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初探作者:朱军营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14期博爱县农业中学朱军营摘要:中职生基础差、底子薄,让中职生通过阅读提高素养是中职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一方面要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包括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乐学”;重视学生主体性的阅读;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另一方面需要提倡文本阅读多元,还要提倡教学的开放性,包括传统优秀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化电脑网络教学方式并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阅读教学;提高素质;阅读多元化;教学开放性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当前中职语文阅读课堂多半还沿袭传统语文教学“四部曲”,主要表现为“词语解释”、“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中心思想”和“分析写作特点”这个固定化程式框框。

教学流程大多限于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结构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修辞方法、练习评讲等等。

许多老师阅读教学目的对准应试,教学内容单一,只重视课内不重视课外,造成学生阅读视野狭窄,孤陋寡闻,个个成了“井底蛙”。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显然这是违背语文阅读教学宗旨的。

面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笔者认为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作为占据语文教学核心地位的阅读教学,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可发动储存在内心的力量。

据研究,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积极性高,就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反之,他的才能只能发挥20%~30%。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联。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就文论文”,要想方设法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去解读、感悟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意蕴。

这样,学生对作品就不会产生一种陌生感、排斥力,反而会觉得“似曾相识”,如己亲历,从而对作品产生一种可信度和亲和感,并由此产生急切的阅读期待,阅读兴趣倍增。

例如,在教《雷雨》时,笔者引导几位学生轮换扮演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等角色,引导同一位同学一会儿演周朴园,一会儿演鲁侍萍,然后请他谈谈演这几个角色时不同的心理感受,谈自己几种不同的动作设计、表情设计、语调设计的思路,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学习兴趣极浓。

笔者在教《离太阳最近的树》一文时,先在大屏幕上播放近几年的自然灾害,尤其是沙尘暴的视频,让学生亲身感受:因为人为破坏环境,人类正在遭大自然的报复。

从而吸引学生惊叹的目光,让学生不自觉地对这篇课文产生兴趣,想要探个究竟。

(二)重视学生主体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教授《项链》时,对主人公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笔者让各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畅谈自己心中的玛蒂尔德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们的发言让笔者感受到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一个个有人格、有思维、能创造的独立的人,对任何问题都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意见。

因此,在现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阅读,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林黛玉。

教师不能把教参的答案或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强加给学生,“强权”和“霸气”是教师的大忌。

教师应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学生所说的一切,进而理解、认可他们所说的是或非。

学生在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下学习,才会敢想敢说,才会讲民主、有思想、有主见,而这种素质也正是现代社会中最需要的。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教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应引导学生理解:幸福不必去刻意追求,其实幸福是个人的心理感受,只要用心去体会,幸福的感觉就会时时涌上心头;教荀子的《劝学》,应使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和作用,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珍视学习条件和大好时光,努力学习;教舒婷的《致橡树》,应使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如何看待早恋;教《读书人是幸福人》,应让学生体会到“好书对提升人的境界引领作用”这个题旨。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课堂上的这种熏陶渐染,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形成高尚的道德操守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语文素养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文化底蕴也会愈来愈丰富深厚。

二、提倡文本阅读多元化课外阅读是相对于课文阅读教学而言的,是指学生在课外独立的阅读活动。

课外阅读是课堂的继续和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要方面,课外阅读是语文课所必需的和独有的,这是由语文课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选篇入中职教材的文章,篇数是有限的,如果每个学生仅满足于读这么几篇文章,那是远远不够的。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所以说,课外阅读对于中职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反观我们的中职生,许多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不大,认为学不学语文一个样,更别说阅读课外书了,中职生很难达到语文学习应有的阅读量。

指导中职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使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目的,端正阅读态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前,必须使学生明白,课外阅读不单纯是消遣、娱情,更重要的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等。

(二)引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当今课外书籍品种繁多,但也良莠不齐,“香花”与“毒草”同在,并不是说“开卷”就“有益”。

教师要对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进行正确的指引,可根据中职生特点每期列出课外必读的书目给学生。

要求学生订一些优秀的报刊杂志,如,《语文报》、《读者文摘》、《散文》等,让学生把优秀的书籍拿到班级大家传阅,利用课前3至5分钟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看的名著名篇,把好文章张贴出来让大家欣赏。

在班级形成一股“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风气。

(三)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书要善读,读的方法得当,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如,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善于利用工具书去阅读,边读边做旁批,分类摘抄或剪贴,背诵精彩段落,写读书心得,分专题阅读,研究性阅读等等。

(四)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布置,不去检查,那么学生的课外阅读会流失于失控,变成“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境地。

所以,教师要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纳入常规的教学计划,还要定期检查,比如,隔周检查一次学生的课外读书笔记,学期结束让学生列出自己一学期来的课外阅读书目,每月开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把优秀的读书经验打印成册向同学们推广,在班上评选“课外阅读之星”,举办阅读能力竞赛等等。

当今书籍,除了纸质读本之外,还有很多电子读物,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网上阅读。

二十世纪末,电子出版物占到全部出版物的25%。

课外文本阅读的多元化,使学生拥有了一个更自由更广阔的阅读空间。

三、提倡教学的开放性要真正实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阅读教学必须构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要有开放的意识,民主的精神,要由“以知识为中心”转变到“以人为中心”,把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作为教学原则。

(一)优秀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化电脑网络教学方式并存课堂上运用Power Point或Authorware制作出来的课件,直观、生动、形象,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开阔了学生视野,增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而网络技术的运用更是给师生们提供了信息时代的新思维和新观念。

在网上看名著名篇,看时文要闻,查找资料,向他人求教,收发电子邮件,与崇拜的著名作家谈天等等,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

毋容置疑,现代科技确实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革命,但它给语文教学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某方面的欠缺。

大屏幕上形象生动的画面一方面是对课文内容的直接诠释,但另一方面却限制了学生丰富的想象,阻碍了学生独特的感悟,而且教师的语言、情感、态势对学生的影响却降到了最低。

因为学生都把注意力集中到大屏幕上了。

鉴于此,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应采取“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一些优秀的教学模式、方法要继承和发扬。

如,反复诵读、用心品味、启发诱导、潜心涵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等等,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教学方法,阅读教学都可以借鉴。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

因此,阅读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主观的、个体的、独立的钻研探索,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学习,体会发现,体验创造,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求知热情,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另一方面,阅读教学还应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分课内、课外合作学习。

有四人小组式,也有自由组合式;有课堂讨论式,也有课外交流式;有校内活动式,也有校外实践式。

比如,学了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对冯友兰的著作有兴趣的学生可自发组织在一起,分工合作,查找资料,研究冯友兰文章的思想内涵及艺术特色。

除了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专题性研究外,还可以小组形式,走出校门,对某个行业、部门或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撰写调查报告。

时代在变,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也应顺时而变,顺应中职生的学习特点而变,让中职生因阅读教学的改变而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古今中外先哲前贤所创作的优秀作品,如同早春二月的阳光,照亮学生们青春的心灵。

让他们在阳光下尽情享受阅读的无尽乐趣,使他们在春风中开始积极思考人生的真谛,从中汲取生活的知识、勇气和力量。

而所有的这些,正是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所期待的。

(责任编辑马志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