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明威老人与海的形象

海明威老人与海的形象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形象李凡摘要:《老人与海》是海明威著名的小说之一其塑造的老人形象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老人的贫穷与孤独,坚韧与柔情,以及对大海的深沉爱恋,这些都有值得我们咀嚼和探讨的地方。

本文通过阐述海明威笔下的老人形象,以及学习能够不畏贫穷和孤独、坚忍不拔、热爱大海的精神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大启发。

关键词:老人;孤独;贫困;坚韧;柔情;大海《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经过十年沉寂后的一部力作,是作家数十年的心积淀,内涵丰富具有多层意义。

迄今为止,国内外大多数评论家或是从人与自然相搏斗的角度来研究主人公的硬汉形象,或是研究主人公必然失败的人生悲剧。

也有部分学者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待此作的哲学价值,但是并不全面。

在此,笔者试图透过分析该部作品的中老人的贫穷与孤独、坚韧与柔情以及对大海的深沉爱恋角度来阐述老人的形象。

一、老人的贫穷与孤独、坚韧与柔情小说说一开始就描写了“圣地亚哥是一个独自在湾流里的一只小船上打鱼的老头儿.生活和岁月给老人的折磨,令他“后颈上凝聚了深刻的皱纹,显得又瘦又憔悴”,腮帮上有一些褐斑,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很深的伤疤,这些伤疤没有一块是新的。

他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

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古老。

“、他是一位在海边生活了多年的老渔人,独自一人生活着,身上伤痕累累。

他是受过了多少磨难才会令他“后颈上凝聚了深刻的皱纹,显得又瘦又憔悴”,腮帮上有一些褐斑“,可见他受了多少磨难。

对于一个以捕鱼为生的人来说捕不到是多么难堪的一件事,可是老人却遭受了霉运八十四,整整八十四天,他连一条鱼都没有捉到,这对一个以打鱼为生的渔夫来说,那真是再倒霉不过了。

由于出海84天却一无所获他遭到了周围人的不理解和嘲笑。

甚至被别人说成了那种倒了血霉的渔夫。

老人的心中会是多么的苦闷啊?可是这些谁又能理解呢?更糟糕的是就连跟他在一起很长时间的一个孩子,也不得不在第八十四天离开了他上了另外的船。

可怜的老人每次打鱼回来船上都是冷清的,他一条鱼也没有打到,他也许会一个人看着大海仰天长叹,怪自己的运气不好。

他没有朋友,只有那个男孩会在空闲时候帮老人收拾鱼钩、鱼叉或者卷起钓锁,或者用面粉带打些补丁绕在桅杆上的帆。

他不仅孤独,同时也过着贫穷的生活。

”他居住的环境是窝棚,窝棚是用大椰子树的叫做海鸟粪的坚韧的苞壳做成,里面有简单的一张床一把椅子和泥地上一块用木炭烧饭的地方。

在用纤维结实的海鸟粪展开了叠盖而成的的褐色墙壁上,有一幅彩色的耶稣圣心图和另一幅圣母图那是他妻子的遗物。

墙上挂着他妻子着色照。

但是他把它取了下来,因为看了觉得自己太孤单了。

由于打不到鱼他常常食不果腹,“为了生计甚至卖了自己的鱼网,但是还会编出家里有锅鱼煮饭这种可笑的谎言。

虽然他的内心无比的孤独苦闷,被旁人讥笑、甚至是食不果腹。

但是他的内心却是无比的坚韧,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文中对老人眼睛的描述是这样的:"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

他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他就是这么一个坚韧的人,他不顾别人的嘲笑与讥讽,面对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的窘境,老人决心在第85天驶向远方去钓大鱼,这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是人类要征服自身懦弱的表现,更是坚持不懈、永不服输的精神的体现。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第85天捉到一条前所未有的大马林鱼,老人异常高兴。

但这条鱼实在太大了,拖着小船向相反的方向游向未知的海域。

面对茫茫大海,凶险随时都会发生。

老人这时完全可以放弃,可是他选择了抗争,与之搏斗,他的干粮和水,早已是一空如洗,但老人凭借着这种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不顾连日的疲劳,在茫茫的大海之上与那条比他的小船还长的大马林鱼周旋了两天两夜,终于杀死了比他强壮的大马林鱼。

老人把流血的鱼系在船尾,结果招来了鲨鱼群。

这时候老人已经筋疲力尽,“弹尽粮绝”,面对着实力相差悬殊的较量以及持续的坏运气,怀着对强大敌人的畏惧,明知道要失败,但是他仍然不服输,不遗余力去抗争,这是一场明知失败却依旧不屈不挠的战斗。

老人用尽一切个人手段来反击,拿起鱼叉、刀子、船桨、棍棒、舵把、帆杠等,拼尽全身的力气,与血腥贪吃的鲨鱼作殊死的搏斗。

四五条硕大的鲨鱼一条一条地被打死,嗜血的鲨鱼群一次次进攻,越聚越多,而老人却越战越勇。

老人不断地驱赶着鲨鱼,但鱼肉都被咬去了,大马林鱼早已成了一具空骨架。

最后老人带着这具巨大无比的残骸回家了。

他就是这么一个坚韧的人,即使面对一切的不幸也不会低头。

老渔夫为缓解在船上的孤独和疲倦,就回想自己当年和黑人大力士扳了一天一夜的手腕,最后老人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大力士。

被十里八村的人称为冠军,这次比赛给了他足够的信心。

他确信,如果他愿意,他可以打败任何人。

在与命运、大海、大鱼及鲨鱼的不断较量中逐步突现出来的这些都生动而深刻地刻画和描写了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硬汉”魅力——勇敢、坚强、百折不挠、永不服输,每当我读到这里时候我都会为之振奋,百感交集。

当然铮铮铁骨的老人也有自己柔情的一面从老人在梦中可以体现,在梦中梦见小时候见到的非洲,长长的金色海滩和白色海滩,白得耀眼,还有高耸的海岬和褐色的大山。

他如今每天夜里都回到那道海岸边,在梦中听见拍岸海浪的隆隆声,看见土人驾船穿浪而行。

他睡着时闻到甲板上柏油和麻絮的气味,还闻到早晨陆地上刮来的风所带来的非洲气息。

通常一闻到陆地上刮来的风,他就醒来,穿上衣裳去叫醒那孩子。

然而今夜陆地上刮来的风的气息来得很早,他在梦中知道时间尚早,就继续把梦做下去,看见群岛的白色顶峰从海面上升起,随后梦见了加那利群岛的各个港湾和锚泊地。

“他不再梦见风暴,不再梦见妇女们,不再梦见伟大的事件,不再梦见大鱼,不再梦见打架,不再梦见角力,不再梦见他的妻子。

他如今只梦见一些地方和海滩上的狮子。

它们在暮色中象小猫一般嬉耍着,他爱它们,如同爱这孩子一样。

他从没梦见过这孩子。

他就这么醒过来,望望敞开的门外边的月亮,摊开长裤穿上”。

在这个梦中,他梦到小时候见到的非洲,梦与他的童年联系起来,使得他的梦充满了孩童的气息。

孩童象征着生命力,活力,纯真,这正是老人的现在心境的象征。

在老人的梦中,这个场景非常的祥和,这象征着老人内在的两股力量的和谐。

老人不仅可以在梦中闻到气味,还可以做半清醒的梦,也就是在梦中可以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也是只有极少数的人可以做到这一点。

老人不再梦到风暴,风暴象征着强烈的情绪,比如愤怒,不再梦见妇女们,这象征着性,不再梦见伟大的事件,这象征着现实中的(或者说是显意识层面的)欲望,不再梦见大鱼,大鱼也是内在欲望的象征,打架象征着冲突与矛盾,角力象征着力量的抗衡,妻子象征着情感,如今,这些都不再出现在主人公的梦中,也就是说,老人的内心现在没有情绪,没有尘欲,甚至连最基本的情感也淡出老人的脑海,他现在只梦到一些地方和狮子。

梦中的地方就是前面提到的,那象征着祥和,平静。

老人在梦中从没梦到过孩子,孩子是我们所谓的现实的集中体现,在此后海上老人独处时,时常想到孩子,似乎孩子对老人挺重要,因此,孩子不出现在老人梦中看似很让人感到奇怪。

老人的柔情也表现在他喜欢绿色的海龟和玳瑁因为”他们形态优美,游水迅速,营养加之高,但是他对那又大又笨的螨龟抱有不怀恶意的轻蔑。

夜间,两条海豚游到小船边来,他听见它们翻腾和喷水的声音。

他能分辨出那雄的发出的喧闹的喷水声和雌的发出的喘息般的喷水声。

““它们都是好样的,"他说。

"它们嬉戏,打闹,相亲相爱。

它们都是我们的兄弟,就像飞鱼一样。

"跟着他怜悯起被他钓住的大鱼来了。

他想。

他从来没有钓到过这么强大的鱼,也没见过行动这样奇特的鱼。

或许他太机灵不愿跳出水来。

它可以跳出水来,或者来个猛冲把我搞垮。

不过他也曾上钩好多次,所以知道该如何搏斗。

它哪里会知道他的对手只有一个人而且还是一个老头。

由于我干下了欺骗它的勾当,他不得不做出选择了,老人想。

也许我不该当渔夫,他想。

然而这正是我生来该干的行当。

“老渔夫对海龟玳瑁的特殊感情,甚至把海豚当作好兄弟,把大鱼钓上来以后接着又对大鱼开始怜悯,都说明了老人内心尤其柔情的一面。

二、对大海的深沉爱恋一直以来,大海在西方文学中,都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表象意境,或者代表少女的形象,清纯可人、明媚灿烂;或者象征恶魔,凶神恶煞、深不可测。

在《老人与海》中,大海被描写成一位女性形象、细腻深沉,在老人捕鱼的过程中,大海呈现出安详、宁静、祥和、波澜不惊的状态;在老人和鲨鱼搏斗时,大海仍旧是那种自信、缓缓流动的状态。

年幼时成为水手与海结缘,后来一直以捕鱼为生与大海不离,即使在84天没有捕到鱼的霉运下也没有对大海抱怨发怒。

作品中的大海尽管表面看是温柔的,但内心却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既有着硕大无比的大马林鱼,又有着凶残贪婪的大鲨鱼。

在一般小说中,大海象征着真正意义上的强者,既有着非凡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同时又具有无比深厚的内涵。

但是在老人心目中始终把海洋当成女性来看待,无论她干了坏事还是给人恩惠,都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老人常想,月亮影响着海洋,就像影响着女人一样。

作者把大海亲切的看作是女性,在其意识深处大海是一位母亲是其精神故乡。

人们常说:“小说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在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表达了他对社会底层民众和普通劳动者的热爱与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真正人性的执着追求。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最让人刻骨铭心,最具艺术感染力的是那些在迷茫中搏斗的硬汉子形象。

很多学者指出,硬汉形象体现了海明威在生活和自己的创作中不断探索和追求,那些展露给我们的坚毅品质,顽强的精神。

他的这种塑造源于自己真实的生活,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连。

从某种意义来看,这种硬汉形象也是海明威自己的真实写照。

他所写的作品中往往源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

作品中塑造的硬汉身处凄凉的环境但不认输,不服输。

明知失败,却还顽强的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一切苦难。

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老人与海》是一本升华人类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实在的好书,书中的老人,还有那背后真正的“老人”海明威无时不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对他们只有崇拜和敬仰。

现实社会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人生本来就是被困难和挫折所折磨的过程,想象这个本该安享晚年却还在拼搏的老人,他的心灵应该比我们年轻很多,人老心不老,他那颗心还在激情的燃烧着,他那种不败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值得我们去反思自己的错误与失败。

参考文献:1.罗切斯特·海明威,锦华译. 老人与海. 武汉出版社.2014.42.罗切斯特·海明威,陌上花译. 老人与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73.杨达荣. 获诺贝尔奖的巨人——海明威. 长春出版社. 19994.孙大重. 论《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5.杨芳. 论海明威作品《老人与海》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04第5期6.张思宇. 《老人与海》人物形象解读. 《文学教育》.2011年第10期7.高婷. 硬汉风度——浅析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形象. 《现代企业教育》. 2006年第9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