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概论讲解
回归年: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平均时间为 365日5时48分46秒,称为一个回归年。
第 一 章 • 黄道全圈分为360o,以春分点为起点 计算,二分点与二至点与相邻点的角 距都是90o。西方国家以春分到夏至为 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 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
• 我国还将黄道全圈按15o划分,得到 24个间距,称为二十四节气。
• 极移:由于地球质量分布不均匀,真正的极点位 置常常发生变化,因此自转轴又将围绕新极点旋 转。这种现象就是极移。
第 一 章
历法
第
一
章
1、阴历
2、阳历
3、阴阳历(农历)
历法—阴历
第
一
历法是指根据日、月的运行规律安排年历的法则。 章
现今仍然使用的历法种类主要有阴历、阳历、阴 阳历。
1、阴历 根据月相变化周期制定的历法,简称阴
使用的华里子则午为公面里的长夹度角的二。分之一。每度大圆弧之长
=40000km/360o=111.11km/1o。 2、地球上两点距离公式:如果已知A地的地理坐标为(φA, λA),B地的坐标为(φB,λB),则两地距离(AB大圆弧的度 数):cosAB = sinφAsinφb+cosφAcosφBcos(λB-λA)
准面。
• 用绕短轴旋转的椭圆构成的椭球来代替地 球,称为地球椭球体。
• 地球两极扁平的程度称为地球的扁率a,可
以用下式计算:( 式中a为地球赤道半径, b为地球两极半径)
第 一 章
第 一 章
• 地球和标准椭球体相比较,南极凹进24m, 北极高出14m
• 地球赤道半径a为6,378,140米,极半径c为 6,356,780米,平均半径为6,371,030m。
• 4、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 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 5、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 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关 系
第 一 章
第 一 章
第 一 章
地球的公转
第
一
• 地球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太阳运动,称为公转。地球 章
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地
1、能量的来源 2、物质的交换 3、地内活动的其它环境效应
地球坐标与天球坐标
第 一
章
一、地球坐标
二、天球坐标
地球坐标
第
一
章 (一)经纬线与地球上的方向
经线是地球上的南北方向线——沿经线指向北 极(N)为正北方向,指向南极(S)为正南方向。
(纬二线)是地地球理上坐的东标西的方经向线纬—度—沿纬线顺地球
命。
• 时间:10-44 s 体积:10100倍 温度:1032K
• 宇宙大爆炸理论
第 一 章
银河系有2000多亿颗星体!
第 一 章
第 一 章
宇宇宙宙中中的的地地球球
第 一
流星 章
彗 星
天 体
1、星光闪烁的恒星
第 一 章
类 2、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
型 3、圆缺多变的月亮
4、轮廓模糊的星云
5、一闪即逝的流星
第 一 章
第 一 章
第 一 章 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时间
日地距离 地球运动角速度 地球运动线速度
地球公转的周期:
1地月 球初 公转的1 . 4 7周1 亿期k为m 一6 1 '年/ d 。
3 0 .3 k m /s
(“近 日年点”) 的时间也因参考点不同而有差别。
恒星年: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和另一恒星的 7连月 线初 与地球1 .5 2轨1 亿道k的m 交5 7 '点/ d 所需的时2间9 .3 为k m 3/ s 65日6时 (9远分日 9点.5) 秒,称为一个恒星年。
地球自转方向
第
一
章
地球自转方向:
第
一
从北极上空看
章
第
从南极上空看
一 章
地球自转周期
第
一
章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即自转周期,叫做
一日。由于观测周期采用的参考点不同
,一日的定义也略有差别。
恒星日:23h 56m 4s
如太果取阳春日分:点2为4标小准时,则春分点连续两次通过同—子午
面的时间,叫做一恒星日。 如果取太阳为标准,则地球上同一地点连续两次通过 地心与日心的连线所需的时间,叫做一个太阳日。
9:50′
95.1 745.0 0.70 29.5a 8 00
10:14′
天王星 14.6 65.20 1.24 84.0a 约16h
海王星 17.2 57.10 1.66 164.8a 约18h
冥王星 0.00 0.009 1.50 247.9a 6d9h
24
宇宙中的地球
第 一
章
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处在椭圆的焦
第 一 章
1851年,傅科进行了著名的傅科摆实验。他根据地球自转 的理论,提出除地球赤道以外的其他地方,单摆的振动面会 发生旋转的现象,并付诸实验。他选用直径为30厘米、重28 千克的摆锤,摆长为67米,将它悬挂在巴黎万神殿圆屋顶的 中央,使它可以在任何方向自由摆动。下面放有直径6米的沙 盘和启动栓。如果地球没有自转,则摆的振动面将保持不变; 如果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则摆的振动面在地球上的人看来将 发生转动。当人们亲眼看到摆每振动一次(周期为16.5秒), 摆尖在沙盘边沿画出的路线移动约3毫米,每小时偏转 11°20‘(即 31小时 47分回到原处)时。
,其长度为29.5306 日,或29 日 12时44分3秒。
第 一 章 (1)历月:
安排历月的天文数据是朔望月29.5306日,因其介于 29与30之间,故小月取29日,大月取30日;阴历编 制的协调周期——为360个朔望月(即30个太阴年), 在协调周期内应安排的大月总数为191个,历月的平 均值为(191×30+169×29)/360=29.53055日,与 朔望月周期十分接近.
1海 度 公、里大里常((圆nk用m弧m的()i—为le自西距纬道经)—6—三0离转方法度平度n—单m)方向国人是面是i位l人e向,们地指 的 指。把将为 东通夹某地球地正西过角地球球上东方上某。的上方向大1的地经分圆向是的线大距周,无铅平圆长离逆限弧垂面的的地方四线与长万球向与本度分自。赤初定之转义一方为定1向义n m为则i1l为ek,即m正,地中球国上人每
第 一 章
• 春分(3月20或21日)和秋分 (9月22或23日), 太阳位于春分和秋分点。南北半球各纬度上的白 昼和夜晚长度都是12小时。
• 冬至(12月22或23日)和夏至 (6月21或22日)时 北半球夜晚比白昼长,南半球相反;愈向两极, 昼夜长度悬殊愈大,在赤道两侧的相应纬度上, 昼夜相对长度恰好相反,北极圈内夜长24小时, 南极圈内昼长24小时。
半球,有时看到它的黑暗半球;在一个时候,月轮
的光明部分不断扩大,黑暗部分持续缩小;在另一
个时候则反之,如此往复循环,这便是月相变化。
• 新月和满月,上弦月和下弦月,周期性地轮番出现 。上半月(旧历)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从
第 一
这一次新月(或满月)到下一次新月(或满月)所 章
经历的一段时间,即月相变化的周期,称为朔望月
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最大,在远日点时最小。太阳
光线直射的范围在23°27′N和23°27′S之间作周期
性变动,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
• 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两个焦 点之一。椭圆的最长直径叫长轴,最短直径叫短轴 。长短轴之差称为焦点距。1/2焦点距与半长轴之比 ,称为椭圆偏心率。偏心率愈接近于零,椭圆即愈 接近圆形。地球轨道偏心率约为0.017(或1/60)。
第 一 章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岁差、章动和极移
第
一
• 岁差:当地球自转轴旋进时,春分点西移,故地
章
球自传不到—周即可两次经过春分点,这就是岁
差。
• 章动:由于地球自转轴在它本身和地球转动惯量 轴之间发生移动使地球围绕其自转轴的摆动。转 动惯量轴是这样的一种轴,即围绕它地球有相等 的质量分布。由于纬度等于地球自转轴和观察点 处铅垂线间的余角,因自转轴摆动,这个角度就 会发生变化,其变化造成纬度的循环变化。
• 3.在极点上,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为0
第
一
地球自转
章
线速度和角速度
地球自转的意义
第
一
地球自转的重要地理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章
• 1、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交替,并使地表各种过 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
• 2、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北半球作水平运动 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
• 3、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 的地方时间
数
385 330 230 138
(*1 0 6a)
自 转 周 2 0 . 8 2 1 .6 2 1 .8 2 2 .7 2 3 .5 2 3 .7 2 4 期 (h )
地球自转速度
第
一
章 地球自转速度包括线速度和角速度两种:
• 1.线速度
•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 2.角速度
• 除极点外均为15度/小时
星
质量 体积 密度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第
0.05 0.056 5.46 87.9d
58.6d 一
0.82 0.856 5.26 224.7d 243d 章
1.00 1.000 5.52 1a
23:56′
0.11 0.150 3.96 1.9a
24:37′
317. 1316. 1.33 11.8a 94 000
第 一 章
天球坐标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