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法理论与实务第1章金融法基本理论

金融法理论与实务第1章金融法基本理论


想一想
社会关系上升为法律关系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 参考意见: 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社会关 系,社会关系上升为法律关系需要具备的条件: 一是抽象的条件,即法律规范的存在,这是 法律关系形成、变更与消灭的前提和依据。 二是具体的条件,即法律事实的存在,它是 法律规范中假定部分所规定的各种情况,一旦这 种情况出现,法律规范中有关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以及有关行为法律后果的规定就发挥作用,从而 使一定的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
(三)法律事实 法律事件 法律行为
智力成果与其物质载体的关系
智力劳动是智力成果产生的源泉,智力成果是智力的 结晶。 各种各样的智力成果一般要用物质性的载体表现或显 示出来,才能使人们了解、掌握、应用。例如,技术方面 的智力成果,新产品的制造方法,工艺流程等等必须用图 纸固定下来。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等必须刊登在书籍报刊 之上,或者制作成录音录像制品。 但载体本身不是智力成果,而是固定或表现智力成果 的物体。智力成果的无形性和它载体的有形性,是智力成 果与其动产、不动产等有形物的最大区别。有形物是实物 形态的产品,智力成果是不具有实物形态的知识产品。
第一章
第一节
(二)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 灭 § 符合两方面的条件:(想一想: 社会关系上升为法律关系需要具 备什么条件?) 抽象的条件:即法律规范的存在。 具体的条件:即法律事实的存在。
二、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 主体-----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 承担义务的人。法律上所称的“人” 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及其他社会组 织。 § 客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物(财产) 这里所说的物是具有法 律意义上的物。 货币和有价证券 智力成果 (注意:智力成果与其物质 载体的关系) 行为 经济信息 § 内容----指-法律关系主体间在一 定条件下依照法律或约定所享有的权 利和承担的义务,是人们之间利益的 获取的或付出的状态。
• 义务性(强制性)规范:人们应当或必须怎样行为。
如:《公司法》第63条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 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问题
金融机构有很多的内部管理制度,那么这些制 度是否具有强制性?对谁有强制性?
• 参考意见: 金融机构有很多的内部管理制度,这些内部管 理制度是金融机构进行治理的重要控制和监督环节, 但他并不是法律,它只是金融机构内部的工作人员 进行日常业务工作的直接依据,但对金融机构的工 作人员具有很强的制约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具 有强制性,但是不同于法律的强制性,法律的强制 性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性。
无效法律行为的5种情形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单独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2)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所为的损害国家利益的民事法 律行为。 (3)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民事法律 行为。 (4)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 (5)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6)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行为。 例如,格式合同中不当的免责条款。提供格式条款一 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 条款无效。
第一章 金融法基本理论
第一章 金融法基本理论
第一节 法律基础知识
第二节 金融法基础知识
第一章 金融法基本理论
第一节 法律基础知识
法的概述
法律关系
法律行为
委托代理
第一章
• •
第一节
一、法的概述
(一)法的特征 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强制性、普遍性、权利义务性 (小问题) (二)法的本质 法的本质----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议一议) 统治阶级的意志----由这一阶级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中国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 (三)法与职业道德的关系(注:金融行业的职业道德) 联系: 职业道德规范与以法律为核心的规范执业行为的有关法律法规一起, 共同构成了执业行为的重要行为准则。 区别: 1.引导还是强制推行 2.重事前预防还是重事后处罚 3.重自律还是重他律
议一议
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否是全体统治阶级个人意志的总和? • 参考意见: 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具 有整体性。它不是个别统治者的任性,也不是统治者个人 意志的简单相加。这是基于统治阶级内部各阶层、各集团、 各个成员有着共同的物质生活条件。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 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存在。 通过制裁被统治阶级(包括统治阶级内部个别成员) 违法犯罪,来维护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
第一章
第一节
三、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产生、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最重要的法律事实。 • (一)法律行为的特征 • (二)法律行为的分类 • (三)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 表现为6种情形 3.行为内容合法 4.行为形式合法 • (四)无效的法律行为 无效的法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 (五)可撤销、可变更的法律行为 §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 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补充案例)
第一章
金融法基本理论
理论课:4课时 实践课:2课时
第一章 金融法基本理论
“金融法”学习的前提是对一些 与金融活动相关的基础法律知识的 了解和掌握。 本章主要介绍的是:与金融活动 相关的法与职业道德、法律关系、 委托代理、金融法的渊源与体系以 及金融纠纷解决途径等内容,旨在 为后续的学习以及课程实践打下一 个坚实的基础。
规范性
• 授权性规范:人们可以怎样行为 通常以“可以”、“有权”、“享有”、“具有”来表述。
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 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 禁止性规范:人们不得怎样行为
如:《会计法》第38条第1款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再如:《公司法》第148条第2款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占公司的财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