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摘要]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明确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对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生涯规划教育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广西为例,通过对中学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分析,阐述中学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及作用,提出适合广西甚至全国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思考,为我国实施中学阶段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2095-3712(2014)16-0059-0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成果《广西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2012JD210)。
[作者简介]蔡琪(1988―),女,吉林通化人,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2011级在读硕士。
生涯规划是一个人为实现人生价值所进行的自我认识、规划和实现的过程。
生涯规划的宗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品德、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
[1 ]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青少年身体发展及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中学阶段就开始生涯
规划教育,有利于中学生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有利于中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及时的规划,有利于帮助中学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
因此,中学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学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
生涯规划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展示生涯发展空间,让学生明确发展自己所需的各种素质与条件。
[2 ]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自我与社会、工作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加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生涯规划教育对中学生的引导作用
中学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为中学生起到一个引导作用,生涯规划教育即希望借助生涯规划的理论对中学生的生涯规划进行全面的分析,得到一个理性的思考结果,使中学生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了解生涯规划的目的及意义,进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中学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发现真正的自己及内在的需求,并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学习、实践,在学习和实践中锻炼自己,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做最充分的准备。
(二)生涯规划教育为中学生提供持续的学习动力
在我国,中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就要面临两次分流,一次是初中毕业,一次是高中毕业。
初中毕业之后,一部分中学
生进入高中或者中等职业院校继续学习,另一部分则直接进入社会;同样的,高中毕业之后,学生也面临进入大学和步入社会的分流。
对于继续升学的学生来说,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很好地为他们理清学业与未来职业的关系,从而改变中学生的学习态度。
所以说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为中学生的学习提供持久的学习动力。
对于中学毕业直接进入社会的学生来说,中学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则可以让他们提早了解社会的用人需求,帮助他们在初入社会时可以很好地融入社会,同样可以为他们的继续学习提供动力。
二、中学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困境
根据对广西部分地区学校的抽样走访调查,得知目前中学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教育行政部门方面
由于我国的生涯规划教育才刚刚起步,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相对缓慢,因此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还未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足够重视。
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教育方针的时候没有把中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放在首位,进而导致生涯规划教育被忽视。
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有自己特殊的身体特点和社会特点,他们是逐渐趋向成人化的独立个体。
随着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趋于成熟,他们在面向未来社会的时候将会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所以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教
育方针政策的时候需要切实考虑学生的需求,把中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提到日常教育活动中来。
只有教育行政部门真的认识到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这个教育理念才会深入中学生的教育中来。
(二)学校管理方面
从目前的情况看,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依旧属于新兴的教育类型,因此并不能引起学校管理层的足够重视。
学校管理层在对学校日常教育活动进行策划的时候,对生涯规划教育投入不多,甚至很多学校管理者根本没把生涯规划教育的概念提到教学管理中来。
虽然近年来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逐渐被学校管理层面认可,可是目前这一管理理念在我国中学教育改革中有所涉及但还没有达成课程与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整合,仅有的一些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内容也被分散于劳动技术或德育等课程的某些章节之中。
(三)家庭教育方面
大部分家长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着眼点落在日后工作的薪酬待遇上而忽视了学生自己的兴趣与本身的爱好,所以家长认为在中学阶段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放在如何使学生取得好成绩以便能到大学进行深造上,家长们认为在中学阶段讨论学生的生涯规划为时过早。
因此家长们也自然而然地认为中学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要以高考分数为重。
在目前这个依旧用学历证明一切的社会大环境下,为了让子女在日
后就业中有高人一等的就业资本,家长希望中学生及学校把全部精力放在应试成绩的提高上,从而忽视了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
三、中学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鉴于目前中学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仍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所以本文将对学校如何在中学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提出几点建议,为实施中学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提出借鉴。
(一)更新教育观念
在我国传统教育中,中学阶段学校和学生主要是面对升学的压力,所以大部分精力都放到如何提高成绩上去,因此学校在学生认知自我、探索未来的时候,几乎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我们的学校教育,往往只关注远大、宏观的理想,而缺少对眼前实际学业、就业与创业上的必要指导。
[3 ]伴随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新兴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提前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学校需要从更新教育观念入手,把生涯教育切实地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中。
(二)教育形式多元化
中学阶段是学生升学的重要阶段,所以大部分学校并不能将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开设的课程,这样就要求中学要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形式,使中学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呈现灵活多样性。
主题班会也是一个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形式。
主题班会课可以通过丰富的开展形式与生涯规划教育
相融合,通过这样的主题班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职业生涯教育的积极性。
另外课外讲座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
因此,当前各类中学应尽快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类型,如既有显性的生涯教育讲座,又有隐性的课程渗透,将中学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去。
(三)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
面对升学的压力,想要在中学阶段开设生涯规划教育这门课有很大难度。
因此要在中学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就要求教师对其有一定的认知,目前的情况却是大部分教师无力承担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
因此为改善目前的状况,学校应该充分开发本校的教师资源,加强对校内师资队伍的培训并且将生涯规划教育的思想纳入对本校教师的培训中来,让学校的教师从观念上改变对生涯规划教育的认识,进而将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全面系统地呈现到教师面前,让教师真正明白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可以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对中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渗透。
(四)加强学生的个性化指导
因为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不可能通过课堂教育让他们全部理解生涯规划的相关内容。
咨询和指导关注的是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要重视个别差异和个别化对待。
学校可以组织专业老师对现有的职业测评体系进行合理化改动,然后让中学生对自己进行测评,这样有助于中学
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和爱好,同时还可以让中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爱好有大致的了解。
中学生通过这样的测评,可以了解哪些是合适自己的专业及职业方向,这样在相应的职业类别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测评结果确立自己的理想职业,并且明确大致的职业方向。
同时,学生可以提前了解相关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然后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和社会实践计划,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 孙登祥.中学生生涯规划与发展指导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1(24):180-181.
[2 ] 南海.对生涯教育的哲学思考[J ].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4):30-31.
[3 ] 何一萍.中学生生涯发展微探――以江苏省苏州中学为例[J ].少年儿童研究,2009(10):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