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两栖动物
种和冷温种;
按海洋鱼类生活方式的不同,体型可分为7种;
海洋鱼类体型
鱼雷型
球型
箭型
侧扁型 蛇型
纵扁型
带型
海洋爬行动物
种类较少,代表品种:海龟、海蛇等;
海龟:《药典》中已有玳瑁和海龟鳞板入药记载; 海蛇:
《本草纲目拾遗》有海蛇入药记载;
含有大量活性成分,包括蛋白酶类、神经毒素等,有望被开 发成抗肿瘤及心血管治疗药物。
1
24 183 46 3302
<0.1
0.7 5.5 1.4 100.0
海兽 海鸟
鸟纲
海洋鱼类
包括圆口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
呼吸器官为鳃,以鳍运动;
大多数种类的体表被有鳞片;
体内一般具有鳔,属变温动物。
海洋鱼类的多样性
根据分类学可分为:圆口纲、软骨鱼纲和硬骨
鱼纲;
根据海洋鱼类的适温性,可分为暖水种、暖温
了胚胎期脊椎和神经的发育和完善 。
背神经管
位于脊索背面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神经管前端膨大成脑,脑后部分形成
脊髓。
鳃裂
咽部两侧一系列成对的裂缝,直接或间接与外
界相通;
低等脊索动物及鱼类的鳃裂终生存在,脊椎动
物仅胚胎期有鳃裂。
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脊索动物 脊索或脊椎 中枢神经
海洋两栖动物
种类少,中国海域目前仅发现海陆蛙一种;
海洋鸟类
代表品种:企鹅、信天翁等
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观赏; 改善生态环境中的磷循环,调节土壤中N、P
和K的比例。
海洋哺乳动物
也称海兽,身体流线形,前肢特化为鳍状; 胎生、哺乳、肺呼吸、体温恒定。 分类:
鲸目
鳍脚目
脊索动物的利用
食用 传统药用 活性产物研究 其他
基础生物学和动物演化发育研究
仿生学
食用种类
海鞘纲某些大型种类
海洋鱼类
海洋哺乳动物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营
养价值高。
传统药用种类
脊椎动物门
鱼类
哺乳动物
海狗
鲨鱼 海马 海龙
海豹等
大约有70,000余种,分属于:
头索动物亚门 尾索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
终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
脊索纵贯身体全长,一直到达最前端;
仅包括文昌鱼等少数海产动物;
头索动物的种类
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域; 全世界约20余种,我国沿海共发现4种。
代表种:
文昌鱼科的白氏文昌鱼和青岛文昌鱼; 偏文昌鱼科的短刀囊文昌鱼等。
有声通讯和回声定位能力;
如:海豹、海狮、海狗等。
海牛目
水栖,体呈纺锤形,皮厚并有稀疏的毛; 头大而圆,唇大,脑不发达; 眼小,视觉不佳,听觉良好; 前肢特化成鳍状,适于水中游泳,后肢缺失; 无背鳍,尾鳍宽大,扁平,是游泳器官; 主食海藻,具有植食性动物的典型特征;
行动缓慢,好群居。
功能;
所有脊索动物的胚胎期均具有脊索;
成体动物的脊索或终生保留,或退化并被脊柱 代替;
脊索(脊柱)的重要意义
构成支撑躯体的主梁,体重的受力者,使内脏器
官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护;
运动肌肉可获得坚强支点,有“大型化”的可能;
中轴支撑作用能使动物更有效地完成定向运动;
脊索在发生学和胚胎学上有诱导分化作用 ,促进
尾索动物的种类
海鞘纲;
海樽纲; 尾海鞘纲;
生物学主要特征
固着生活,通过身体的水流具有重要意义:
海鞘无内骨骼,靠水流产生内压以支持身体; 水流是动物循环和代谢必须的
幼虫具有脊索动物的典型结构,但变态后,除鳃裂 外,失去脊索动物的其他结构
脊椎动物
脊索动物门中数量最多、结构最复杂、进
鳃裂 心脏位置 能量代谢的非 蛋白质含氮浸 出物
无脊椎动物 无 索状,身体腹面
无 消化道背面 磷酸精氨酸
有 中空,身体背部
至少部分阶段有 消化道腹面 磷酸肌酸
脊索动物的次要特征
后口动物
两侧对称、三胚层、真体腔和分节性;
肛后尾及闭管式循环系统(除尾索动物) ; 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
分类
爬行动物
海龟(玳瑁) 海蛇
脊索动物中的活性产物
尾索动物
海洋鱼类
哺乳动物
尾索动物来源活性物质
抗肿瘤活性物质:
上市药物Trabectedin Aplidine(phase Didemnin
海牛目
鲸目
水栖生活,体形似鱼; 皮肤裸露,皮下脂肪肥厚;
前肢鳍状,适于游泳,后肢退化,有尾鳍;
回声定位能力; 鼻孔1~2个,位于头顶(喷水孔)——鲸类的 重要特征;
鳍脚目
营半水栖生活; 体形似陆兽,体表密被短毛; 头圆,颈短,四肢呈鳍状,趾(指)间有蹼; 前肢起平衡作用,后肢是主要游泳器官;
化地位最高(有头纲);
脊椎动物的一般形态和生理
左右对称,分为头、颈、躯干和尾四部分,颈或不明,尾 或缺;
背侧有脊索; 体内骨骼发达; 神经中枢位于消化管背侧,心脏位于消化管的腹侧内面有 腔;
血液循环封闭型;
有性生殖,雌雄异体
脊椎动物的进化特征
背侧由脊柱代替了脊索;
背神经管分化成脑和脊髓,具有发达的感觉器
脊索动物门
中国药科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概述
进化地位在动物界中最高; 形态结构复杂,生活方式多样; 分为:头索动物、尾索动物、脊椎动物;
共同特征: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 ;
与人类关系密切;
一般形态特征
共同特征:
脊索
背神经管
鳃裂
脊索(notochord )
位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的棒状结构,具支持
鲁卡偏文昌鱼
文昌鱼
科研价值
作为脊椎动物祖先,出现于脊索动物四倍体化前
个体小、产卵量大、体外受精发育、易于观察
脊椎动物起源与演化研究
等
经济价值
尾索动物
全部海生,幼体具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但 脊索在尾部;
变态后脊索消失,背神经管退化成神经节;
成体具被囊,也称被囊动物,大多营固着生活。
官和神经中枢;
发达高等的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 成对附肢,增强运动能力;
海洋脊椎动物
鱼类
爬行类 原口纲 软骨鱼纲 硬骨鱼纲
中国现存海洋脊椎动物
纲的名称
种数
8 234 2806
比率(%)
0.2 7.1 85.0
鱼类
圆口纲 软骨鱼纲 硬骨鱼纲
爬行纲
两栖类
两栖纲
哺乳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兽纲) 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