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森林资源监测复习提纲与部分答案

森林资源监测复习提纲与部分答案

森林资源监测复习资料1.森林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乔木与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与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总体。

2.林地林地是指成片的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覆盖的土地。

3.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亦称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又是确定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方针的重要依据之一。

4.森林调查小班是为了清查森林资源,统计计算森林资源,便于开展森林经理活动,在林班内划分为若干个生物学特性和经营特征一致,而且与其它相邻的地段在经营措施上有差异的地域小区地段叫小班。

5.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

简单的说,郁闭度就是指林冠覆盖面积与地表面积的比例。

6.森林蓄积量森林蓄积量指一定森林面积上存在着的林木树干部分的总材积。

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也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衡量森林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依据。

7.一元材积表一元材积表只根据立木胸径一个因子编制和查定立木材积的材积表。

8.遥感光谱分辨率指传感器所能选用的波段数量的多少、各波段的波长设置、波长间隔的大小。

9.遥感空间分辨率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实地尺寸或大小,或是遥感器区分两个目标的最小角度或线性距离的度量,使用来表征传感器获得的影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通常用像元大小、像解率和瞬时现场来表示。

10.简述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立地因子有哪些及其含义?(不少于5种)(P100)(1)气候因子包括光因子,温度因子,水分因子,大气因子(2)土壤因子土壤是森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基质。

各种树木都要求适宜的土壤条件,森林生长发育的状况、生产率的高低、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品质以及森林分布等都与土壤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土壤是森林的主要生态因子。

(3)生物因子森林中除林木外,还有许多其他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有机体不仅处于无机环境之中,而且也为其他有机体所包围。

(4)地形因子地形因子是属于间接生态因子,由于地形的起伏和变化,对水分、养分、光照和温度进行再分配,因而森林受到了间接的影响。

(5)火因子除了人为活动火以外,闪电产生的雷电火、泥炭的自然火和火山爆发产生的自然火在有些地区常常占有重要的地位。

(6)人为因子如开垦荒地、毁坏森林、掠夺性开发矿产资源以及高速发展交通运输、能源、通讯等事业。

11.简述森林资源调查的意义(1)为了编制国家林业区划、规划、计划;(2)制定林业方针、政策的依据;(3)检查各项林业政策、法规、计划、方案和技术规定执行情况;(4)森林经营单位确定合理的采伐量,修订年采伐限额;(5)指导林业生产经营活动;(6)分析、检查森林经营管理效果;(7)施工(作业)设计、检查、验收。

12.试简述森林能提供哪些资源?答案一:狭义的森林资源主要指的是树木资源,尤其是乔木资源。

广义的森林资源指林木、林地及其所在空间内的一切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这些生命体赖以生存并对其有重要影响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总称。

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化的基础,它不仅能够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多种宝贵的木材和原材料,能够为人类经济生活提供多种物品,更重要的是森林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止和减轻旱涝、风沙、冰雹等自然灾害;还有净化空气、消除噪音等功能;同时森林还是天然的动植物园,哺育着各种飞禽走兽和生长着多种珍贵林木和药材。

森林可以更新,属于再生的自然资源,也是一种无形的环境资源和潜在的“绿色能源”。

答案二:(1)木材;(2)干鲜果品;(3)木本粮油;(4)野生动物;(5)中草药及其他林副产品。

13.如下表所示,按照主导功能的不同森林资源可分为生态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在此基础上又可以分为五个林种,不同林种又可以分为若干亚林种,试分别列举出不同林种的几个亚林种。

生态公益林:⑴防护林:①水源涵养林;②水土保持林;③防风固沙林;④农田、牧场防护林;⑤护岸林;⑥护路林。

⑵特种用途林:①国防林;②实验林;③母树林;④环境保护林;⑤风景林;⑥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⑦自然保护区林。

商品林:⑴用材林:①一般用材林;②短轮期用材林;③速生丰产用材林。

⑵薪炭林:①薪炭林。

⑶经济林:①油料林;②特种经济林;③“三木”药材林;④其他经济林;⑤园地中的经济林。

14.说明森林资源一类调查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一类调查:或称一类森林资源清查,也就是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或大区域性的森林资源清查。

在林业部组织下实施,是在短期内清查全国或省、自治区的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及其消长变化规律,为制定全国林业方针、政策,编制全国和各省区及大林区的各种林业计划、规划和预测资源发展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复查间隔期为5年。

一类清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森林面积、蓄积、生长量、消耗量、更新、采伐等,一般通过固定样地调查来实现。

15.说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二类调查:即为编制规划设计而进行的森林调查,亦称森林经理调查,此类调查根据林业部统一部署,由省林业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地、市、州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在生产单位范围内进行,是为林业生产基层单位掌握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动态,分析检查经营活动效果,编制或修订森林经营方案或总体设计以及区划、规划等提供依据。

复查间隔期为10年。

16.林分调查因子主要有哪些?林分起源;树种组成;林分年龄;平均直径;平均树高;蓄积量;材种出材量等17.下图为植被光谱曲线,试根据该图分析植被光谱特征。

1)植物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有吸收作用而对绿光的反射强对绿光(0.55μm)有一小的反射峰值,反射率大致为20%,这是绿色植物呈现绿色的原因。

注意这里也正是太阳光的光能峰值。

2)在红光处(0.68μm)有一吸收谷,这是光合作用吸收谷。

注意此处太阳光能仍很大,若吸收谷减小,则植被发黄、红。

3)在0.7-1.4μm与1.5-1.9μm有很高红外反射峰,反射率可高达70%以上,这两峰与前边红光波谷是植被光谱的特征。

这第一峰波长段还处在太阳光能波谱中主要能量分布区(0.2-1.4μm)占有全部太阳光能量90.8%,这是遥感识别植被并判断植被状态的主要依据。

4)在1.45至1.95μm有两处吸收谷,表明植被中水分含量。

5)不同种类植物反射光谱曲线的变化趋势相同,而植物与其它地物的反射光谱曲线显著不同,这是遥感可以估测生物量的基础。

18.某片林区是由落叶松、云杉、冷杉、白桦组成的混交林,总蓄积量未600立方米,各树种的蓄积量分别为350,260,32,8立方米,计算各树种的组成系数并写出树种组成式。

树种组成系数-某树种的蓄积量(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树种组成系数通常用十分法表示,即各树种组成系数之和等于“10”。

由树种名称及相应的组成系数写成组成式,就可以将林分的树种组成明确表达出来。

一般采用四舍五入法(1)如果某一树种的蓄积量不足林分总蓄积的5%,但大于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号表示;(2)若某一树种的蓄积少于林分总蓄积的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一”号表示。

一个由落叶松、云杉、冷杉、白桦组成的混交林,各树种的组成系数分别为:落叶松:300/550=0.55云杉:220/550=0.40冷杉:22/550=0.04白桦:8/550=0.01该混交林分的树种组成式应为: 6落4云十冷一桦19.什么是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写出其表达式,并计算下面两图的NDVI。

定义:反映土地覆盖植被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定义为近红外通道与可见光通道反射率之差与之和的商。

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IR-R)/(NIR+R),或两个波段反射率的计算。

NIR为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值;R为红光波段的反射值-1<=NDVI<=1,负值表示地面覆盖为云、水、雪等,对可见光高反射;0表示有岩石或裸土等,NIR和R近似相等;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随覆盖度增大而增大20.下图三条曲线为健康程度不同的植被光谱曲线,试分析三条曲线的分别对应的植被健康状况,并说明不健康植被相当于健康植被曲线的变化及引起变化的可能原因?当植物生长状况发生变化时,其波普的形态也会随之改变。

如植物病虫害,农作物因缺乏营养和水分而生长不良时,海绵组织收到破坏,叶子的色素比例也发生变化,使得可见光区的两个吸收谷不明显,0.55μm处的反射峰按植物叶子被损害的程度而变低。

近红外区的变化更为明显,峰值被削低,甚至消失,整个反射光谱曲线的波状特征变得不明显。

1.健康植物2.轻微受损3.严重受损21.简述二类调查中用回归估计法调查小班的步骤?1)选择最新的、大比例尺(1:2.5万以上)的航空相片。

2)小班判读,在航片上勾绘出林中地类和小班边界。

3)小班的转绘与求积:在航片上区划的小班转绘到地形图上,在地形图上求小班的面积。

4)判读各小班蓄积量:根据小班判读因子(优势树种龄组、郁闭度、地位级、平均高等),从相应的航空蓄积量表或数量化材积表中确定各小班的判读蓄积量。

5)确定实测小班的数量:按照随机原则抽取一定数量的小班进行实测。

6)实测小班的调查:凡抽中的小班,应进行全林实测。

但在现实中,工作量太大,难以实现。

常用强精度抽样的方法估计小班的蓄积量。

在抽中的小班中,除蓄积量实测外,对其他林分调查因子可采用实测、目测或部分实测与目测相结合的方法。

7)建立回归方程22.试列举GPS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不少于4项)建立林区GPS控制网点;遥感外业建标;确定林区面积;估算木材量;计算可采伐木材面积;森林火灾周边测量;测定地区界线23.按GIS思想设计森林资源年度监测信息系统框架及二类调查因子表。

24.利用GIS设计城市林业资源调查信息系统,设计出系统的总体功能框架,分析系统需要哪些地图数据层,并设计森林资源调查数据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