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屑病PPT课件

银屑病PPT课件


5
病因与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家族史:约20%有家族史,父母一方有银屑病, 子女发病率为16%,父母均为银屑病患者,子女 发病率高达50% HLA:早年发病者,常和HLA-Cw6、B13、B17 有关;初发年龄大,常和HLA-Cw2, B27有关 易感基因位点:1p、1q、3q、4q、6p、17q、19p
29
进行期
静止期
退行期
30
2.关节病型银屑病 关节病变与皮损可同时或先后出现 任何关节均可受累 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畸形,进行性发展 类风湿因子阴性 X线示软骨消失,骨质疏松,关节腔狭窄
31
32
3.红皮病型银屑病:急性重症类型,少见 银屑病基础,可原发或从其他类型转变 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浸润肿胀,大量糠状鳞屑, 其间可有片状正常皮肤(皮岛) 可伴有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病程较长,易复发
诊断要点:临床表现、组织病理 鉴别诊断:脂溢性皮炎、头癣、二期梅毒 扁平苔藓、慢性湿疹、玫瑰糠疹
42
治疗
1.治疗原则: 只能达到近期疗效,不能根治 进行期禁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 寻常型禁止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针对不同病因、类型、病期给予相应治疗 健康教育,避免诱因,心理治疗
43
2.外用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注意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 维甲酸类:维A酸乳膏、他扎罗汀凝胶 维生素D3衍生物:钙泊三醇 角质促成剂:焦油制剂、水杨酸、蒽林 其它:维生素E、尿素、中药
44
3.全身治疗:
45
维A酸类:阿维A,各型银屑病 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环孢素、他克莫司 关节病型、红皮病型、脓疱型银屑病 抗生素:点滴状银屑病、感染明显或泛发性脓疱 型银屑病
15
点 滴 状
16
斑 块 状
17
钱 币 状
18
地 图 状
19
蛎 壳 状
20
花 瓣 状
21
各部位的皮损表现: 面部:点滴状红斑丘疹、脂溢性皮炎 头皮:鳞屑厚、束状发 皱褶部位:鳞屑少、糜烂、渗出、裂隙 粘膜:灰白色或暗红色斑 甲:“顶针样”凹陷、甲癣样改变
22
面 部
23
头 皮
49
NB-UVB治疗仪
50
治疗前
NB-UVB治疗4周后
51
治疗前
NB-UVB治疗3周后
52
小结
遗传基础+环境诱因,免疫介导 寻常型、关节病型、红皮病型、脓疱型 蜡滴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 角化过度、角化不全、Munro微脓肿 针对不同病因、类型、病期给予相应治疗
12
典型皮损: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斑块上覆厚 层银白色鳞屑 蜡滴现象:刮除成层鳞屑,犹如轻刮蜡滴 薄膜现象:刮去鳞屑后可见淡红色发光半透明薄 膜 Auspitz征:剥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
13
蜡滴现象 薄膜现象 点状出血 现象有诊 断价值
14
皮损形态:呈多形性,可表现为点滴状、 斑块状、钱币状、地图状、 蛎壳状等
37
38
组织病理
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角化不全区可见Munro微 脓肿 颗粒层明显减少或消失,棘层增厚,表皮突规则 下延,末端增宽呈杵状 真皮乳头上方棘层变薄,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 充血,周围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
39
正常皮肤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
40
Munro微脓肿
41
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十九章第一节 银屑病
1
教学目的: 1.掌握: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 2.熟悉:临床分型;寻常型银屑病与体癣玫瑰糠 疹的鉴别诊断要点 3.了解:银屑病的病因和治疗 教学重点: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 教学难点:寻常型银屑病三联征与临床病理的联系
2
定义
银屑病(psoriasis)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 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鳞屑性红 斑。
皱褶部位
25
粘膜
26

27
临床分期: 进行期:旧皮疹扩大,新皮疹出现,炎症 明显,周围红晕,可有同形反应 静止期:皮疹稳定,无新皮疹出现,炎症 较轻,鳞屑较多 退行期:皮疹缩小,炎症消退,色素沉着
28
同形反应:即Kobner现象,指针刺、搔抓、手术等 损伤可导致受损部位出现典型银屑病皮损的现象, 提示病情活动。
6
2.环境因素 诱因:感染、精神紧张、食物、药物 应急事件(外伤、手术、妊娠等) 感染是促发或加重银屑病的重要因素,点滴状银 屑病发病前常有咽部急性链球菌感染史
7
3.免疫因素
8
病理生理:表皮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加速, 角化不全,颗粒层消失。
有丝分裂周期 正常:450小时 表皮更替时间 正常:28天
3
流行病学
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差异很大,与种族、地理位置、 环境等因素有关 全球发病率0.1%~3%,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我国发病率0.123%,每年新发约10万,总患者约 500万
4
北方>南方,城市>农村 多为青壮年,无明显性别差异 冬季加重或复发,夏季缓解 不具有传染性
46
糖皮质激素:不主张用于寻常型银屑病,主要用 于红皮病型银屑病、急性关节病型银屑病、泛发 性脓疱型银屑病,与免疫抑制剂、维A酸联用可减 少剂量,短期应用并逐渐减量 免疫调节剂: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
47
4.物理治疗: 光化学疗法(PUVA) 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 浴疗:水浴、矿泉浴、药浴等
银屑病:37.5小时
银屑病:3~4天
9
发病机制: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 作用,通过免疫介导的共同通路最后引起角质形 成细胞发生增殖。
10
临床表现
临床分型: 寻常型银屑病 关节病型银屑病 红皮病型银屑病 脓疱型银屑病
11
1.寻常型银屑病:最常见,占99%以上 好发部位:
33
34
4.脓疱型银屑病 (1)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急性发病,在寻常型皮损或正常皮肤出现无菌性 小脓疱,密集分布,可融合成片发展至全身 伴寒战、高热、疼痛等全身症状
35
36
(2)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 局限于手掌及足跖,对称分布 成批发生在红斑基础上的小脓疱,1~2周后脓疱破 裂、结痂、脱屑,新脓疱又在鳞屑下出现 时轻时重,经久不愈,甲常受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