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妇女社会工作家暴

妇女社会工作家暴


社会工作是一项助人的活动,也是一种道德实践。 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 个人应受到社会的关怀;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 的;个人对他人负有社会责任;个人潜能应得到 最大程度的发挥。 2、社会工作强调的专业关系和工作原则能够帮助 受虐妇女走出暴力的阴影。 社会工作的特殊技巧和态度(同感、亲切、真诚 和具体)有助于建立专业的助人关系。 良好专业的助人关系能够增强社会工作者与受助 者之间的沟通效果,使社工更有影响力、其建议 更有说服力,技巧的运用也更有效。 社会工作的的五项原则:保密、接纳、个别化、 非批判和案主自决。
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最近被卷入风口浪尖,不 是因为英语,而是因为他的美国妻子在微博上 发布消息称李阳对他实施家暴,并贴出她的伤 痕照片。9月11日,李阳公开承认家暴。
第一节 对家庭暴力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介入 第三节 案例分析与讨论
一、关于家庭暴力的概念界定研究 (一)关于家庭暴力的概念 国外的学者们更多的集中于对婚姻暴力的研究。 港台地区的学者对家庭暴力的研究更多的集中 在婚姻暴力和儿童虐待的研究范围。 国内: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夫妻、同 居伴侣等)之间的暴力行为,造成其中一方生 理或心理上的伤害。 大陆的学者倾向于对家庭暴力的界定更加广泛 一些,通常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 所涉及的对象应该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和兄弟 姐妹之间。
4、实施介入计划 (1)直接介入计划 针对受虐妇女个人、家庭,或者其他与之有关 的成员,重点是协助她们/他们思考自己的处境 ,尝试调整与家庭成员或其有关的人际关系, 用行动改变现状。 (2)间接介入计划 5、评估,即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考察 5 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 目的,系统的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 (1)对受虐妇女的介入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2)回访受虐妇女,了解她们被介入后的生活 状况,与丈夫,家人等的关系是否有效改善, 应对困难的能力是否增长等。
(4)与受虐妇女建立专业关系,实现援助目标 ,激发受虐妇女的改变的动机,协助她进入角 色,愿意接受协助。 (5)做出评估报告 3、制订介入计划 (1)协助受虐妇女明确改变的目标,包括长远 目标和眼前目标。 (2)分析和寻找她的资源以及可以使用的资源 2 ,寻找可以改变的可行性计划或条件。 (3)制订介入策略,包括介入的技巧,社会工 作者的角色,形成可行性计划。 (4)订立行动契约,明确受虐妇女和社会工作 者之间各自的角色,责任和承诺。 (5)明确具体的工作程及工作进程。
2、女性受虐的原因分析 (1)女性受虐倾向 学者陈若璋指出有下列特质的女性容易成为婚 姻暴力的受害者。 (2)习得无助(低自尊) 主要指的是妇女受虐后的反应—习得无助。这 些看法认为受虐妇女生来就有被虐待的倾向。 (3)多元视角研究受虐妇女的处境 妇女受虐待的原因和解释以及问题的解决,必 须从多元因素来分析,而不能只取决于单一因 素。习得无助、暴力循环、暴力正常化以及受 虐妇女综合症的概念从不同层面描述了受虐妇 女遭受暴力伤害的过程。
从 暴力的周期性循环过程中还可以看到暴力的 发生、循环是不断升级的,其严重程度也在升 级,极易导致家庭破裂,甚至威胁到受害妇女 的生命。 2、家庭暴力正常化 研究证实:受虐妇女的受暴经历不是几个月、 几年,而是往往长达十年以上的,她们所忍受 的暴力伤害往往是常人无法想象和理解的。 那些反复受到暴力伤害的妇女产。 3、受虐妇女综合症 指长期受到丈夫或男友暴力虐待的妇女表现出 来的一种特殊的行为模式。受虐妇女综合症由 暴力周期和习得无助两个概念组成。
3、女性主义视角的干预理念帮助社会工作者恰 当的回应受虐妇女的需求。 (1)女性主义较早开始关注受虐妇女的经验和 感受,并鼓励她们说出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为了更加有效的回应妇女的需要确定了干 预妇女问题的九项原则。 三、妇女社会工作对受虐妇女开展援助服务的 指南 (一)具体实施援助受虐妇女的原则 1、保密原则 是指保守与受虐妇女有关的、在助人过程中透 露给社会工作者的私密资料,是保证受虐妇女 愿意并放心交谈的先决条件。 2、接纳原则,即尊重受虐妇女的基本人格,积
(2)系统理论的观点 系统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和社会因素 个人方面:个人人格特质、是否有药物滥用、 酗酒(人格变态特质)、个人解决冲突的办法 及职业特质。 家庭方面:家庭组织、权力结构、性别角色认 知、社会经济地位、家庭价值观、家庭互动模 式及解决能力等。 社会方面:社会对家暴的认同、大众媒体对暴 力事件的报道及社会服务机构的服务等。 (3)生态学理论 1984年,有学者首先提出运用生态学的架构, 来分析家庭暴力的发生,他从个人、家庭、社 会结构及社会文化四个不同的社会系统来解释。
间不平等权力关系注入了新的视角,为探讨和 制止家庭暴力的发生、援助受虐妇女摆脱暴力 的魔掌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对受家庭暴力伤害妇女提供的援助服务 (一)传统研究取向下提供服务的理念及模式 1、基于个人能力不足而从赋权的概念出发给受 害妇女提供支持帮助。(相信她们个人能力提 升了就可以应对家庭暴力) (1)受虐妇女庇护所 (2)妇女咨询热线 (3)受虐妇女支持小组 (4)妇联工作者运用“调解”工作方法以及联 合社会资源援助受虐妇女
(二)社会性别的取向分析 现有的分析研究是基于父权制文化结构下,认 为男性和女性所各自恪守的角色和地位原因导 致了家庭暴力行为的发生,是一种权力关系不 平等的结果。 家庭中的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冲突无论是由什么 客观事件引起的,一旦男人感到自己的地位受 到威胁就可能采取暴力行为来解决问题。 (三)对家庭暴力的其他相关研究 1、家庭暴力发生的周期性循环 研究发现:家庭暴力在婚姻中的存在和发生是 有规律的,是呈周期性的循环过程,即由愤怒 的积蓄期、暴力发生期、道歉和原谅期、“蜜 月”和好期四个阶段组成。
②联合社区建立起来的多个机构 ③与翠花共同思考如何安排她今后的生活。 5、评估 (1)对照援助翠花的行动计划,检查计划实施 情况 (2)回访翠花,了解她参加辅导后的生活状况 ,与丈夫、家人的关系是否有改善,应对困难 的能力是否有所增长。 (3)社会工作者鼓励翠花,巩固已获得的权利 和生活状况,继续关爱自己,继续努力。 (4)社会工作者终结于翠花的专业工作关系。 (5)转介,与翠花所在的居委会干部交接工作 ,期望和支持居委会干部继续支持和帮助翠花 。
(三)援助受虐妇女的服务工作过程/程序 1、结案(基础和开端,也是专业活动成功的前提) (1)了解受虐妇女的求助方式 (2)了解受虐妇女的求助类型 (3)了解受虐妇女的求助过程 (4)帮助受虐妇女接受社会工作服务 2、预估(诊断和界定问题) (1)了解受虐妇女的问题以及成因, (2)了解受虐妇女的个人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 包括其人格特征,能力、优势与弱点。 (3)了解受虐妇女的需求和希望获得的帮助。 (4)了解受虐妇女与环境互动的状况,找出可以 利用的资源和不利于受虐妇女改变的因素。
1、男性施暴的原因分析 (1)心理学的观点 ①权利和亲密会带来男女之间的冲突,男人往 往用权力来控制女人,女人则要求亲密,比如 比较多的注意、依赖和关心。权力与亲密构成 男女社会情绪距离,而男女社会情绪的距离则 可能造成妇女受虐待。 ②男人的暴力行为是他们在认知和行为方面有 不正常表现的结果。比如他们自卑、不会表达 自己的思想、害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多疑、 沟通技巧差等。 ③暴力具有代际相传的趋势,童年时代目睹家 庭暴力的男孩,成年后很有可能成为施暴者。 (暴力是一个社会习得性行为)
极地无条件的对待她们,尝试理解她们真正的感受, 帮助他们思考并表达其对自己的看法。 3、个别化原则 强调考虑受虐妇女的感受、经历和要求。 4、非批判原则 是指尊重对方的自尊心,即使不同意对方的行为, 也不要随意指责。不能以自己的立场判断,不能把 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对方,不能评论或指责案主的 言行。 5、案主自决原则 遵循这一原则能够有效地协助受虐妇女思考、澄清 自己的问题,思考改善自己处境的途径与资源所在,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受虐妇女可以感受到 被尊重、从而建立自信心,挖掘自己的潜能。
家庭暴力的周期性和习得无助两个概念描述了 在婚姻和同居关系中暴力发生的状况和规律, 以及受虐妇女的心理变化和强烈的无助感。 (四)后现代女性主义对家庭暴力产生原因的 诠释 女性主义在研究性别问题的议题时强调不仅要 分析谁压迫女性,还要考虑如何将这一不平等 现象呈现出来或如何诠释。 同样研究家庭暴力问题,不仅要分析谁对谁施 暴,还应研究如何将那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呈现 出来,或如何诠释那种不平等的权力关系,那 种权力关系如何运作的,为什么令施暴者不能 罢手,令受害者不能离开暴力关系。 后现代女性主义为思考如何打破家庭中、夫妻
二、社会工作对受虐妇女处境的回应 (一)援助受虐妇女是社会工作的使命 社会工作的定义 社会工作者能够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原则 和技巧帮助受虐妇女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协 助她们获取所需资源和社会支持,改善其生存 状况,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并以此推动性别 平等理想的实现,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协调与 发展。因此援助受虐妇女是社会工作的使命, 也是促进社会工作倡导社会的公平、公正与进 步之一使命的实现。 (二)社会工作援助受虐妇女的可行性条件 1、社会工作的价值观能够帮助受虐妇女找回尊 严,重新获得自我创造生活的信心。
2、基于认同受害妇女是因为缺失资源和社会福 利政策的支持而导致受暴力伤害 一是主要利用大众传媒各种手段进行各种社会 宣传,呼吁政府制定相关福利制度,支持受害 妇女。 二是深入研究暴力发生的原因,开展相关的研 究项目,试图寻找到能够帮助受虐妇女摆脱暴 力环境的方法。 三是呼吁改革,增加能够制裁施暴者的法律条 文,真正能够给予施暴者以制裁,真正消除家 庭暴力。 四是探索社区多机构合作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二)反对家庭暴力的社会运动
(三)关于家庭暴力发生类型的研究 家庭暴力发生类型包括夫妻之间、父母对子女、 子女对老年父母、手足之间的暴力行为,以及 虐待、疏忽行为。另外,随着家庭模式的多样 化,有亲密关系并共同生活的同居者,约会期 间的男女之间,以及离婚后持续发生暴力的男 女之间发生的暴力行为也应该算做家庭暴力。 二、对家庭暴力的不同研究取向 (一)传统的研究取向 参考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主要是针对个人的心理 和行为能力的综合归纳了家庭暴力发生的原因, 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男人为什么施 暴?二是女人为什么受虐?分别从心理学、社 会学、病理生物学等多元的视角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