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蓝藻水花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控制技术

蓝藻水花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控制技术


量的水和粘土混合均匀后全池泼洒效果更佳。注意
在泼洒前3小时要增氧, 或泼洒500克/亩增氧灵( 宁) 。
4.3 机械方法
4.3.1 适时加注新水, 保证水温的稳定。
4.3.2 天气闷热时或阴雨天要及时开增氧机, 同时
要常备增氧剂。
4.3.3 捞除蓝藻,在刮风天气, 在下风口, 采用机械捕
捞的方法捞出蓝藻。
加, 达到控制蓝藻水花的目的, 对去除水中蓝藻也有
明显效果。
4.2.2 使用生物制剂法 雨后要对水体施用一定量
的水质改良剂, 并补充一定量的生物复合肥( 500克/
亩) , 可使水体中的优质藻类在短时间内恢复繁殖与
生长, 水质改良剂泼洒前要提前浸泡, 按2∶1与红糖混
合, 在阳光下晒2 ̄3小时, 通过处理的生物制剂与少
实用技术
《河南水产》2007 年 第 3 期
蓝藻水花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控制技术
李好琴 (新乡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453003)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 池塘养殖密度在不 断地增大,对水体的投入也在增加, 当水体超过负载 能力时, 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环境恶化, 在富 营养化水体中, 浮游植物群落发生了以甲藻和硅藻 为主变为以绿藻和蓝藻为主的变化, 养殖水域中蓝 藻类含量逐步增加。由于蓝藻的大量繁殖, 常在水面 聚合成一层厚厚的蓝绿色藻浆, 这就是所谓的“蓝藻 水 花 ”。 在 池 塘 中 蓝 藻 水 花 主 要 是 由 微 囊 藻 引 起 的 , 微囊藻是一种能形成囊状不定形群体的藻类, 其群 体常有几十个、数百个甚至上千个单细胞组成, 时间 一长, 藻体死亡分解, 产生一种特有的恶臭, 不但影 响水质, 并且具有毒性, 易使鱼、虾等养殖对象生病 死亡, 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1 蓝藻水花形成的条件
蓝藻的过度繁殖, 抑制其它藻类的繁殖, 它的死亡造 成水体中浮游植物锐减, 水体中缺乏浮游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 产氧过程就弱, 而养殖水体中95%的溶解 氧来源于浮游植物的产氧过程, 因此鱼虾等养殖对 象会因缺乏氧源而窒息死亡。 2.4 使鱼生病 死亡的蓝藻释放大量有机质, 刺激 了化能异养细菌的生长, 其中部分对于鱼类来说是 致病菌, 易感染细菌性疾病。 2.5 产生毒素 蓝藻大量死亡时, 容易败坏水质, 可 产生藻毒素、大量羟胺及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 直 接危害鱼类。当1升水中含有50万个微囊藻群体时就 会使几种主要养殖鱼类死亡, 当1升水中含有100万 个以上时, 草、青、鲢、鳙鱼等就会大量死亡, 甚至一 池鱼全部死掉。 2.6 影响水体的正常功能 蓝藻大量繁殖时, 散发 腥臭味, 使水体的理化指标常常超出水生动物的忍 受程度, 从而引起养殖对象死亡。例如池塘中蓝藻白 天的光合作用可以使pH值上升到10左右。 3 蓝藻引起鱼类中毒的症状
富集作用增强, 一方面影响鱼类的健康养殖, 同时 1.1 形成及危害
严重影响鱼肉的质量, 引起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上述藻类多在天气转暖后, 在鱼池四周萌发,
池塘中的藻毒素污染又成了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 长成缕缕细丝, 底端扎在池底, 上端直立水中。当
一。
其衰老时断离池底, 漂浮水中, 形成团团乱丝, 大
要控制水体中的藻毒素, 主要依靠政府部门实 量的乱丝漂浮在水中, 严重影响浮游生物对光的吸
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执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 收和水温的提高, 阻!!!!!!!!!!!!!!!!!!!!!!!!!!!!!!
4 养殖水体发生蓝藻水花的控制技术 4.1 化学方法 4.1.1 降低水体的pH值 可以采用有机酸和 “降碱 灵”降低池水的pH值到7.0 ̄7.5,降低pH值时应循序渐 进, 防止对鱼类造成危害。 4.1.2 调节池塘合适的N、P比, 降低水体的富营养 化。池塘富营养化, 有益藻类的生长适应的N、P比不 一定合适, 可以调节池 塘 合 适 的N、P比 , 使N、P比 小 于7, 可有效控制蓝藻水花的发生; 通过施入有效P, 同时可以利用池塘底质中的N源, 为生物利用, 从而 逐步降低池塘的富营养化。 4.1.3 二氧化氯消毒 水体中施用二氧化氯, 使用 浓度为1mg/L, 可以通过氧化作用分解藻体中蛋白质 的氨基酸杀灭蓝藻, 在生产中有一定的疗效。 4.1.4 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 在晴天有风的日子 里, 在下风处, 用适量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直接泼 洒在池边的藻团上, 但要注意的是每日泼洒的池塘 面积不能超过池塘面积的1/4, 并且泼洒当日池塘要 注意增氧。 4.1.5 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B1白天蓝藻进行光 合作用时, pH值可上升到10左右, 使鱼体硫胺酶的活 性增加, 维生素B1迅速发酵分解, 使水产动物缺乏维 生素B1, 导致鱼类中枢神经和末梢系统失灵, 兴奋性
收稿日期: 2007- 06- 13
27
蓝藻的毒素是细胞内毒素, 当细胞分解后, 毒素 就释放到水中。鱼、虾等藻类中毒可分为肝中毒和神 经毒素中毒。微囊藻毒素引起的鱼类中毒原因多数 是由于肝出血和低血容量性休克所致, 神经毒素中 毒引起神经传导受阻 , 出现肌肉震颤、虚脱、骚动不 安、挣扎、厌食、呼吸衰竭而死亡。
鱼中毒初期的表现为: 焦躁不安、呼吸频率加 快 、活 动 失 常 、鱼 急 剧 狂 游 、痉 挛 、失 去 平 衡 、游 动 急 促、方向不定 , 不久趋于平静, 中毒鱼逐渐向背风浅 水处集中, 受惊后缓慢游向深处, 不久又返回。鱼体 表分泌大量粘液, 胸鳍基部明显充血并逐渐扩展到 各鳍基部。随着中毒时间延长, 中毒程度的加深, 鱼 体色变淡( 在我市有一锦鲤蓝藻中毒事例, 拿过病鱼 的手上呈粉红色) , 反应越来越迟钝, 呼吸频率降低, 在水下静止不动, 但不浮头, 受惊无反应。中毒后期, 鱼不浮头, 不到水面吞取空气, 而是在平静的麻痹和 呼吸困难中死去。
蓝藻水花的发生与季节、水质、光照、气 象 等 因 素有关。多发生在6 ̄9月份温暖的季节里。发生蓝藻 水花的水体特点是: 有机质含量高, 氮含量高, 特别 是氮磷比大于7, pH值高, 范围常为9 ̄9.2, 水 体 呈 蓝 绿色, 透明度低。蓝藻繁殖习性是喜高温、连绵阴雨、 闷热、弱风的气候条件, 大量繁殖时形成一层浮膜浮 于池塘水的表面, 对其它可消化藻类的繁殖生长造 成不利影响, 它们死亡后产生的毒素易导致鱼类死 亡。 2 蓝藻水花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2.1 蓝藻难以消化 鱼类不喜欢摄食蓝藻, 利用率 低, 但在水花盛期, 鲢、鳙、鲤、草鱼肠道中混有大量 藻体, 专业技术人员对前、中、后肠内镜检可看到一 个个藻团完好无损, 不易消化。 2.2 水体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 蓝藻的大量繁殖恶 化了池塘的通风和光照条件, 抑制了鱼池中浮游生 物有益种类的生长繁殖, 阻碍水中藻类的光合作用, 挤占鱼类易消化藻类的生存空间, 使之不能合成本 身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而死亡。 2.3 影响水中溶氧 蓝藻大量繁殖以及死亡藻类的 分解, 消耗了水体大量溶解氧, 导致水体缺氧直至无 氧状态, 引起泛塘, 造成鱼、虾等养殖对象大量死亡。
26
《河南水产》2007 年 第 3 期
实用技术
夏季养殖池塘藻毒素去除技术
鲁智礼 陈志冉 申明召 (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环境工程实验中心 郑州 450011)
随着水产养殖事业的迅速发展, 颗粒饲料的大 策, 实行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 从源头上做起, 控
量使用, 养殖密度的大幅度提高, 池塘水体的富营 制水体富营养化, 控制池塘藻类的生长和繁殖。从
养化加剧, 到了夏季, 水体藻类大量繁殖, 往往产 而降低精养池塘水体的藻毒素及鱼体的藻毒素含
生大量的有害藻类, 养殖水体中藻毒素增加, 造成 量, 现将精养池塘几种主要有害藻类的综合去除技
水体质量恶化, 影响鱼的生长, 甚至引起鱼中毒死 术总结如下:
亡, 影响池塘养殖经济效益。同时鱼体对藻毒素的 1 水绵、双星藻、转板藻的去除技术
增加, 活动加剧, 痉挛和身体失衡。
4.2 生物方法
4.2.1 水生生物控制法 一是增加以浮游植物为食
性的鱼类( 鲢、罗非鱼等) 数量。二是增加浮游动物的
数量, 浮游动物一方面可以通过摄取蓝藻抑制其过
度繁殖, 另一方面改变周围光线的强度和营养条件
间接影响蓝藻的繁殖。三是在水体中放入一定数量
的螺类, 螺类通过摄食蓝藻使池水脱色, 透明度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