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警察职能及警察权的理论解析作者:王鑫玮内容摘要:警察是指具有武装性质的维护社会秩序、惩治犯罪、保卫国家安全的国家行政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是广义“公安”的概念,行使的职权是法律赋予的。
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来说,警察职能都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警察是国家维持统治秩序和社会安全不可或缺的力量,是社会和人民都需要的一个强有力的、能够保障社会安宁的队伍。
警察权,亦称警察权力。
一般是指主权国家用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而依法实行的强制力量。
警察权来源于国家权力,它是一种公共权力,是公法范畴。
警察权是一种特殊资格。
警察权是一种特殊之权。
警察权的实现由法律规范来确认和保护。
人民警察的大部分警察权都集中在公安机关职权中。
权力范围不仅涉及到各类社会管理秩序;而且还涉及到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专利、财产权利及其他权利。
因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必须合法运用手中的权利。
关键字:警察、警察职能、警察权“警察”一词英文Police,源于希腊语Politician,最初的含义是指都市的通知方法或都市行政。
在现代,警察一般是指具有武装性质的维护社会秩序、惩治犯罪、保卫国家安全的国家行政力量。
在我国,提到警察时通常和公安联系在一起,这里的警察指的是广义“公安”的概念,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以及森林系统、铁道、海关、民用航空系统中担任人民警察职务的人员。
一、警察所行使的职能警察是国家维持统治秩序和社会安全不可或缺的力量,是社会和人民都需要的一个强有力的、能够保障社会安宁的队伍。
我国法律赋予了警察担负职能所必须的责任,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维护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组织、实施消防工作,实行消防监督;管理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特种行业进行管理;警卫国家规定的特定人员,守卫重要的场所和设施;管理集会、游行、示威活动;管理户政、国籍、入境出境事务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居留、旅行的有关事务;维护国(边)境地区的治安秩序;对被判处管制、拘役、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和监外执行的罪犯执行刑罚,对被宣告缓刑、假释的罪犯实行监督、考察;监督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指导和监督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重点建设工程的治安保卫工作,指导治安保卫委员会等群众性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来说,警察职能都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警察权的概念及特点警察权,亦称警察权力。
一般是指主权国家用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而依法实行的强制力量。
所谓权力,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
指个人、集团或国家贯彻自己的意志或政策以及控制、操纵或影响他人行为,而不管他人同意与否的能力。
警察权属于国家政治权力的范畴,是实现警察职能、完成警察任务的保证。
警察权在社会中实际运作状态,相当程度上标志着这个社会法治文明的发展水平。
警察权的行使离不开公民权利,公民权利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与生俱来的一种权利,它包括生命、自由与财产三大基本权利。
是人的尊严与地位的体现,同样标志着国家民主与法治程度。
警察权与公民权利密不可分,警察权的行使离不开公民权利;公民权利的实现又离不开警察权的保障。
两者既对立又统一。
警察权是国家依法授予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能而行使的行政权和司法权等国家权力的统称。
警察权具有以下特点:1、警察权来源于国家权力,它是一种公共权力,是公法范畴。
其宗旨是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它不同于私权,私权主体之间是一种平权型法律关系,双方地位平等,任何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
而警察权主体之间是一种纵向法律关系,行使权力的主体始终处于优越的、主导的地位,并且具有强制力量,具有迫使他人服从的支配力和影响力,可以通过单方面的意思表示而要求相对人服从。
2、警察权是一种特殊资格。
所谓资格,是指取得某种活动应具备的条件。
在法律意义上,可以把权力理解为资格。
即去作为的资格、占有的资格或享受的资格。
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警察权只能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监狱、劳动教养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来行使,因而他们也就取得了行使警察权的法定主体资格,其它以外的任何机关、组织和公民都不具有这种主体资格,也就不能行使警察权。
否则,就必然构成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3、警察权是一种特殊之权。
在国家权力结构中,警察权的强制力程度之强和权力范围之广都明显的特殊于其它权力。
这种“特殊”主要表现在:从根本属性上说,警察权是国家行政权的一种,但它与其它国家行政权(如卫生、税务等行政权)相比,不仅具有共同的行政立法权、行政执法权和行政司法权外,还有着其它行政权不可能具有的使用武器和刑事司法权;与检察、审判等司法机关相比,警察权又有着行政立法和行政执法的权能,这些行政权力,是其它司法权所不能享有的;警察权以其特有的暴力来保障其国家权力有秩序的运作。
为维护社会管理秩序而专有的逮捕、行政拘留、劳动教养、收容教育、盘查留置等限制人身权力的强制措施权是其它国家权力不能比拟的。
4、警察权的实现由法律规范来确认和保护。
“权力是一种以法的形式固定的对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法使每一种权力只有在获得了法的承认之后才被视为一种国家力量保护的合理的能力。
④”我国警察权赖以产生和保护的法律规范有:宪法和法律、法规以及各最高警察机关规章。
警察权种类包括:行政权(行政立法、行政管理、行政处罚、行政司法等);刑事司法权(侦察、强制措施、刑罚执行等);武器、警械的使用权。
三、警察权的地位警察权是警察法的根本要素。
警察法中的所有规范都是围绕警察权力而建立的,附属于警察权,为其服务并与其相互作用的。
缺少了警察权,警察法就失去了载体和支点,成为无纲之网。
1、警察权与警察行为。
警察法是规范警察行为,调整警察法律关系的法律。
所谓警察行为,不是一般意义的社会行为,而是在动机、目的、认识能力、行动、手段及结果等因素上都由警察法进行规范调整的法律行为。
作为中介的警察行为可能是合法的,也可能是非法的。
那么,评判警察行为合法的标准是什么呢?是警察权。
因为警察权涵括了警察行为的范围、种类、手段、措施、限度等合法性条件,它对警察行为的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做多久、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效果等能力标准都作了界定。
从而,使警察行为的价值评判有了标准。
并且,可以实现对警察行为的法律控制,使警察行为真正代表国家意志。
由此可见,警察权是支配警察行为的意志力量,警察行为是警察权的作用表现形式。
没有警察权,警察行为就失去了资格和能力,失去了它的法律属性。
2、警察权与警察法律关系。
所谓警察法律关系是指由警察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警察与相对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它包括三个因素:①主体。
包括警察与相对人(法人、其它组织和公民);②内容、权利和义务(警察的权力与义务、相对人的权利与义务);③客体。
指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的对象。
其中,权利和义务是警察法律关系中最关键的要素。
在警察法律关系中,主体之间被一条纽带——权利和义务的纽带联系在一起。
在这里,权利范围是义务的界限,同样,义务范围也是权利的界限;你有多少权利,就得有多少义务;一方当事人的权利,就是相对一方当事人的义务。
如公民的知情权、申辩权等民主权利,是警察的履行告知程序义务;警察调查取证权,是公民应当作证的义务。
所有这些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无一不在警察法律关系中体现。
从而使权利和义务机制贯穿于警察法律规范的全部过程。
在警察法律关系中,警察权与其它相关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警察权与权利。
所谓权利是指:“法律对法律关系主体能够作出或者不作出一定行为,以及其要求他人相应作出或者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与保障”⑤。
而权力由权利产生,它除了具备权利的所有本质外,还具有它特有的强制力,具有迫使他人服从的支配力和影响力。
在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与相对的权利主体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甲乙双方签定合同,谁也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否则就构成违法,合同无效。
而权力主体与相对的权利主体之间,就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权力主体可以控制、操纵、影响相对权利主体,可以通过单方面的意思表示而要求相对人服从。
如治安行政处罚,治安行政机关无须受处罚人同意就可作出处罚决定,并可依法强制执行。
警察权与警察个人权利。
警察权是以国家名义,代表人民整体意志和要求的公共权力。
而警察个人权利是作为个体的警察不是以“警察”而是以“公民”的身份参与法律关系所享有的法律权利。
此时,他不得行使警察权。
但在他参与警察法律关系时,却可以同时行使警察权和公民权利。
警察权与警察个人权利是公私之权不能等同。
警察权与警察义务。
警察义务是警察在行使警察权的过程中,必须作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
警察法律义务不同于一般的公民义务。
“在法律上,义务是权利的关联词或对应词,两者相辅相成。
有权利即有义务,有义务即有权利,互为目的,互为手段。
⑥”从法律地位上说,警察与作为自然人的普通公民有着不同的法律地位,享有普通公民所不享有的权力。
根据权利、义务一致的原则,警察应当承担比公民更多的法律义务。
如《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对警察来说,这一禁止性规范,就是法定义务,必须履行。
但对普通公民来说却没有这种义务,可不必照此履行。
警察权与警察义务,同样是对立统一关系。
警察权的行使是对警察义务履行的保障;警察义务的履行则是对警察权的约束。
以拘留权而言,相应的是“不得非法剥夺、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义务约束。
这种相向的、对等的权力与义务关系,构成警察法律规范的核心内容。
3、警察权与警察法律责任。
警察法律责任指人民警察因违反警察法律义务所应承担的,具有法定强制的不利后果。
其特点在于:①它是因违反警察法律义务关系而形成的责任关系。
也可以说,它是违反警察义务而又追加的“义务”;②它是警察权在行使过程中越界后果的承担方式,表现出社会和法律对警察权越界的否定性评价和谴责;③它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证对警察权越界事实的认定、制裁和对受损人的补偿。
从而实现法律对警察权的控制。
在社会关系中,我们所遇到过的警察渎职犯罪案件、国家赔偿案件、败诉的公安行政案件等等,无不体现出违法行使警察权与警察法律责任的关系。
以上概念和特点揭示出警察权、警察义务和警察法律责任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警察权是警察履行职能的能力;警察义务是专为警察权而划定的范围和界限;而警察法律责任是对警察施展能力的控制。
当警察权(能力),超越界限时,它又对警察权主体进行制裁并对越权的受损方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