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 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欣赏》教学设计
《 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欣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分析、评价、
反思、体会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精美的教堂建筑图片,结合文字描述。
人世间曾存在那样一个长至千年的时代.
千年里的千万人努力实现着一个被预言的奇迹:一个上帝君临的城市。
这个奇迹没有发生,但永恒却得以完成:这永恒是教堂竣拔的轮廓、嵌画熠熠的光泽、雕刻沉静的举止、壁上的生香活色.
(一)巴西里卡式
(1)平面图是长方形;
(2)山字形木质屋顶;
(3)它的主要部分是三个或五个长廊组成的空间,每个长廊用柱子隔开,中间的长廊比周围的宽而高,并有水平窗户照明。
(4)祭坛在东,出口在西。
(二)拜占庭式
拜占廷原本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市,公元330年,罗马皇帝迁都拜占廷,改名君士坦丁堡,从此拜占廷美术进入极为繁荣的时期。
十五世纪土尔其人灭亡了拜占廷帝国后,侵占了教堂,将其改为清真寺。他们在教堂外盖了四个尖尖的高塔,增添了整个建筑的秀丽之气。
《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欣赏》教学设计
人教、教堂与陵墓建筑
单元课时三课时
课型:欣赏课
本课教学时间第2课
教材分析:
《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欣赏》选自全日制普通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人教版。这是西方建筑艺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不仅是对古希腊、罗马建筑的继承,对欧洲现代建筑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堂的结构技术,室内空间,独特的外型,精美的装饰工艺,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本课通过对四种教堂建筑风格的欣赏,在教与学中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联想、共鸣,让学生感受宗教建筑感人的力量,构筑起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
从地下礼拜堂讲起
早期(非法时期)基督教的活动场所。图片展示地下穴道
简单介绍早期基督教的教义及非法地位,讲解墓室中图形的象征意义。如:鸽子象征圣灵,牧童象征耶稣,羔羊象征人民,孔雀象征天国的永久,等等。
公元4世纪(313年)罗马皇帝康士坦丁颁布“米兰昭书”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宣布其为国教,基督教的教会和仪式便回到了地面,作为基督教教会强大势力象征的教堂建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这一千年的历史中,欧洲的教堂先后出现了四种风格:
设计理念:
欣赏基督教四种建筑风格,在了解它们造型风格的变化过程中,重在让学生从建筑的形式美、空间美中得到感官的愉快;也让学生明白宗教建筑可以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特定的思想内容。在欣赏学习中,进一步了解基督教文化,从而激发人类内心美好的愿望。
注重对本地教学资源的开发,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建筑,发现美,感受美。
1、感受教堂建筑的美感,渲染气氛。
2、引出课题——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
以图片欣赏、文字介绍、音乐伴奏(梦幻曲)三者结合,引发学生的兴趣,渲染神秘而庄严的氛围,带领学生走入教堂建筑世界。
引出主题
二、讲述新知识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影响最大的一种宗教。
欧洲的中世纪是基督教统治一切的时期,上帝统治欧洲人的头脑,前后历经一千年,(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灭亡—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这个最虔诚的1000年却被后来人称“黑暗时代”,然而中世纪的艺术,在“黑暗”深处却是惊艳的,体现在教堂建筑中。这些教堂建筑成为欧洲城市一道绚丽的风景线,今天我们通过一写典型实例赏析一下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建筑的主要建筑风格。
教学目标:通过赏析,使学生了解宗教建筑造型风格。欣赏建筑的形式美、空间美。
使学生了解宗教建筑形式是精神意识的载体,为传达精神意念服务。体会宗教建筑的神秘和庄严感。
体验学习的乐趣,思考相关的知识要素,引导学生对基督教艺术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点:讲解教堂建筑的四种风格造型。
分析、体会罗马式教堂和哥特式教堂是如何营造宗教氛围的。
而数量繁多的穹顶结构也为窗户留下了更多的空间。南北两面半圆形墙面有两排窗户,底下有7个,上面有5个,而东西两端的半个穹顶和套在他们里面的三个小穹顶上都开了5个窗户,它们和中央圆顶的光线交相辉映,让幽深的教堂内部充满了梦幻般的气氛,让人倘恍沉迷,不知今夕何夕。
特点三、教堂内部,圆顶和壁面上装饰着大量彩色马赛克镶嵌画。(马赛克镶嵌画也是拜占廷建筑的特色,全世界精美的镶嵌画都在拜占廷内)。早年,圆顶穹窿镀满了纯金,当阳光从穹窿的天窗射进,整个大厅阳光灿烂金碧辉煌,神秘豪华的气氛显得更为强烈。走到圆顶下宽敞的空间,使人们产生身在天界的幻觉。当时的历史学家普罗科匹斯曾描述走进教堂时的印象:“人们觉得自己好象来到一个百花盛开的花园,欣赏着紫、绿、红和闪着白光的绚丽花朵。一个人到这里祈祷时,立即就会相信这不是人力,也不是艺术,而是上帝的恩惠造成的奇迹。他的心飞向上帝,飘飘荡荡,觉的离上帝不远了……”这是一种身在天国的感觉,是一种荣耀、一种幸福。
拜占廷教堂建筑是在巴西里卡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和巴西里卡式相比,更广阔更通透。
(1)纵向的长方形中厅+连续的圆形穹顶
(2)装饰着大量的马赛克镶嵌画
重点介绍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土尔其伊斯坦布尔)是拜占廷艺术中最辉煌的成就。
分别从结构、采光和装饰三个角度讲解圣索菲亚教堂是如何营造宗教氛围。
特点一、结构的比例之美,中厅之上一个巨大的象征着天国的穹顶,(直径33米)把空间变得非常开阔通透,创造了当时最大的跨度,但是开阔的中厅没有一根柱子顶天立地,阻隔视线,中央穹顶之下,中厅的两端又是两个半圆穹顶,在半个穹顶之下又造了三个小一些的穹顶,是一个连续穹顶结构。因此,它具有一种精妙的比例之美。
特点二、空间的流动与渗透还要归功于圣索菲亚教堂的采光设置。在中央穹顶靠近支撑点的高度上开了一圈窗户,一共有40个,这些窗户使天光从人们的头顶倾泻下来,仿佛是光的瀑布,而巨大穹顶与墙连接的部分却被辉煌的天光模糊了,仿佛这圆顶没有支撑,别无依傍,云彩一样漂浮在人们头上(人们所向往的天国)——又是不可思议的匠心,神圣的智慧!
学生分析:
厦门二中地处鼓浪屿,鼓浪屿有“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美称,在学校周边,可以看到许多具有欧洲风格的建筑,学生们对这些欧式建筑特别敏感。其次,鼓浪屿又有十分浓厚的基督教信仰的氛围,岛上有不少的居民是基督教教徒,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对基督教也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开设本课,特别受欢迎,学生兴趣浓厚,求知欲特别强烈,在学习中,学生体验到快乐,从而正确引导他们对美好境界的向往,充分发挥了艺术的教育功能。