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法学习讲义

农业法学习讲义

凤山乡干部集体学习讲义《农业法》第一部分农业法律制度概述一、农业法律制度概述(一)农业法的概念:广义上的农业法,是调整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特定农业经济关系、农村社会发展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作为基本法的《农业法》和与之配套的相关法律中关于农业及相关问题的规定。

狭义的农业法是指1993年7月2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于2002年12月28日作了修订。

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生效。

包括13章99条。

农业法的调整范围包括产业范围和主体范围两个方面。

在产业范围上,我国农业法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产业以及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在主体范围上,我国农业法包括国家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类农业企业、农户或者农民个人。

)及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生农业法律关系的其他组织和个人。

(二)农业法的体系农业法的体系包括:1.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法律规定。

2.农业生产制度。

3.农产品流通与加工制度。

4.粮食安全制度。

5.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制度。

6.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制度。

7.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制度。

8.农民权益保护制度。

9.农村经济发展制度。

10.农业行政管理与执法监督。

二、农业法律与政策的关系(一)农业法与农业政策的联系l.农村经济政策是制定农业法律的前提基础,农业法律是对农村经济政策的体现。

2.法律是对农村经济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定型化。

(二)农业法与农业政策的区别1.农业法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而政策则是由党和政府部门制定的,不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

2.农业法具有明确的规范性,而政策的规定一般来说比较笼统,原则性强,弹性较大。

3.农业法具有相对稳定性,而政策一般是根据当时的客观实际和具体需要而制定的,相对多变。

4.农业法具有国家强制性,而政策的执行主要是依赖于党的纪律和宣传教育,以及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缺乏国家强制性。

三、农业法的基本原则(五)既是农业法的立法基本,也是执法和守法的基本准则。

(一)保护农业,加强农业,确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保障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原则。

(二)巩固农村改革成果,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则。

(三)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尊重和保护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和物质利益的原则。

(四)坚持从农业产业特点出发,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原则。

(五)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四、《农业法》的主要特点(四)(一)《农业法》是农业发展法。

强化了新阶段农业发展保障措施。

(二)《农业法》是农村改革促进法,确立了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

(三)《农业法》是一部农业基本法,体现了农业一体化发展要求。

(四)《农业法》是一部农民权益保障法,反映了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利益的根本要求。

第二部分农业基本法律制度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法律规定(一)土地所有权及其经营管理制度我国的土地制度分为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

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形式有三种,即乡(镇)农民集体所有、村农民集体所有和村内农民集体所有(主要是指村民小组所有)。

根据《农业法》规定,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

权利:承包方在承包期内,对承包的土地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

承包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

义务:承包方在承包期内,有义务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有义务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

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可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流转方式,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

转让是指承包方将全部或部分承包土地及其相应的权利义务转移给第三方,由第三方同发包方确立并履行有关承包权利义务关系,原承包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或部分终止。

(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企业(四)农业产业化经营(五)农产品行业协会二、农业生产法律制度(一)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是国家、地区或农业部门内各生产部门及生产项目的组成情况和比例关系。

(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我国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的政策和法律措施是:1.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鼓励动植物良种的科研、开发与应用。

3.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节水农业。

4.促进农业机械化。

5.加强灾害预防工作。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主要措施是:1.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检验检测监督体系。

2.鼓励和扶持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

3.国家实行动植物防疫、检疫制度,健全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

4.建立健全农业生产资料的安全使用制度。

三、农产品流通与加工法律制度(一)农产品流通基本制度:根据《农业法》的规定,农产品购销的基本制度是实行市场调节,同时,国家实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级储备调节制度,完善仓储运输体系。

(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1.国家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制定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

2.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流通活动。

(三)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四)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制度四、粮食安全法律制度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具体措施是:第一建立耕地保护制度。

第二建立粮食主产区扶持制度。

第三建立粮食保护价制度。

第四建立粮食安全预警制度,采取措施保障粮食供给。

第五建立粮食风险基金制度。

五、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法律制度(一)农业投入的原则基本原则:①统筹安排,协调增长。

②严格管理,讲求效益。

③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增加农业投入。

④国家为加快西部开发,增加对西部地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

(二)农业投入的法律规定农业投入的来源有:l.国家农业投入。

2.农业贷款。

3.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民对农业的投入。

4.社会投入。

5.农业利用外资。

其中,国家是农业投入的特殊主体。

(三)农业投资使用分工的法律规定1.国家对农业投入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供给。

2.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民对农业的投入,主要用于增加农业生产经营性和小型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

(四)农业投资和管理各级人民政府的监督管理。

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

国家对农村金融进行监管。

六、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五)国家发展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事业的主要措施有:第一,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逐步增加农业科技经费和农业教育经费。

第二,国家保护植物新品种、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鼓励和引导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传播和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进步。

第三,国家扶持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建立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与无偿服务相结合,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促使先进的农业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

第四,国家在农村依法实施义务教育,并保障义务教育经费。

国家在农村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由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发放,校舍等教学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经费由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安排。

第五,国家发展农业职业教育。

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支持农民举办各种科技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和其他就业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

七、农民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一)农民权益保护的基本原则1.《农业法》第六十七条第三款规定,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任何机关或者单位以任何方式要求农民或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的,属于摊派。

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有权拒绝任何方式的摊派。

2.第六十八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所属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农民或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集资。

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任何机关或者单位不得在农村进行任何形式的达标、升级、验收活动。

(二)农村义务教育费用农村义务教育除按国务院规定收取的费用外,不得向农民和学生收取其他费用。

禁止任何机关或者单位通过农村中小学校向农民收费。

(三)土地征用补偿国家依法征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保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给予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用。

(四)土地承包权益保护、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及公益事业制度1.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

2.实行村务公开。

3.按自愿原则,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八、农村经济发展法律制度新农业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事宜专门做了法律规定。

(一)城乡协调发展(二)发展乡镇企业,转移富余的农业劳动力。

(三)有重点地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

引导乡镇企业相对集中发展。

(四)农村社会保障建设。

(五)农村公益事业发展。

(六)扶贫。

贯彻实施《农业法》的重要意义《农业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解决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许多新的问题,如国内农产品的生产相对过剩,农民收入增长迟缓,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布局不合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等。

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等,都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和制度基础。

贯彻落实《农业法》,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和农村繁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它是新形势下落实党中央农业和农村政策的法律保障。

也是新阶段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法律保障。

《农业法》涵盖的内容很广,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