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坑支护内支撑梁拆除施工方案

基坑支护内支撑梁拆除施工方案

基坑支护内支撑梁拆除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序号项目内容1 建设单位杭州利坤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 设计单位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3 监理单位浙江之江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4 勘察单位浙江城建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5 施工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本工程四层地下室,上部建筑包括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高层办公楼、公寓楼和框架结构体系裙房,其中办公楼及公寓楼17层,裙房5层。

工程建筑面积约200268平方米,±0.000相当于黄海高度程5.8米。

本工程基坑支护采用直径1050mm厚的地下连续墙外加钻孔灌注桩作加固桩。

地连墙顶做钢筋混凝土压顶梁,顶面标高为—3.000;三道支撑,每道支撑通过围檩梁与地连墙预埋筋进行连接,每道内支撑由坑内内支撑系统的向立柱桩支撑。

由310根竖向立柱桩由82根新设900钻孔灌注桩和228根利用工程桩组成。

三道支撑面标高分别为-3.700m、-9.900m、-16.300m。

2.编制依据1)《杭州新天地基坑支护施工图》。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3)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4)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二、支撑拆除的控制目标1.确保已建构筑物的安全;2.确保周边建构筑物、道路交通的安全;3.控制不出现较大的扬尘,拆除时采取洒水降尘等措施;4.确保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5.控制机械施工时间,切实做到少扰民。

三、施工前准备1.技术准备:1)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前认真学习技术规范、标准、工艺规程。

2)按设计及施工规范,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3)对施工管理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和技术培训,加强作业和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

4)结构施工时在-2、-1层大角撑部位每边个埋设1-2个应力计。

5)拆除混凝土支撑前,应将要拆除的支撑下的结构层面上铺设模板,有墙、柱插筋部位搭设脚手架并在脚手架上铺设模板,对上一层支撑梁板上残留的混凝土垫层、模板、油毡亦认真清理,防止坠物造成二次伤害。

2、施工机械准备1)每个施工部位配备15台空压机、2台120镐头机用于凿碎混凝土支撑梁板。

2)每个施工部位配备2台装载机专门装运破碎混凝土块。

3、劳动力准备每个施工部位配备20名工人进行支撑拆除清运工作。

4、施工现场要求1)做好塔吊的维修工作,保证能连续吊运拆除的混凝土碎块。

2)由电工在支撑梁板拆除区域,设置专用配电箱,并对电箱设置防雨防潮设施。

3)基坑电缆线均应布排整齐、固定牢固,并由专人检查,拥有良好的作业状况。

四、支撑梁结构特征1、第一道支撑截面尺寸宽x高(mm)压顶梁S1 S2 S3 S4 S1a S3a S3b 1000x1000 1200x850 1100x850 900х850 600х850 1200x900 900х900 1200x8502、第二道支撑截面尺寸宽x高(mm)围檩梁S5 S6 S7 S8 S9a ZLXL S5a LZ1 1100x900 1450x900 1300x900 1200x900 700x900 1200x900 800x900 1450x900 700x9003、第三道支撑截面尺寸宽x高(mm)围檩梁S9 S10 S11 S12 S9a ZLXL2 S11a LZ2 1100х900 1350х900 1250x900 1100x900 700x900 1350x1200 1250x900 1100x900 700х9004、支撑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第一道主对撑C50)。

第一道支撑底距离地下室—1层楼面净空为2.9m。

第二道支撑底距离地下室—2层楼面净距为1.6m。

第三道支撑底距地下室底板面净空为2.55m。

五、支撑梁拆除的技术条件根据“先撑后拆(基坑内支撑)”的设计院要求,要拆除第一、第二、第三道内支撑梁板(先小角后大角)前,必须满足下述技术要求,方可开始拆除工作。

地下室施工区块划分图为了拆撑需要,将上图S1与S2相接处的后浇带位置需要做调整,将东侧位置上移至拆撑截断处上方,-2层及-1层的后浇带调整为下图所示位置,-3层和-4层不变。

-2层,-1层后浇带变更后位置第三道支撑之角撑待N1、S1区块筏板基础混凝土浇捣完成,并经养护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且沿红线处将支撑切断后方可拆除角撑1区范围内支撑;待N2、S3区块筏板基础混凝土浇捣完成,并经养护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S1与S3之间的后浇带内安装好传力构件(两端应各锚入底板内不小于500mm,形成连续的传力带),沿黄线处将支撑切断后方可拆除东北及东南角2区范围内支撑;待N3、S4区块筏板基础混凝土浇捣完成,并经养护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沿红、黄线处将支撑切断后即可拆除西北及西南角的角撑。

第三道支撑之主对撑:待S2、S4区块筏板基础混凝土浇捣完成,并经养护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S2与S4之间的后浇带内安装好传力构件(两端应各锚入底板内不小于500mm,形成连续的传力带),方可拆除主对撑。

第二道支撑之角撑:待N1、S1区块-3层结构及其区域汽车坡道换撑梁混凝土浇捣完成,并经养护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方可拆除角撑之阴影部分角撑;待N2、S3区块-3层结构混凝土浇捣完成,并经养护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S1与S3之间的后浇带内安装好传力构件(两端应各锚入底板内不小于500mm,形成连续的传力带),方可拆除东北及东南角的大角撑;待N3、S4区块-3层结构及N3区域汽车坡道换撑梁混凝土浇捣完成,并经养护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即可拆除西北及西南角的角撑。

第二道支撑之主对撑:待S2、S4区块-3层结构混凝土浇捣完成,并经养护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S2与S4之间的后浇带内安装好传力构件(两端应各锚入底板内不小于500mm,形成连续的传力带),方可拆除主对撑。

第一道支撑之角撑:待N1、S1区块-2层结构及其区域汽车坡道换撑梁混凝土浇捣完成,并经养护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方可拆除角撑之阴影部分角撑;待N2、S3区块-2层结构混凝土浇捣完成,并经养护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S1与S3之间的后浇带内安装好传力构件(两端应各锚入底板内不小于500mm,形成连续的传力带),方可拆除东北及东南角的大角撑;待N3、S4区块-2层结构及N3区域汽车坡道换撑梁混凝土浇捣完成,并经养护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即可拆除西北及西南角的角撑。

第一道支撑之主对撑:待S2、S4区块-2层结构混凝土浇捣完成,并经养护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S2与S4之间的后浇带内安装好传力构件(两端应各锚入底板内不小于500mm,形成连续的传力带),方可拆除主对撑。

南北方向后浇带传力带:后浇带采用H250×250×9×14型钢传力,位于梁、板中部,间隔2m,两端各伸进后浇带内500mm,端头用10mm厚250×250mm 的钢板封堵增加接触面积。

埋设传力构件楼板、梁后浇带处传力型钢示意图六、施工工艺本工程支撑梁板拆除顺序与地下室施工区块划分顺序相同,即从东北、东南小角→东北、东南大角→西北、西南角→主对撑的次序进行。

施工工艺:支撑设临时观测点→先人工凿开与围檩梁相交的支撑梁→观察基坑变形情况→人员机械就位→A~G轴/17~22轴、T~W轴/19~23轴→G~L 轴/10~16轴、N~S轴/13~18轴→C~K轴/3~10轴、Q~AA轴/3~13轴→K~Q轴/1~21轴混凝土支撑拆除作业→清运破碎混凝土块。

1、内支撑的拆除与地下室筏板基础的施工交叉进行,在支撑的拆除区内必须严格按支撑设计时已考虑的各种工况逐步进行,必须严格执行“先撑后拆(基坑内支撑)”的原则。

2、支撑拆除时,应先将支撑梁与围檩梁分离,观察位移情况。

开始不易开口太大,控制在5cm以内作业,然后按先拆联系梁,后拆主撑梁的方法,分段凿除,利用塔吊吊运等方法拆除水平内支撑。

3、混凝土支撑拆除时,应从中间向两侧同时后退拆除作业。

4、主对撑梁板拆除时,一定要保证支撑下构筑物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80%,安装好相应的传力杆件,方可进行拆除工作。

5、支撑拆除时的注意点1)拆撑期间,项目部应提请基坑监测单位加强对围护体和周围建筑物的监测。

2)支撑拆除采用机械结合人工破除,钢筋、混凝土等碎块由塔吊吊至地面装车外运。

3)沿纵向主撑梁、联系梁每段对称拆除,对梁长中部及立柱两端1米处必要时可设型钢临时支顶,防止支撑梁下落造成基础柱插筋变形。

4)对第二、三道支撑的格构立柱节点,不得全部凿完,外围保留30cm。

支撑梁内钢筋采用氧气焰进行切割,严禁用镐头机强行打断,防止节点破坏。

5)对于已拆墙体及后浇带暴露钢筋部位,亦应以较坚韧的遮盖物进行保护。

6)支撑拆除时机械不得在悬挑大于3米处行走。

7)离地连墙30cm内提前切除采用人工凿除。

8)在拆除每个角撑及主对撑前,将与围檩梁连接的梁板先人工破除断开,防止影响到主对撑稳定,然后再用镐头机对支撑梁板进行破除。

七、支撑拆除1.拆除顺序每道支撑按照下图1→2→3→4→5顺序进行拆除,待第一道支撑拆除完毕后进行格构柱的拆除(采用气焊割除,依次从上而下、逐根拆除)。

拆撑平面顺序图第三道撑拆撑示意图第二道撑拆撑示意图第一道撑拆撑示意图格构柱割除示意图2. 基坑拆撑平面工况拆撑平面工况:本工程地下室结构施工分为两个施工作业区,考虑到Ⅰ、Ⅱ标段工作量相当,以东西主对撑为界,分成两个区,先拆除东部角撑,后拆西部角撑,最后拆对撑。

以第三道支撑拆除为例,第一、二道同第三道。

第三道支撑拆除工况图(第一、二道同)第三道支撑平面示意图拆除东部角撑拆除西部角撑拆除主对撑由于东南角、东北角、西北角存在汽车坡道,板带无法形成整体,在拆除第二、一道东南、东北及西北角支撑前,根据图纸在汽车坡道处需要施工汽车坡道换撑梁HCL,HCL一端支承于汽车坡道外墙,一端支承于地连墙边梁,截面参数同该层楼板结构边梁。

(如下图所示红色为HCL)。

地下三、二层楼面汽车坡道换撑平面布置图3.支撑拆除剖面图第三道支撑东北、东南角拆除时工况图第二道支撑东北、东南角拆除时工况图第一道支撑东北、东南角拆除时工况图4. 混凝土支撑拆除方法本工程拆除采用空压机人工破除+镐头机机械破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支撑及栈桥采用镐头机及人工拆除。

支撑拆除工艺1) 计划配置每个施工部位采用2台镐头机,15台左右空压机进行砼支撑凿除,如遇电力不够可配备一、二台柴油发电机,确保电力供应。

2) 与围檩梁相交的支撑梁及围檩梁、钢立柱桩周围的混凝土支撑,采用搭设操作脚手架,空压机进行凿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