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蓝藻水华污染的危害及其控制

蓝藻水华污染的危害及其控制


简单、安全、
成本低、环境 影响小
微生物生长环
境苛刻,耗时 长
消失
4.2 藻毒素的去除方法
方法
原理
优点
缺点
化学药剂 氧化法
要包括氯化氧化法、高锰酸钾
氧化法、臭氧氧化法以及 Fenton试剂氧化法
在去除藻毒素 的同时,还能 够达到去除异 味及消毒效果
易产生中间副
产物,造成二 次污染
化 学 法
光降解与 光催化氧 化法
3.蓝藻水华污染危害
3.1 对水产养殖的危害:蓝藻爆发性生长,覆盖 水体表面,影响水体正常的溶解氧交换,致使鱼 虾类大量死亡。
3.蓝藻水华污染危害
3.2 对生态多样性的危害:侵占其他藻类物种的生 存空间,致使物种多样性骤减。
3.蓝藻水华污染危害
3.3 对人文景观的危害:水华蓝藻覆盖水体表面, 厚厚一层还发出臭味,严重影响水域景观。
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废水达标排放;
农业生产中,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二是末端治理,分为蓝藻控制方法及藻毒素的 去除,其大体分为三类:物理法、化学法、生物 法。
4.1 蓝藻的控制方法
方法
原理
优点
缺点
人工和 机械打 捞
根据风向、水流方向,分河 段使用围栏进行截留、堆积, 然后通过人工、机械打捞
目前,已成为国内主要的水污染问题之一。
1.前言简介
1.2 蓝藻水华
大量的氮、磷污染物,这就导致了水中营养物质不断增多,使得 一些营养型物质生长旺盛,特别是蓝藻、红藻的数量爆发性生长,其 他藻类则逐渐减少,藻类及一些浮游生物死亡后,被水体中的耗氧微 生物不断分解,大量消耗了水体中的溶解氧,鱼虾类生水生生物因缺 少氧气而不断出现死亡,其残体在腐烂过程,不但污染水质,同时又 将其自身的氮、磷营养物质释放到水体中,供新一代的藻类生长所需, 就这样处于不断的恶性循环中,致使蓝藻爆发。
微滤、气浮这两种方法还只适合处理小河段水域,大规模使用还不大 现实;
超声波除藻、化学控藻都是非常快捷、有效的,可以在蓝藻水华爆发 初期及时杀死藻细胞,抑制其爆发性生长,但是藻细胞的破裂,大量藻 毒素分散于水体,易造成二次毒素污染;
综上比较,其生物控藻法就比较清洁,操作简单,除藻效果也比较好, 但见效周期长,系统不稳定也是其局限性。
蓝藻水华污染的危害及其控制
专业:环境科学
目录
前言简介 蓝藻水华爆发的原因 蓝藻水华污染的危害 控制方法 讨论与展望
1.前言简介
1.1 引言
2007年5月29日太湖蓝藻水华大规模暴发,引起 无锡市200多万居民饮水危机,给工业和生活带来了 巨大影响。自此,蓝藻水华事件开始被人们所熟 知。
图1.蓝藻水华爆发机理图
2.蓝藻水华爆发的原因
2.1 工业、生活污废水的大量排放。
2.蓝藻水华爆发的原因
2.2 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氮磷化肥等随雨水 冲刷进入水体。
2.蓝藻水华爆发的原因
2.3 环境因素 蓝藻水华多发生在夏季6-9月,温度、光照、PH、营养
条件等各方面适宜,是蓝藻等藻类爆发性生长的黄金时期。
紫外线照射时,TiO2会表面生 成羟基自由基等强氧化活性基
团,能够破坏蓝藻肝毒素Adda 基团的共轭双键,使藻毒素的毒 性降低或消失
高效、快速、 清洁、最终产 物低毒或无毒 性,
技术要求高,成 本高,无紫外线 照射时则失效
电化学降 解
发生电子反应,生产自由基再 破坏藻毒素中Adda基团的共轭 双键来降低毒性的间接降解
化混凝 蓝藻颗粒快速下沉,再进行混
控藻 凝沉淀以达到除藻效果
鱼类控 蓝藻是鲢鱼、花白鲢等滤食性
生 藻法 鱼类很好的天然饵料


微生物 控藻
某些微生物能够释放对藻类有 害的物质或者促进食藻生物的 繁殖,从而杀灭水体中的藻类
优点
缺点
除藻方法简单、 省时省力、除藻 效率高
除藻效率高,可 达99.5%
对环境影响小, 除藻效果好
短期内快速有 效
费时费力,容易 复发
物 理 控
微滤法
使用滤网直接滤去水体中大 于或等于其孔径大小的藻类
操作工艺简单, 对浊度、色度、
运行维护成本 有机物等去除效

果不佳

向水中通入大量高度分散的
方 法
气浮法
微细气泡,使其与藻细胞发生 除藻效率高, 粘附作用而结合上浮至水面 可达94%
藻类残渣难以处 理,气味较大
3.蓝藻水华污染危害
3.4 对人及牲畜动物的危害:蓝藻细胞破裂,向水体中释 放藻毒素,被人或牲畜动物接触、饮用而致使中毒,如皮 肤过敏、肝中毒等,甚至会危及生命。
4.控制方法
蓝藻水华的控制方法分为两部分:
一是源头治理,主要有:
取缔化学重工企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提高污水排放标准,限制工业污废水的排放;
吸附容量大、 吸附解吸速度 快,去除率可 达99%
生产过程较复 杂,价格较高, 不适合大规模 使用

有微滤和超滤(0.01-1μm)、反 膜滤法 渗透和纳滤(1-10nm)这四种技

去除藻毒素效 果好
造价昂贵,技
术要求高,系 统运行不稳定
微生物能够破坏蓝藻肝毒素结构

物 法
微生物 降解
中 Adda 基团的共轭双键,使环状 结构转化成线性结构,进一步降解 成短肽,从而使藻毒素毒性降低或
清洁、对环境影 响小
易对水域环境 造成二次污染, 影响水质及水 生生物的生存
易造成藻细胞 的破裂,使溶 解性藻毒素释 放
稳定性差,对 群体性蓝藻去 除效果不佳
机理及中间产 物研究不透彻, 耗时长
4.1 蓝藻的控制方法
4.2 藻毒素的去除方法
方法
原理
优点
缺点
物 理
活性炭 吸附法
活性炭纤维经中90%以上为微孔, 使它在吸附微囊藻毒素的同时也 吸附水体中的微生物,被吸附的 微生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解藻 毒素而使其被去除
后除去
超声波 除藻
利用超声波使藻类细胞壁破 清洁、高效、
裂,破坏其胞内结构,使其死 速度快、对环

境危害小
能耗大;易导致溶 解性藻毒素的释 放
4.1 蓝藻的控制方法
方法
原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学药 剂法
利用除藻剂、杀藻剂以及金属 盐等,通过其氧化作用直接破 坏藻类细胞,使其死亡

法 压力强 外部加压,使蓝藻气囊破裂,
高效、快速,
去除率最高可 达98%,具有 非常好的应用 前景
能耗高,
5.讨论与展望
5.1 讨论
综上对蓝藻及藻毒素的各去除方法比较发现,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 着许多的局限性。
就控藻方法中,人工或机械打捞在蓝藻爆发期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减少蓝藻蔓延,但是对于一些大的水域,这就显得捉襟见肘,而且费 时费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