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分类号:F275.19密级:无学士学位论文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系别专业:管理系财务管理姓名学号:年级班级:指导教师及职称:2013年月目录目录 (I)摘要 (II)英文摘要 (III)1.研究概述 (4)2.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 (4)3.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定义、标准、特征和表现形式 (5)4.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6)5.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措施 (9)6.结论与讨论 (10)参考文献 (11)I摘要会计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社会经济现象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着深远的影响。
会计信息真实性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
会计信息涉及面广,范围大。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趋势下日趋激烈的竞争使得会计信息真实性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但是,目前从我国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来看,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危害,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通过阐述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含义,在分析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关于控制会计信息失真的建议,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会计信息;信息真实性;失真;若干思考AbstractAccounting is a social science, socio-economic phenomena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authentic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he most basic principle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uthenticity is to have the certain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volves a wide range.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socio-economic trend of globalization,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makes the authentic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process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However, the view from the overall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China, due to a number of factors, led to a serious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Make a great harm to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causing huge economic losses to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meaning of the authentic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analysis the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rom economic oper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promote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 provide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on the control of the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Key words:Accounting information;Information authenticity; Distortion;Think deeply1研究概述1.1 选题的背景、目的与意义1.1.1 选题的背景会计信息就是处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价值运动产生的数据,按照规定的会计制度、方法和程序,把它们加工成的一些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现在的世界已是信息时代。
会计信息质量在我国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制定,而且可能导致企业微观决策失误。
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有必要分析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问题。
1.1.1 研究的目的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建设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保障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必须探究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意义,寻求其成因并给出对策。
1.1.2 研究的意义真实的会计信息,影响到投资者和债权人等的经济利益,甚至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
会计信息不仅要对已有经济活动进行如实统计,还要对未来发展态势做出科学的判断。
而失真的会计信息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探讨会计信息真实性,能够保证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1.2.1 研究的内容通过了解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背景和现状,查阅相关资料和参考文献,分析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并给出其对策。
1.2.2 研究的方法一是应用会计报表外部信息;二是善于研究会计报表具体内容;三是研究会计报表财务比率。
2 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2.1 研究现状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必须真实。
目前我国存在着十分严峻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造成了社会资产严重流失、资本交易费用昂贵、证券市场发育不良等问题,严重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进而在宏观上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2000年度财政部在对159家企业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发现资产不实的有147户,利润不实的有157户。
2.2 理论基础财务报表审计制度、公认会计准则、规范性理论等3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定义、标准、特征和表现形式3.1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定义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即合法、合规、客观。
会计信息是企业负责人、债权人和投资人合理地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
这要求会计信息要真实可靠。
所谓真实的会计信息,是指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制订的,能够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会计信息失真即会计信息与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不相符。
它会影响到经济各方的投资决策。
可以分为主观上的会计失真和客观上的会计失真。
一般来说,主观上的会计失真是指会计工作人员捏造虚假信息而造成的会计失真。
客观上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币值和物价变动,而核算科目又无法进行同步调整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客观上的会计失真还包含由于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失误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3.2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标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就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再现,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还原。
事实上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真实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不等同于精确性,我们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为了有效地使用这些信息,而不是关注企业的会计信息是否分毫无差。
会计的目的是提供有价值的经济信息以供决策。
信息使用者研究和分析会计信息,就是研究和分析会计信息所反映的企业经营活动的情况。
所以真实的会计信息首先不能歪曲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情况。
其次在会计实务中,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都是依据会计准则、会计法律法规等制度来进行的。
可见,会计信息的产生是否合乎会计法规制度的规定也影响到了它的真实性。
只有按照会计法律法规的要求产生的会计信息才是真实的。
因此我认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判断标准是会计信息不歪曲企业经营活动情况,并依据会计法律法规等制度的规定产生。
3.3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真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所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应具有相对性的特征。
另外在不同角度上,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其真实性的要求程度也是不同的,存在着多重标准。
因此,它还具有动态性的特征。
3.4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会计信息失真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会计核算失真和经济交易失真。
会计核算失真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不能如实反映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具体又可分为账簿失真、凭证失真和报表失真。
账簿失真即账簿作假,是在记账、转账等过程中,涂改账目、提前或延迟结账、收入不入账等,或者是抽换账页、设账外账、损毁账簿等,以掩盖事实真相,造成账证不符、账表不符、账账不符。
凭证失真中存在记账凭证失真和原始凭证失真两种。
记账凭证作假分为两种。
一种情况是没有原始凭证,编制虚假记账凭证;另一种情况是,记账凭证的要素某项或某几项与原始凭证不符。
原始凭证失真主要通过虚开、伪造、涂改原始凭证,以收据、白条代替发票,使用虚假发票或者不按发票规定要求开具发票等手段,以达到套现等目的,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报表作假就是利用报表编制技巧以及会计制度的缺陷,对外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
这是一种普遍的会计信息作假方式。
主要表现形式大概有有账表不符如报表数据与账簿记录不符;虚报盈亏如加大资产或加大成本费用,虚增或减少利润;表表不符如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不符等。
经济交易失真是指企业为了某些目的,掩饰财务报表,利用资产重组、资产评估、关联交易、交易时间差等多种手段,从事不等价交换或虚构经济业务,从而会计信息失真。
4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4.1 会计信息失真的前提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美国加州大学、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阿克尔洛夫提出的,是指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具有不同的信息。
如果会计信息是对称的,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信息的了解程度相同,虚假的会计信息就很容易暴露,那就谈不上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现实的经济并非是一个高效的市场,始终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因此会计信息制造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前提是信息不对称。
首先是会计信息制造者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不对称。
会计信息制造者较之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对获取会计信息的时间、内容等方面存在优势。
所以就容易使会计信息制造者出现违背道德,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其次,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我国的会计行为陷入了困境。
在会计人员当中存在着三种选择:两个都拒绝企业负责人的授意,则可能面临一起受到公司的不公正待遇;一个会计人员执行企业负责人的授意而去做假账,另一个不执行企业负责人的授意,则执行负责人意图的会计人员就可能得到好处;两个都执行企业负责人的授意,一起做假账,大家都可能得不到任何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