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脾阴虚证
六 神 汤加减 , 服 药六 副 , 症 不减 , 且 胃痛 呃逆 。后 再 调
当以滋脾阴为原则 , 但 临床中鲜有单纯滋脾阴的 治法。多以甘淡实脾 , 或温中益阴, 或升提散阴, 或清 燥养 阴, 或 以滋脾 阴反佐 温药等 为其 治法。究 其原 因, 脾 阴虚证很少单独存在 , 多与脾 阳虚或( 和) 脾气 虚伴随出现。李东垣《 脾 胃论》 : “ 脾为死 阴, 受 胃之 阳气能上升水谷之气 于肺 ” _ 3 ] 。李东垣认 为脾 脏发
证治的角度指出了脾 阴虚证 的存在 , 《 伤寒论》 在治 疗外感病时有两个前提 , 一为“ 阴阳 自和” , 一 为“ 护 胃气 , 存津液” , “ 存津液” , 即包含了对脾 胃阴津 的顾
药热退 , 停药复热。后腹胀甚 , 恶心 , 食 欲差 , 改用 知 柏地黄汤、 竹 叶石膏汤 , 效差 , 后从脾 胃人手 , 改用 甘
淡 红苔 薄 , 脉 濡微 数 。后知 为脾 阴虚 , 用 甘淡 平补 , 滋
现代名老中医蒲辅周概括为: “ 脾阴虚, 手足烦热, 口干不欲饮, 烦满 , 不思食” _ 2 ] 。脾阴虚多与 胃阴虚同时 出现, 脾阴虚多为内伤气血所致 , 以运化功能失常为主, 临床以纳食不化 , 皮肤干燥 , 肌肉消瘦, 痿软无力, 甚则肌 肉萎缩 、 偏废不用, 或手足烦热、 溺少便秘 , 舌红少苔, 脉 细数或涩等为特征。也有医家认为脾 阴虚多 由脾气虚 慢幔发展而来 , 脾气虚, 日 久伤阴, 致气阴虚。气虚运化 无力 , 阴血生成不足而亏虚。多表现为不思饮食 , 食后
腹胀 , 齿衄 , 甚至面肿足肿 , 口渴少津。
2 脾 阴虚 的治疗
脾退热。处方 : 太子参 3 0 g , 山药 3 0 g , 云苓 1 5 g , 麦 芽1 5 g , 生 白术 1 5 g , 甘草 6 g 。三副后 , 诸证减 , 体温 降至 3 7 . 5  ̄ C, 。后又服六副 , 体温 3 6 . 8  ̄ C, 精神好转。
2 0 1 4 年第3 5 卷第 2 期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1 3
略论脾 阴虚证
孔 晓
( 山 东 中医药 大学 ,山 东 济 南 2 5 0 0 0 0 ) 关 键词 :脾 阴虚 ; 胃阴虚 ; 脾 气 阴两虚 ; 脾 阴 阳两虚 中图分 类号 : R 2 4 1 . 6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7—2 3 4 9 ( 2 0 1 4 ) 0 2—0 0 1 3—0 2
寒 养 阴的沙 参麦 冬汤 、 益 胃汤服 药七 副 , 纳差 、 腹 胀 较
护 。《 金匮要略》 中则 提到 了脾 阴虚兼夹证 的证治 ,
或通过补脾 阴来治疗其他疾病 的案例。
1 脾 阴虚 的临床表 现
前甚 , 体温仍 3 7 . 8  ̄ C, 烦热 , 形 体干瘦 , 体倦 乏力 , 舌
方益 胃汤 加百合 1 5 g , 元胡 9 g , 砂仁 l 0 g , 生 白术
1 5 g , 山药 l 5 g , 云苓 1 5 g 。服药 六副 , 后诸症减 , 体
力日 渐恢复 。 病案 3 : 泄泻 王某 , 6 0岁 , 农 民, 2 0 1 2年 3 月2 0
随访痛
阎某 , 5 0岁 , 农 民, 2 0 1 2年 5月 2 9
日 就诊。胃痛 1 年余 , 病起恶心 , 呕吐 , 胃脘嘈杂 , 腹
胀, 胃镜示 : 慢 性 浅 表性 胃炎 。服 用 香 砂 六 君 子 汤 加
减, 效不显 , 饮食渐减 , 神疲乏力。后给予滋养脾 阴之
关键 词 :I g A 肾病 ; 从“ 瘀” 辨治; 活血化瘀
中图分 类号 : R 6 9 2 . 6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7— 2 3 4 9 ( 2 0 1 4 ) 0 2— 0 0 1 4— 0 2
号就诊。泄泻 6 月余 , 每 日6~ 8次, 水样便 , 无腹痛 ,
无呕吐, 无发 热 , 无黏液、 脓血 , 无里急后重感 , 口干 ,
1 4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 0 1 4 年第3 5卷第2 期
1 9 A 肾病 从 “ 瘀” 辨 治浅 析
潘耀 令 ,李 伟 ( 1 . 山东中医药大学2 0 1 1 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 5 0 0 0 o ; 2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 医院,山东 济南 2 5 0 0 0 0 )
五 脏 皆有 阴 阳 , 脾 脏 也 不 例外 , 但 历 来 医 家 多 详
挥其功能需依赖 胃阳的温煦及脾 气、 脾 阳的温煦升
提 。 以下 所 附为 临证验 案 。
3 验 案举 隅
述脾 阳脾气 , 极少论及脾阴。脾阴理论内容可追溯到 《 黄帝 内经 ・灵 枢 》 , 《 灵 枢 ・本 神 篇 》 论“ 脾 藏 营” …, 《 灵枢 ・ 营卫生会篇》 论“ 营 出于 中焦 ” …, 说
明脾 阴 由中焦 之 水 谷 精 微 所 化 生 。张 仲景 则 从 临床
病案 1 : 低热
刘某 , 女, 2 5岁 , 学生, 2 0 1 2年 4月
2 3日就诊。低 热两月余 , 手足心热甚 , 体温 3 7 . 5—
3 8 o 【 = 。时恶 寒 , 口干 , 纳差 , 食后 腹胀 , 消瘦 , 皮 肤 干 燥, 大便 不 爽 , 小 便色 黄 。期 间服用 多种 药 物治疗 , 服
摘要 :I g A肾病以尿血为主症 , 当属祖 国医学“ 尿血” 范畴 , 出血则必有瘀滞, 因而 I g A肾病患者均有不 同程
度 的血瘀 表现 。然 血瘀 又 可成 为是 I g A 肾病 持 续发展 和 肾功 能恶化 的主要 致病 因素 , 正所 谓 “ 久 漏 宜通 ” , 因此
I g A 肾病 的治 疗应 以活 血化瘀 治 疗贯彻 始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