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画风教学设计(公开课)

画风教学设计(公开课)

《画风》教学设计
香洲区第十一小学叶凯元
一、故事导入
师:有一次,朝廷决定考试天下的画家。

诏命一下去,各地的画家都纷纷来到京城。

到了考试那天,主考官出了一个命题:“踏花归去马蹄香”,让画家按这句的内容画出画来。

这句诗说的是在春天里马儿踏着花朵回到家里,马蹄山上还留着香气。

这花和马好画,香味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当所有画家皱眉的时候,有一个画家灵机一动,在马蹄上画了几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真是聪明的画师。

而今天呀,有几个小朋友也要画一样跟香味一样,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什么?
生:风!
师:风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形状也没有颜色,那要怎样才能画出来呢?今天我们学习15课《画风》(板书课题)
二、认读生字
师:你们都预习过课文,请告诉我,是谁那么厉害,想要画风呢?
生:宋涛、陈丹、赵小艺!
师:(课件出示带音节的人名)瞧,老师把三位朋友请来了,我们一起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好吗?谁愿意来读一读?(生读姓名)
师:三个小朋友说了,你认识我们名字里的生字,课文里的其他生字也认识吗?请青蛙先生来检测一下你们吧!(青蛙跳伞认生字)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1-3段
师:真棒,我想把这些生字送回课文,相信同学们也一定会读准的,请阅读第1-3自然段,回答两个问题。

A.小朋友们画画时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画风)
B.谁提出的这个问题?(宋涛)
师:宋涛是怎么说的?
生:(谁能画风?)
师: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对了,疑惑的语气,请你来试试。

谁回答了宋涛的问题?对,是陈丹,陈丹是怎么说的?
生:“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师:这句话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对了,用无奈、困惑的语气。

我们再读一遍。

(二)、学习第4-8段
师:那么风真的没法画吗?
生:不是!
师:那么三个小朋友究竟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句子。

师:(出示三幅画):你们能看出来这三幅分别是谁的画吗?
生:(分别回答)
师:你喜欢谁的画,就请站起来读出他画风的句子。

1.“赵小艺画风”
生:“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师:能不能把“她”换成小朋友的名字,更清楚一点?
师:赵小艺的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闭上眼睛想一想,想看吗
(课件出示赵小艺的画,教师相机板画:飘扬的旗子)
师:小艺的哪个动作体现出她在动脑筋思考?
(生:“眨眨眼睛”)
师: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对,自信!谁愿意来当自信的小艺,读读这一段呢?好,我从你们的朗读里听出了自信。

请你们再思考一下,赵小艺只画了旗子旗杆,她把风藏在哪里了?赵小艺的办法真好呀!你能用这个句式再说一说吗?
出示句式:风来了,风把(旗子)吹(动)了,风藏在(飘动的旗子)里。

2.“陈丹画风”
生:“她在大树旁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 (教师相机板画:弯弯的小树)
师:陈丹原本会不会画风?那么她从不会画风到会画风,心情应该是怎么样的?说得好,请你用欢快的语气读一读陈丹的话吧!那么聪明的小朋友,请你告诉我,
陈丹把风藏在哪里?
出示句式: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3. “宋涛画风”
生:“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 (教师相机板画:斜斜的雨丝) 师:太阳公公躲起来了,天边飘来几朵乌云。

不一会,小雨一个接着一个跳了下来,形成了细细的雨丝。

想象这样的画面,“斜斜的雨丝好像一幅帘子挂在天空中”,多美啊!咱班的女孩子也很美,那么,漂亮可爱的女孩子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吧!(女生读)
师:风藏在哪里?用句式说说。

出示句式: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4.“赵小艺又画风”
生读:“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 (教师相机板画:转动的风车)
师:多神奇啊!风车转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谁能为大家模仿一下?(生模仿)师:听,转得多快啊!咱们读的时候“呼呼”要读得重一点,有力一点。

老师相信男孩子会把这种神奇有力的样子表现出来。

来,小男子汉们,你们来读一读吧。

(男生齐读)赵小艺这次把风藏在哪里了?
出示句式: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转动的风车)里。

(三)、学习最后一段。

师:看完了三个小朋友的画,你觉得他们画得怎么样?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第9段)
师:为什么他们觉得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显得更美了”?(说明他们画得非常真。

)他们学会了画风的本领又高兴又自豪。

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师:读得真不错,要是把表情也写在脸上,那就更棒了。

咱们再来带着微笑读
一次。

(四)、小结。

师:学完了课文,请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生:(喜欢!因为他们画画好,聪明……)
师:是啊,我们喜欢他们,因为他们善于观察,勤于动脑,这也是老师想要送给你们的八个字。

(贴上板书卡纸)无论你们要做什么,只要记住善于观察,勤于动脑这八个字,就能做得更好。

师:现在咱们一起来当小小配音员,分角色读读课文。

愿意当宋涛的举手,愿意当赵小艺举手,愿意当陈丹举手,老师读旁白,记住自己的角色,我们来读一读。

特别注意:“我能!”“我也会画风了!”“我还能画!”这三个地方要读得一次比一次更高兴、更自信。

(全班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师:宋涛、陈丹、赵小艺会画风,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也能画风了。

你们想画吗?现在,请小朋友先闭上眼睛。

想一想:如果让你当小画家,你要怎么画风?谁能来说一说?(课件出示图片,学生用“风来了……”的句式说说)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虽然我们不能直接画风,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间接地画出风来。

现在呀,请拿出你的画笔和纸把你想好的画下来吧!(同学们各自动手画。


师:现在请画好的同学把你的画拿上台来展示一下,并用我们刚才学的句式说说。

(生展示)
师:太棒了,你们就跟课文里的三位小朋友一样,都是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孩子!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刚刚完成的句式,把它们连起来,就是一首诗哦。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风来了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动了,风藏在飘动的旗子里。

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转动的风车里。

风来了,风把风筝吹高了,风藏在高高的风筝里。

风来了,风把头发吹动了,风藏在舞动的头发里。

风来了,风把头脑吹活了,风藏在活跃的头脑里。

师:同学们,只要肯动脑筋,生活中还有许多像风一样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你都能把它画下来,比如声音、气味等等,有兴趣就去画画吧,找个机会向同学介绍一下你画的内容。

下课!
板书:
宋涛旗子飘
善于观察

小树弯
画风赵小艺
雨丝斜
勤于动脑
陈丹风车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