发点不同 ②目标的对象不同
③表述的程度不同
④目标的目的不同
为什么要确立三维目标? 如何理解“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维目标的的功能
确定三维目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如何在教学中制定“三维目标”
确定三维目标的步骤与方法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
为什么要确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 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 与技能来体现。知识与技能是传统教学核心, 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
过程与方法(二维)
过程;事情进行或事物变化发展的经过。是指让学生经历知 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在体验、活动、探究中进行学习; 方法;解决问题的门路、程序。是掌握各类知识与技能的学
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把新课程教学比作磨豆子。其中“知识和技能”就是 豆子,是基础性内容。没有了豆子就会推空心磨。“过 程和方法”就是推磨的技巧,没有这个技巧也推不出豆 浆。“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愿意不愿意推的动力问题, 缺少了动力也不会成功。
三维目标互相促进,有机统一 “知识与技能”是三维目标中的主线
习方式与策略,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造,能对
自己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有效监控
过程目标的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认识分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通过学习,掌握商不变性质的探究过程。 •通过学习,能概括出三角形概念形成的过程。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 方法。 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 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 题的方法等)。
3、生本化原则
请从0 1 4 7 9五位数中任意选出几个数字。口编一 个四位数减三位数,在编一个四位数减四位数,并计算 结果。
4、开放性原则。
课堂学习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采取开放的 方式,适时进行调整。
5、持久性原则
如何在教学中制定“三维目标”
1、 教学中的误区:
一是将“三维目标”当作三个目标,导致一节课分成三大环 节: 二是把“过程与方法”理解为纯粹的学法指导,把“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当作是思想情感教育的内容,并人为 地把它们与知识教学割裂开来。
态度:
是在一定情景下个体对人、事或事件,以一定方式 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 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 宽容的人生态度等。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 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学习,在交往中能表现出宽容、忍耐的态度。
价值观: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认识到学习质量不 仅看考试的分数还要看德育、体育方面的发展。
案例对比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能举例说出减法是什么意思
“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也是不同的。包含了教的 目标与学的目标,也往往以教的目标为主,以教定学。 “学习目标”既指学生学的目标,又是老师教的目标, 也指学生和老师学着教别人的目标,学的目标与教的目标 是统一的。
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而学习目 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最终实现的目的。教学目标中包含着学 生的学习目标,而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是教学目标的一部 分。二者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设立的。
三是把 “三维目标”认为是“一维”:
四是每一课时都要生拉硬套凑齐三维目标。
从理念层面上,要领会学习目标的确切含义,清楚学习过 程中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但是课前预设课堂学习目 标的是教师,但实现教学目标的主体却是学生。
从操作层面上讲,因为学生是学习的行为主体,所以教学 目标的表达是学生的行为和学习结果,而不是陈述教师要做什 么。 “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过程与方法”是学生 经历的学习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和运用的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认识和发展
濮阳县第二实验小学 马晓辉
目 的;行动和努力最终要达到的地点或境界
目 标;是在完成一件事的过程所要涉及的各个具体
内容,是个体的体现。 教学任务;是教师所要完成的工作; 教学目的;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提出的要求;
教学目标:教师对教学的期望值,是教师期望通过教
学达到的结果; 学习目标: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每个人奋斗的目标, 是学生个人的期望值;
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 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 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 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 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
知识与技能(一维)
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 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能举例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技能目标:
一是基本技能。 如读、写、算的技能。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计算什么与什么。 数学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是指实现数学任务活动方式的动作主要是通过外部机体运动或操作 去完成的技能。它是一种由各个局部动作按照一定的程序连贯而成的外部操作 活动方式。 目标表达:通过学习掌握用圆规画圆的基本过程。 数学心智技能。 数学心智技能是指顺利完成数学任务的心智活动方式。它是一种借助于 内部言语进行的认知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成分,并 且以思维为其主要活动成分。 通过学习,学生会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三维目标的功能:
1、指导学生学习。 2、指导教师教学。 3、指导学教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确定三维目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系统化原则。
2、和谐性原则。
3、生本化原则。 4、开放性原则。 5、三维目标的落实具有持久性
1、系统化原则。
在总体目标中: 有初步学会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 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学段段的具体目标中: 探索规律:探求给定事务中隐含的规律或者变化趋势: 具体到单元目标: 使学生能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能用探索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具体到章节学习目标: 五年级教材上册29——31页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一内容。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根据规律进行计算,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我们会发现好多探索规律的小问题。 比如有完成数列并说明理由: 3、5、7—— —— —— 联欢会上,小明按照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1个绿气球的顺序把气球窜起来 装饰教室。你知道第16个气球是什么颜色吗? 对于大孩子:找规律可以计算: 对于小孩子:可以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颜色的小球,动手排列找到规律。等等。
一是表现为情绪。 情绪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产生愉快的感觉。 二是表现为热情。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爱国主义的情感; 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热情。 三是表现为兴趣。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是表现为动机。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产生 动力。 五是表现为求知欲。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 六是表现为道德体验。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对xx人物感到敬佩…… 七是表现为美的体验。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鉴赏大自然的美。感受对称的美。
具体规范表述为:
(1) 行为主体学生化。要把每项目标描述成学生行为而 不是教师行为,如“学生能……” (2) 行为状况动词多样化。尽可能是我们老师在检测中 可理解、可观察、可测量的,可评价的。如:写出、背出、 列出、选出、认出,辨别、比较、解决、设计、对比等。 (3) 行为条件情境化。描述行为发生通过的媒体,限定 的时间,提供的信息。如“通过听说交流……”,“通过 用三条小木棒摆三角形……”,“根据所提供的材料……”, “在……的情况下……”等。 (4) 行为标准表现程度具体化。如“能用符号语言表示 推理过程”,“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两种以上可能的答案” 等。 通过学习,学生会正确的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条件 主体 程度 行为 教学内容
课堂学习目标的描述,一般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 行为动词(行为程度)、行为对象(行为条件、学习环 境)和行为结果(表现程度)。
一般这样表述: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主体 + 程度 +条件 +结果 A、学习的主体,在目标表述的语句中学生应是主语. B、行为(结果),说明学生应能做什么. C、条件,说明B行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是指对影 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 D、程度,表明B行为的标准。(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 和质量三个方面确定)。
重视过程,强调方法,其实质是尊重学生的学习经历、 体验和方式,这是一个学习者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是一个 人生存、生长、发展的内在需要。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教学的根本。 情感;“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人 的情感表现状态有以下几种: 态度; 是在一定情景下个体对人、事或事件,以一定方式进行 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 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 态度等。 价值观; 是人们对某事物价值的基本看法,一方面凝结为一定的价 值目标;另一方面成为主体判断客体价值大小,进行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的思想根据。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 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
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同时、关注“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 的人成长必然要求。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 想,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追求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协调统一是教 育本质的真正回归,无疑会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