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理念综述
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 理念综述
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 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99年教育部颁布《面 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有力地推进了职 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
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在教育思想方面,教育部明确提出了“以全 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 学指导思想 。
首次明确地把以“能力为本位”为主要特征的 职业教育,与以“学科为中心”、“知识为本 位”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教育区别开来。这 是职业教育教育思想上的重大突破。
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方面
淡化各类中职学校的界限,淡化“技术员和 操作工人”的界限,培养目标统一定位为: “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 的普通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不再单独 提出中专校培养“技术员类人才”,职高培养 “操作工人”,理顺了中、高职的关系。
教育部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开发制定了82个 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4门德育课、23 种文化基础课和工程类公共专业基础课教学大 纲,统一供中专、职高、成人中专学校使用, 从而有效地整合了中等职业教育资源。
大纲采用模块结构,既具有通用性,又有灵 活性。大纲中单独列出课程教学目标,每门课
程教学目标中都必须明确提出对知识结构、能 力和情感三方面的要求。
深化中职教学改革面临的新问题
职业教育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全面贯彻,“以 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问题 职业教育在深化教学改革中如何体现“以全 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提高技 能水平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思想。 如何处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与强化技能培 训的关系,职业岗位需要与终身学习需要的关 系,扩大专业服务面向与加强职业岗位针对性 的关系,等等。
总结、反思上轮课程改革,存在 的不足主要是:
3.课程模式、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方法和教 材,受传统的“学科中心”、“知识本位”学 科教育的影响,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课程综 合化进展缓慢。
总结、反思上轮课程改革,存在的 不足主要是:
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中职学校 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有较大提高,但实践能力 和职业技能的提高比较缓慢。教师队伍的综合 素质已成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因素。
● 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 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 明确提出了“以就业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 革”的要求。这是新形势下对职教改革和发展提出 的新任务、新要求。
深化中职教学改革面临的新问题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中职教 育的教学质量,需要职教战线认真研究、探索 中职教学领域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理论 问题和实践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上轮改革中 遇到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有的是新形势下提 出的新问题
新目录包括了13个专业大类、270个专业、 470个专业方向。
课程改革方面
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 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按照《原则意见》制 定了统一的教学指导方案和教学大纲。新方案、 新大纲不再作为指令性文件,而是具有指导性 质;大纲采用模块结构,既具有通用性,又有 灵活性。大纲中单独列出课程教学目标,每门 课程教学目标中都必须明确提出对知识结构、 能力和情感方面的要求。这是制定大纲中的创 新。
这个定位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结构调 整的需要,具有前瞻性。
Hale Waihona Puke 专业设置首次改变了按学科划分专业的传统做法,根 据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按国家职业分类标 准划分专业,从而把学校的专业与社会的职业 直接联系起来,这是专业设置上的重大突破, 从而为现在落实“就业导向”,实行“双证制” 等提供了重要基础。
连续三次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就职业教育改革发 展中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作出了一系列规定:
● 明确提出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 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 明确规定了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 业教育”的方针;
● 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是:“进一
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 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 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 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 体系。”
21世纪初中职教学改革的新形势、 新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和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 与发展。2002年国务院召开第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 作会议,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 革和发展的决定》,迅速扭转了中职招生连年下滑 的局面。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七部委又联合召开 了全国职教会议,从政策上进一步落实国务院的决 定。事隔不到2年,2005年11月,国务院再次召开 了高规格的全国职教会议,再次颁发《国务院关于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总结、反思上轮课程改革,存在 的不足主要是:
1.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在注重培 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强调要提高学生的文 化科学素养;从学历教育的观念出发,提出中 职校承担着实施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的任务, 从而提出中职生应具有相当于高中的文化程度 (在操作层面具体化为语文、数学、外语达到 相当于高中毕业会考的水平)。
总结、反思上轮课程改革,存在 的不足主要是:
强化了文化基础课教学,而对职业技能的培 养,强调不够,措施不力,随着近几年生源质 量下降,文化基础课教学偏多、偏深的问题更 加突出。
总结、反思上轮课程改革,存在 的不足主要是:
2.受高校扩招和传统升学观念的影响,部分中 职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功能定位不够明确,出现 以升学为导向的错误倾向。
课程改革
在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上打破了传统的“三 段式”(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全部课程划分为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类; 在课程结构上推广模块化和综合化。
教学管理方面
开始打破刚性的学年制,试行选修制、学分 制等柔性管理制度
在教材建设方面
建立了“两级规划”“两级审定”的管 理体制,成立了中央和省市两级教材质量认证 机构,引进了教材编写出版竞争机制,出版了 上千种国家规划教材和推荐教材及其配套教学 用书,其中有许多教材在内容选取,教材体系、 结构、体例的设计和编写体现了职教教材的特 点,受到了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